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永
外觀
梁思永 | |
---|---|
性別 | 男 |
出生 | 1904年11月13日 葡屬澳門 |
逝世 | 1954年4月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 | (49歲)
墓地 | 八寶山革命公墓 |
職業 | 考古學家 |
配偶 | 李福曼 |
親屬 | 父:梁啓超 母:王桂荃 兄長:梁思成 女:梁柏有 |
梁思永(1904年11月13日—1954年4月2日)[1][2],中國著名考古學家,梁啟超第二子,生母是通房丫鬟王來喜(後改名王桂荃)。
生平
[編輯]原籍廣東省新會縣,出生於澳門[3][4][5]。幼年曾在日本念小學,回國後進入清華學校留美班,1924年畢業後赴美國達特茅斯大學修讀歷史。[6] 約在1925年初由達特茅斯大學轉去哈佛, 1927年6月離美回國,一年後回哈佛大學專讀考古學及人類學,1930年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後,回國進入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考古組。1930年至1931年先後參與黑龍江昂昂溪遺址、通遼河新石器時代遺址、河南安陽小屯和後岡、山東歷城龍山鎮城子崖等地的考古發掘工作。隨後因患烈性肋膜炎臥病兩年,1934年漸癒後即赴安陽主持西北岡的發掘工作,直至抗日戰爭爆發始隨史語所遷往四川[4]。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54年4月2日,長期帶病堅持工作的他心臟病發作在北京逝世,終年50歲。遺體於5日下午在東郊人民公墓火葬場舉行火葬[7],後被安葬於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一年之後,嫂子林徽因病逝,也被梁家人安葬在相隔僅幾米的另一處墓地。
他在殷墟第四次發掘過程中,確認柱礎石、窖穴等考古遺跡,復原建築遺址,確認了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商代文化的疊壓關係,成為中國考古學的典範。1948年與其兄長梁思成(建築學家)同時獲選為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
妻子李福曼為嫡母李蕙仙的侄女。
著作
[編輯]- 《城子崖遺址發掘報告》
- 《梁思永考古論文集》
- 《侯家莊》(高去尋補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中央研究院 梁思永院士基本資料
- ^ 梁思永1904年11月13日誕生在澳門,他是梁啟超與通房丫鬟王來喜(後改名王桂荃)生得長子,是梁啟超的次子,比二舅小4歲。 吳荔明著.《梁啟超和他的兒女們》.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01.第188頁
- ^ 亦說上海、日本橫濱。
- ^ 4.0 4.1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 世紀考古大發現 殷墟史話 學者小傳 梁思永. [2008-06-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22).
- ^ 科學領域網站 考古學家 梁思永[永久失效連結]
- ^ 1924年7月3日《申報》第14版的「淸華本屆赴美學生姓名錄」,梁思永是在1924年畢業,去時譯為「達特謨斯大學」攻讀歷史。
- ^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 梁思永先生逝世. 人民日報. 1954年4月6日: 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