日本回聲
日本回聲 | |
---|---|
類別 | 日本政治、外交 |
發行周期 | 季刊(1974–1996)、雙月刊(1997–2010) |
發行者 | Japan Echo公司 |
首發日期 | 1974年11月 |
最後發行日期 | 2010年2月 |
創刊地區 | 日本 |
總部所在地 | 東京 |
語言 | 英語、法語(1979–2009)、西班牙語(1988–2009) |
網站 | JapanEcho.com |
《日本回聲》[1](英文:Japan Echo[2][3])是雜誌社Japan Echo於 1974 年至 2010 年間發行、由日本外務省支持的雜誌期刊。雜誌主要關注日本相關議題,內容多為翻譯日本的新聞雜誌,旨在「令外國人理解日本人對當今議題的看法」。《日本回聲》為獨立出版雜誌,但自雜誌創辦以來,外務省一直提供大部分的營運資金 [2]。
2010年,日本政府削減了預算,《日本回聲》也因此轉型為純網路新聞《Japan Echo Web》,並由外務省持續支持。兩年後,外務省關閉該網站、並以《Japan Foreign Policy Forum》取而代之。
起源與內容
[編輯]《日本回聲》創始人為日本外務省海外宣傳課員工長谷川和年(Kazutoshi Hasegawa):他發現外國媒體刊載的日本新聞,經常出現誤解與假訊息,並對此深感不安。在1974年6月,時事通信社記者持田武(Takeshi Mochida)創立Japan Echo公司後,長谷川聘請東京都立大學的社會科學家關嘉彥擔任《日本回聲》的首任總編。[4]
《日本回聲》的內容大都譯自日語文章,但有時會做刪減。[5]雜誌編輯們每期會在日本主要雜誌中,挑選對日本或國際議題具重要意義的文章。例如1974年11月的第一期,就收錄並歸類來自《中央公論》 、 《諸君!》、 《自由》 、 《週刊現代》 、《文藝春秋》、《正論》等雜誌的文章,主題則涵蓋當時的1970年代能源危機、索爾仁尼琴事件、日本與東南亞關係(當時首相田中角榮的國事訪問碰上大規模抗議)、小野田中尉事件等。《日本回聲》的編輯們表示希望能「忠實反映各種來自日本,知情且負責的觀點」,不過該雜誌的多數編輯,在政治上大都被認定屬中間偏右。[6]
《日本回聲》起初以季刊發行,但1997年起改為雙月刊。另外,也發行了法語版(1979 年至 2009 年)和西班牙語版(1988 年至 2009 年)[7]
岩男壽美子於1985年至2007年擔任雜誌的編輯委員會成員,並自1997年起擔任總編輯,直至2007年退休。[8]
資金和支持來源
[編輯]創刊時,日本外務省向Japan Echo公司CEO持田武承諾不會干涉選稿。即便如此,《日本回聲》始終高度依賴政府支援。在雜誌出版期間,日本政府購買了約70%的印刷量,每年達5萬份,並免費分發給日本大使館、領事館、大學、圖書館和研究人員。 [6]《經濟學人》評論外務省持續贊助《日本回聲》,是因為它呈現了「日本政府希望世界看到的形象」。
《日本回聲》也從包括私人訂閱、向豐田汽車和日本航空批量銷售、還有公司提供的翻譯服務等其他來源獲得收入。[9]
評論
[編輯]《圖書館雜誌》(Magazines for Libraries)參考書將《日本回聲》描述為「特別有價值的優秀季刊,因為它用日本人的話語來介紹自己、而非外國『專家』的中介」 ,並指出雜誌「不會迴避爭議話題」。 [5]
加拿大總理皮埃爾·特魯多也稱讚《日本回聲》的品質與可讀性。《日本時報》的專欄作家評論1987其的東京特別版為「相關主題中,有史以來最佳的文章之一」。[10]而《讀賣新聞》則對其關於南京大屠殺爭議的報道表示讚賞,認為其「注重事實,不落入情緒化的咆哮」。
休·科塔齊在內的許多學者稱讚過該雜誌。[11]不過科塔齊本人也譴責了2006年,該雜誌轉載渡部昇一和麻生太郎的訪談:在訪談中,渡部否認南京大屠殺並主張日本例外論。 [12]《環球郵報》也嚴厲批評1984年,雜誌可能在淡化日本對二戰的責任、認為「日本為了確保自己的生存,別無選擇,只能與美國開戰」的言論。
Roy Andrew Miller則在《日本的現代神話》(Japan's Modern Myth)著書中廣泛批評《日本回聲》,指責其身為「公關機構」的雜誌,卻宣揚國體論中不可信的日本獨特性。
紙本雜誌終結
[編輯]2009年,新當選的鳩山由紀夫政府,成立旨在削減政府預算的政府振興部門,以應對漸增的財政赤字。該部門建議政府不要再購買與發送《日本回聲》等外語期刊。[13]政府起初遵行,但隨後科塔齊在內的日本相關學者廣泛反對該建議。某種程度上,出於學者們的反對聲浪,外務省最終同意以網路媒體形式恢復《日本回聲》,並由出價最高的公司,每年出版一期。[11]
Japan Echo Web
[編輯]Japan Echo Web | |
---|---|
類別 | 日本政治、外交 |
發行周期 | 雙月刊 |
發行者 | Japan Echo 公司(2010–2011)、The Japan Journal(2011–2012) |
首發日期 | 2010年6月 |
最後發行日期 | 2012年5月 |
創刊地區 | 日本 |
總部所在地 | 東京 |
語言 | 英文、中文 |
2010年,日本外務省網站建立網路媒體《Japan Echo Web》,每兩個月以中英文發布。該年由Japan Echo公司標得首次經營權。[14]不過Japan Echo公司一如往常般,能對雜誌內容做出最終決定,「以避免成為政府宣傳。」 [14] 《亞洲政治與政策》雜誌稱讚這個新網站避開宣傳、提供「最新、最可靠的時事資訊」。
2011年,Japan Echo公司認為每年競標《Japan Echo Web》出版商地位的經營模式「難以長久維續」,並終結與日本政府合作37年的關係。[15]Japan Echo公司之後更名為 Nippon Communications Foundation、並建立自己的網站Nippon.com,中文名為「nippon.com日本網」,宣稱將秉承「JAPAN ECHO公司37年來編輯出版對外宣傳雜誌《JAPAN ECHO》的精神」。[2]
