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青
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 | |
---|---|
位置 | 南投縣鹿谷鄉 |
官方名稱 | 傳統手工製茶-鹿谷烏龍茶 |
類型 | 登錄等級:傳統知識與實踐 登錄種類:農林牧 |
評定時間 | 2019年1月25日 |
詳細登錄資料 |
烏龍茶製作技藝(鐵觀音製作技藝) |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福建省安溪縣 |
分類 | 傳統技藝 |
編號項目 | Ⅷ-150 |
登錄 | 2008 |
炒青(亦為炒菁)是烏龍茶、青茶製作的一個特有工序,工藝與綠茶的殺青類似,但又有所不同。
通常在茶葉採收進行萎凋及搖青、晾青後,即進入炒青程序; 有些烏龍茶的製作,不經搖青、晾青,直接進入炒青程序[1]。
在萎凋、搖青、作青後的茶葉已經初步脫水、發酵,接下來通過在大鐵鍋中緩緩升溫,此時會發生兩類化學過程:在溫度不超過約80℃以前,茶葉持續發酵,部分大分子成分分解形成可溶性糖、氨基酸等小分子成分,形成茶的獨特香氣;超過一定溫度後,茶葉中的酵素(如多酚氧化酶和過氧化物酶)被高溫停止氧化作用(此一作用類似綠茶類的殺青),進而鞏固做青葉的品質特徵[2]。同時,隨着水分蒸發,使得茶葉變軟,有利於揉捻成型。視茶種類不同,揉捻會在炒青後進行或兩者交替進行,揉捻後的復炒時間較短、溫度也較低,可以使得糖類、蛋白質等發生輕度焦化,帶來特定風味[3][4]。
手工炒青一般在大鐵鍋(釜)中加熱進行,徒手控制翻炒的高低與速度,因此炒青有時候又稱為釜炒;也有使用綠茶用滾筒殺青機或單、雙鍋殺青機進行機械炒制,通過調節孔調整溫濕度[4]。
炒青後茶葉變成黃綠相間的成色,其中的綠色是保留下來的葉綠素、黃色則是初步氧化產生的茶黃素、紅邊則是完全氧化產生的茶紅素;其中的植物蛋白也發生了程度不一的水解,因此形成烏龍茶特有的半發酵茶型態,兼具花香及果香,色澤呈黃綠、黃或深黃色(視發酵的程度而定)。
炒青根據程度不同,可以分為嫩炒青與老炒青。嫩炒青一次投葉較多,炒製程度淺,成品葉色暗黃,質地較為軟、黏,減重約10-15%;老炒青一次投葉較少,炒製程度重,成品葉色暗褐,質地干硬,香氣更清純,減重約20-22%[5]。
炒青是一道極為細緻的工藝,決定茶葉製成後品質的好壞,而其成敗完全依賴炒茶師父的敏銳度及經驗,是難以大量生產的一門高度藝術,所以高品質的青茶諸如武夷山的鐵觀音、木柵鐵觀音、台灣烏龍茶,價格都居高不下。
參考來源
[編輯]- ^ 黃, 毅彪; 陳, 濟斌; 金, 心怡. 闽南乌龙茶初加工技术现状及展望. 農產品加工(學刊). 2009, (10) [2023-07-08]. ISSN 1671-96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8).
- ^ 林, 東藝; 許, 智晶; 趙, 炫; 黃, 艷. 不同投叶量与杀青机转速对铁观音品质的影响. 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 2017, 8 (12) [2023-07-08]. ISSN 2095-038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8).
- ^ 張堂恆. 中国制茶工艺. 北京. 1989. ISBN 978-7-5005-0704-8.
- ^ 4.0 4.1 夏濤主編. 《制茶学:第三版》(普通高等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中國農業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 2016-1 [2023-07-08]. ISBN 978-7-109-21289-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8).
- ^ 王振忠; 楊忠耿. 闽南乌龙茶. 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 2005-10-01. 2005-10-01 [2023-07-08]. ISBN 978-7-5335-26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