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林倉·土登龍多·朗傑赤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林倉·土登龍多·朗傑赤列藏語ཐུབ་བསྟན་ལུང་རྟོགས་རྣམ་རྒྱལ་ཕྲིན་ལས་威利轉寫thub-bstan lung-rtogs rnam-rgyal phrin-las,1903年—1983年),男,藏族堆龍德慶人,第六世林倉活佛[1][2]第九十七任甘丹赤巴[2]

生平

[編輯]

早年修行

[編輯]

1903年出生於拉薩以北的扎葉巴寺附近,此地有勝樂金剛金剛亥母的聖地。據說,他的前世是十三世達賴的上師。7歲時,經十三世達賴確認他為第五世林倉活佛的轉世靈童乃瓊護法噶東護法的神諭也證實了他的確認。10歲時,他開始學經,學習五部大論。一年之後,十三世達賴為其授沙彌戒。12歲時,十三世達賴為其傳授《菩提道次第廣論教義,他還向帕邦喀仁波切學習大威德金剛金剛亥母入門法。1922年,十三世達賴為其授比丘戒。20歲時,他參加格西考試。[2]1926年22歲時,獲得藏傳佛教拉然巴格西學位。[1][2]

隨後,他到上密院深造。23歲時,他在密續考試中獲第一名。一年後,他在上密院擔任格貴(戒律師)四個月。28歲時,到藏南開示並參觀一些聖地。1933年十三世達賴圓寂時,他負責保存其遺體,並且在兩年後為其在布達拉宮中的靈塔主持開光儀式。[2]

達賴經師

[編輯]

1936年34歲時,被擔任攝政五世熱振活佛委任為上密院院長。在此之前,他在上密院擔任格貴(戒律師)。不久,他被任命為十四世達賴的侍讀。[2][1]

一年後的1940年,十四世達賴坐床,他被任命為十四世達賴的副經師。1949年,又被任命為夏巴曲傑(Sharpa Choeje),這是格魯派內第二高等的法座,僅次於甘丹赤巴。不久,他升任十四世達賴的經師。1954年,他在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像前,為十四世達賴授比丘戒[2][1]

1954年,他陪同十四世達賴到中國內地參訪,十四世達賴和十世班禪共同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此後,他訪問了青海塔爾寺[2]

1956年10月11日,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成立,會議在十四世達賴十世班禪的親自關懷下開幕,噶丹赤巴·土登貢噶格魯派)當選為第一屆會長,副會長有林倉·土登龍多(格魯派)、恩久·洛桑群培(格魯派)、功德林·濟隆·羅桑土鄧晉美堅參(格魯派)、噶瑪巴·日貝多吉噶舉派)、貢嘎扎西薩迦派)、多吉扎·江白洛桑寧瑪派)、江措林·土登格桑(格魯派)、密悟法師(漢族,格魯派)共8人。[3][4][1]

1956年,他陪達賴到印度菩提迦耶參加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兩千五百年紀念活動。回到西藏以後,他開展了密續的教學工作。[2]

甘丹赤巴

[編輯]

1959年藏區騷亂,他和赤江·羅桑意西(十四世達賴的副經師)陪同達賴前往印度。次年,在第九十六任甘丹赤巴圓寂後,他被任命為第九十七任甘丹赤巴。他在菩提迦耶甘丹佩傑林寺坐床成為甘丹赤巴,並出任該寺住持。1968年,他和赤江·羅桑意西應邀到瑞士,為瑞士蘇黎世瑞康英語Rikon im Tösstal的一座寺院綽賀剛寺(Choekhorgon Monastery)英語Tibet Institute Rikon主持開光。在歐洲期間,他和赤江應邀訪問了多個國家,為藏族人及其他各界人士進行多次開示並主持法會,以致遲至1969年才返回印度。[2]

1969年,他回到印度的菩提迦耶後,在德瓦仁波切(Deva Rinpoche)的要求下,他開始了一門為期六周的密集課程,在甘丹佩傑林寺大講堂教授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共有七百位弟子聽講。[2]

在擔任甘丹赤巴期間,他每年在菩提迦耶及其他寺院主持一年一度的祈願法會。1972年,他在印度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講學。他還再度訪問歐洲。1980年夏秋之交,他訪問北美洲一個月,四處講學。[2]

1983年9月,81歲的林倉活佛嚴重中風。同年12月25日圓寂。[2][1]

他的轉世靈童在18個月大時被發現,2歲時被十四世達賴確認為其轉世靈童,1987年舉行坐床典禮,正式繼任為林倉活佛。[2]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廖蓋隆等主編,中囯人名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年,第1309頁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至尊林仁波切(1903年-1983年),多杰雄登,于2014-05-05查阅. [201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5). 
  3. ^ 中国佛教协会大事年表,中国佛教协会,2012-03-15. [2014-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4). 
  4. ^ 曹自強、李德成,西藏宗教工作概說,中國藏學出版社,2008年,第102-1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