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叔鸞
外觀
越南歷史系列條目 | |||||||||||
---|---|---|---|---|---|---|---|---|---|---|---|
史前時期(東山文化) | |||||||||||
傳說時期(鴻龐氏、甌貉) | |||||||||||
第一次北屬時期 前207–40 | |||||||||||
(秦、南越、西漢、新、東漢) | |||||||||||
東漢:徵氏姐妹 40–43 | |||||||||||
第二次北屬時期 43–544 | |||||||||||
(東漢、吳、晉、宋、齊、梁) | |||||||||||
吳:趙嫗 248 | |||||||||||
前李朝(萬春國)544–602 | |||||||||||
第三次北屬時期 602–905 | |||||||||||
(隋、唐、武周、唐) | |||||||||||
唐:梅叔鸞、馮興、楊清 | |||||||||||
越南自主時期 905–938 | |||||||||||
(唐、後梁、南漢) | |||||||||||
靜海軍:曲家、楊廷藝、矯公羨 | |||||||||||
吳朝與十二使君時期 938–967 | |||||||||||
丁朝 968–980 | |||||||||||
前黎朝 980–1009 | |||||||||||
李朝 1009–1226 | |||||||||||
陳朝 1226–1400 | |||||||||||
胡朝 1400–1407 | |||||||||||
第四次北屬時期 1407–1427 (明) | |||||||||||
明:後陳朝 1407–1413 | |||||||||||
後黎朝前期 1428–1527 | |||||||||||
莫朝 1527–1592 | |||||||||||
南北朝 1533–1592 |
莫朝 | 後黎朝 後期 | |||||||||
後黎朝後期 1533–1789 | |||||||||||
後黎朝後期 鄭阮分治 1627–1672 1774–1775 |
鄭主 1545–1787 |
阮主 (南進) 1558–1777 | |||||||||
西山朝 1778–1802 | |||||||||||
阮朝 1802–1945 | |||||||||||
法屬時期 1884–1945 (北圻、中圻、南圻) | |||||||||||
法屬印支:保護國阮朝 | |||||||||||
日屬時期 1940–1945 (法屬印度支那政府) | |||||||||||
日屬:保護國阮朝→越南帝國 1945 | |||||||||||
越盟 | 法屬時期 1945–1954 | ||||||||||
法屬印支:南圻國、山地國、越南臨時中央政府 | |||||||||||
越南民主共和國 1945–1976 |
越南國 1949–1955 | ||||||||||
越南共和國 1955–1975 | |||||||||||
越南南方共和國1969–1976 | |||||||||||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1976至今 | |||||||||||
越南主題 | |||||||||||
梅叔鸞(越南語:Mai Thúc Loan/梅叔鸞;670年—722年)[1]是越南第三次北屬時期的一位起義軍首領。722年,他發動反對唐朝的起義,自稱梅黑帝(越南語:Mai Hắc Đế/梅黑帝),但很快被唐朝官軍所滅。
生平
[編輯]梅叔鸞生於枚埠地區(現越南河靜省石河縣),他身材魁梧,面目黝黑。自幼家中貧寒,及後遷至玉征(現南壇縣),每天到山上撿柴、幹粗活、種田及放牛。
因繳交賦稅以及服役的問題,交趾人長期不滿唐朝的統治,曾數度叛亂。722年,唐朝向交趾催交貢品荔枝,引起農民不滿。梅叔鸞便乘機號召農民起義反唐,附近大量對唐朝不滿的民眾前來投奔。梅叔鸞在沙南設置根據地,藉著地形險要的優勢,以圖對抗唐朝的軍隊。後來他亦沿著藍江,於衛山附近建起萬安城,以此地為都城,自稱「黑帝」反抗唐朝。隨後,他聯合鄰國占婆、真臘,以及駱州都護府各地的山區酋長等。一時間,安南的三十二州都被他攻陷,號稱有四十萬人。
唐玄宗得知交趾叛亂之後,派遣驃騎將軍兼內侍楊思勖出征。楊思勖召募首領子弟十萬,與安南大都護光楚客一起前往鎮壓,沿着馬援攻打交趾的故道,出其不意地偷襲起義軍,大敗起義軍。[2]梅叔鸞敗逃,不久即去世。[3]殘餘部眾立其第三子梅叔輝為君,是為梅少帝,但不久即為唐朝官軍所滅。
後世紀念
[編輯]後世的越南人對其極為推崇,今日越南多座城市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順化市有梅叔鸞街,河內市有梅黑帝街。
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越南歷史》,余富兆著,軍事誼文出版社,ISBN 7-80150-151-9
- 《越南歷史》(1977年),越南社會科學委員會,北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