The Japan Journal之後接管該網站。[16]但在2012年11月26日,外務省宣佈終止《Japan Echo》,並以《Japan Foreign Policy Forum》取代。 [17][18]
參見
[編輯]- 《現代日本》
參考資料
[編輯]- ^ 張盈盈. 兰迪·霍普金斯:对于几位技艺高超的历史学家放弃专业精神攻击张纯如,我感到震惊. 澎湃新聞. 2024-11-09.
- ^ 2.0 2.1 2.2 關於多語種網站nippon.com日本網. www.nippon.com. [2024-12-28] (zh-cmn-Hant).
- ^ NIPPON.COM 發刊詞. nippon.com. 2011-10-03 [2024-12-28] (zh-cmn-Hant).
- ^ 著名人の訃報: 持田健. NTT West. October 26, 2002 [December 3, 2014] (日語).
- ^ 5.0 5.1 Bill Katz and Linda Sternberg Katz, Magazines For Libraries: For the General Reader and School, Junior College, College, University and Public Libraries (New Providence, New Jersey: Bowker, 1997), 178.
- ^ 6.0 6.1 Fujita, Hiroshi. English-Language Periodicals In Japan. Japan Quarterly. 1994, (July–September): 302-304.
- ^ Japan Echo Inc. Translation & Publishing. Japan Echo Inc. 2012 [December 3,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November 22, 2010).
- ^ Obituary: Iwao Sumiko, 1935–2018. Nippon.com. 2018-01-13 [2018-02-09].
- ^ Japan Echo Inc. Timeline. Japan Echo Inc. 2012 [December 3,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March 3, 2016).
- ^ Arturo Silva. The Tokyo Guide for Tokyo-Lovers. The Japan Times. April 27, 1999 [December 3, 2014].
- ^ 11.0 11.1 Hugh Cortazzi. Go Past Koizumi's Reforms to Restore the Meiji Spirit. The Japan Times. August 2, 2010 [December 3, 2014].Hugh Cortazzi (August 2, 2010). "Go Past Koizumi's Reforms to Restore the Meiji Spirit". The Japan Times. Retrieved December 3, 2014.
- ^ Hugh Cortazzi. Revisionists damaging Japan. The Japan Times. October 26, 2006 [December 3, 2014].
- ^ Cost-Cutting Body Takes Aim at Climate Change PR Funds. The Japan Times. November 26, 2009 [December 3, 2014].
- ^ 14.0 14.1 Takashi Shiraishi. From the Editor in Chief. Japan Echo Web. June–July 2010 [December 3,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August 12, 2010).
- ^ 白石隆. NIPPON.COM 發刊詞. Nippon.com. October 3, 2011 [January 5, 2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April 13, 2014).
- ^ About This Site. Japan Echo Web. July 1, 2011 [December 3,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 2012).
- ^ Web Magazine Launched to Discuss Japan's Hottest Topics. Kyodo News International. November 29, 2012 [December 3, 2014].
- ^ Announcements - Japanese Policy Online. The Japan Times. March 13, 2013 [December 3, 2014].
延伸閱讀
[編輯]- 關嘉彥,《私と民主社會主義》(東京:日本東照觀光會,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