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信 (明朝)
外觀
楊信,字文實,明朝軍事將領。
早年跟從叔父楊洪在興州作戰。後因功升至指揮僉事。正統末年,進都指揮僉事,守柴溝堡。也先入寇京師時,其參與京師保衛戰,進都指揮同知。景泰元年,鎮守懷來,不能抵禦瓦剌入寇,後被彈劾。朝廷商議其有方帶兵,不予追問,後升至進都督僉事,代楊能為左副總兵,協鎮宣府。天順初年,移鎮延綏,進都督同知。次年在青陽溝大破瓦剌部隊,封彰武伯,佩副將軍印,充總兵官。之後在高家堡、野馬澗、榆林、金雞峪接連獲勝,斬平章阿孫帖木兒。後代理李文鎮守大同。明憲宗繼位後,予楊信世券。成化元年,因抵禦無功,召還,督三千營。毛裏孩佔領河套,命佩將軍印,總諸鎮兵往禦,之後接連抵禦,後鎮守大同。成化六年,與副將徐恕、參將張瑛分道出塞獲勝。成化十三年冬去世,贈侯,謚武毅[1]。
參考文獻
[編輯]- ^ 《明史》(卷173):「信,字文實。幼從洪擊敵興州。賊將方躍馬出陣前,信直前擒之,以是知名。累功至指揮僉事。正統末,進都指揮僉事,守柴溝堡。也先犯京師,入衛,進都指揮同知。景泰改元,守懷來,寇入不能禦。護餉永寧,聞炮聲奔還,皆被劾。朝議以方用兵,不問。累進都督僉事,代能為左副總兵,協鎮宣府。上言:「鹿角之制,臨陣可捍敵馬,結營可衛士卒,每隊宜置十具。遇敵團牌拒前,鹿角列後,神銃弓矢相繼疊發,則守無不固,戰無不克。」從之。天順初,移鎮延綏,進都督同知。明年破寇青陽溝,大獲。封彰武伯,佩副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守如故。延綏設總兵官佩印,自信始也。頃之,破寇高家堡。三年與石彪大破寇於野馬澗。明年,寇二萬騎入榆林,信擊卻之。追奔至金雞峪,斬平章阿孫帖木兒,還所掠人畜萬計。其冬,代李文鎮大同。憲宗即位,信自陳前後戰功,予世券。成化元年冬禦寇延綏無功,召還,督三千營。毛裏孩據河套,命佩將軍印,總諸鎮兵往禦。寇既渡河北去,已,復還據套,分掠水泉營及朔州,信等屢卻之。寇遂東入大同。因詔信還鎮大同。六年,信與副將徐恕、參將張瑛分道出塞,敗寇於胡柴溝,獲馬五百餘匹。璽書獎勵。信在邊三十年,鎮以安靜,人樂為用。然性好營利。代王嘗奏其違法事,詔停一歲祿。十三年冬卒於鎮。贈侯,謚武毅。」其墓在北京豐臺長辛店太子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