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里尼西亞
「Polynesia」的各地常用譯名 | |
---|---|
中國大陸 | 波利尼西亞 |
臺灣 | 玻里尼西亞、波里尼西亞 |
港澳 | 玻里尼西亞 |
星馬 | 波利尼西亞 |
玻里尼西亞(Polynesia[註 1])由位於太平洋中南部,大致在180°經線以東和南北緯30°之間;一大群超過1,000個以上的島嶼所組成,陸地總面積約2.5萬平方公里(不含紐西蘭),島嶼零星分布,人煙稀疏。
數百年前,善於航海的玻里尼西亞人經過遠洋航行到達這些無人島嶼並在此定居,成為玻里尼西亞各島嶼的最初居民,如新西蘭的毛利人等。
地理
[編輯]地質
[編輯]波利尼西亞的顯著特徵為分布在中太平洋大部分地區中少量的土地。大多數波利尼西亞群島和群島,包括夏威夷群島和薩摩亞群島,都由熱點建造的火山島組成。新西蘭,諾福克島和新喀里多尼亞附近的波利尼西亞離島烏維亞,是西蘭大陸未被完全沉沒的部分。據信,西蘭大陸大部分地區於2300萬年前沉沒。近來從地質學角度來看,由於太平洋板塊相對於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的運動發生變化,西蘭大陸重新浮出水面。這有利於抬升新西蘭的地形。起初,太平洋板塊位於澳大利亞板塊之下。目前的角度來看,穿越南島的阿爾卑斯斷層是一個轉形斷層;而北島向北的會聚板塊邊界稱為克馬德克-湯加俯衝帶。克馬德克群島和湯加群島起源於與此俯衝帶相關的火山活動。
玻里尼西亞有三個端點,分別是夏威夷群島、紐西蘭及復活節島,大致上在經線180°以東;南北相距約7600公里,東西最寬處達9000公里。除了三個端點之外,薩摩亞、東加及法屬玻里尼西亞是波利尼西亞三角中的主要島群。
群島由火山島和珊瑚礁組成;南部和北部年平均氣溫為25℃左右,中部為26℃以上;年降水量赤道附近各島為500-1000毫米,其他各島在1000-3000毫米之間;多熱帶森林和熱帶草原。在約300,000或31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中,超過270,000平方公里屬於新西蘭;而剩下的一半都屬於夏威夷。
地理區域
[編輯]儘管有一些在波利尼西亞三角外的島嶼也有波里尼西亞人居住,但是波利尼西亞一般被定義為在波利尼西亞三角內的島嶼。從地理學的角度看,波利尼西亞三角三個端點分別位於夏威夷、新西蘭和復活節島。 位於波利尼西亞三角內的其他主要島嶼群有薩摩亞、湯加、庫克群島、圖瓦盧、托克勞、紐埃、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及法屬波利尼西亞。
島群
[編輯]下列島嶼或島群,無論是獨立國家還是前殖民地國家的海外領土,都是波利尼西亞本地文化或考古證據所證明的波里尼西亞人過去的定居點。[1]波利尼西亞中有一些島嶼位於通常地理上所定義的波利尼西亞三角之外。
核心島嶼
[編輯]島群地區 | 主權國家 | 行政範圍 |
---|---|---|
夏威夷州 | 美國 | 美國夏威夷州夏威夷群島 |
吐瓦魯 | 吐瓦魯 | 圖瓦盧行政區劃 |
新西蘭 | 新西蘭 | 新西蘭行政區劃 |
托克勞 | 新西蘭 | 新西蘭非自治領土 |
庫克群島 | 新西蘭 | 自由聯合國 |
紐埃 | 新西蘭 | 自由聯合國 |
瓦利斯和富圖那 | 法國 | 法國海外省 |
薩摩亞 | 薩摩亞 | 薩摩亞行政區劃 |
美屬薩摩亞 | 美國 | 美國海外屬地 |
東加 | 東加 | 湯加行政區劃 |
法屬玻里尼西亞 | 法國 | 法屬波利尼西亞行政區劃 |
皮特凱恩群島 | 英國 | 英國海外領土非自治領土 |
復活節島 | 智利 | 智利屬地 |
諾福克島 | 澳大利亞 | 澳洲新南威爾士州轄下的島嶼,一般被認為屬於美拉尼西亞 |
離島
[編輯]美拉尼西亞
[編輯]- Anuta(位於 所羅門群島中)
- 貝羅那島(位於 所羅門群島中)
- 埃馬埃島(位於 萬那杜中)
- 斐濟
- Mele(位於 萬那杜中)
- 努古里亞群島(位於 巴布亞紐幾內亞中)
- Nukumanu Islands(位於 巴布亞紐幾內亞中)
- Ontong Java Atoll(位於 所羅門群島中)
- Pileni(位於 所羅門群島中)
- 拉納爾島(位於 所羅門群島中)
- Sikaiana(位於 所羅門群島中)
- 塔庫烏島(位於 巴布亞紐幾內亞中)
- 蒂蔻皮亞島(位於 所羅門群島中)
- 美國本土外小島嶼
密克羅尼西亞
[編輯]亞南極島嶼
[編輯]- 奧克蘭群島(位於 新西蘭中)
歷史
[編輯]起源和擴張
[編輯]鑑於語言,考古和人類遺傳方面的證據,[誰?]普遍認為波里尼西亞人是海上移民南島人的一類。通過追蹤波利尼西亞的語言得出波利尼西亞人起初起源於台灣,之後移到馬來西亞。
在大約公元前3000至1000年間,南島語的使用者開始從台灣向東南亞的島嶼傳播。[2][3][4]
關於在太平洋地區的人類向波利尼西亞傳播的理論有三種。 Kayser等人概述了這三種理論[5]:
- 「快車模型」:於公元前3000至1000年間,玻里尼西亞人從台灣出發,經過菲律賓,東印尼,以及新幾內亞西北部的多貝拉伊半島。於約公元前1400年擴散至美拉尼西亞群島,並於約公元前900年到達西部玻里尼西亞地區的島嶼上。此理論被現代大多數的遺傳學、語言學與考古學資料所支持。
- 「Entangled Bank 模型」:
- 「慢船模型」:與快車模型類似,但主張玻里尼西亞人在美拉尼西亞群島的停頓期間更長,導致遺傳、文化、語言上與當地族群有更深的融合。此理論被Manfred Kayser et al.(2000)論文的Y染色體資料所支持。根據論文,玻里尼西亞人的Y染色體內的所有3個單倍群都源自美拉尼西亞。
文化
[編輯]波利尼西亞人陸續抵達了斐濟,湯加、薩摩亞和俾斯麥群島後,發展出了母系石器時代的社會。 現代波利尼西亞文化仍然顯示出美拉尼西亞文化的人類遺傳結果:允許男性而非女性土著「結婚」,這是母系社會的有力證據。
Atholl Anderson曾提出,通過對mtDNA(女性所有)和Y染色體(男性所有)的分析所得出的結論表明,波利尼西亞女性的祖先來自台灣,而男性的祖先來自新幾內亞。 隨後又發現,96%的波利尼西亞mtDNA與三分之一的波利尼西亞Y染色體具有亞洲起源;其餘三分之二的mtDNA來自新幾內亞和附近島嶼。這與matrilocal居住模式一致。
政治史
[編輯]湯加(16世紀至今)
[編輯]經過一場血腥的內戰之後,湯加的政治權利最終落入了Tuʻi Kanokupolu之手。
在1845年,一位名叫Tāufa'āhau的雄心勃勃的年輕戰士、戰略家和演說家將湯加聯合成一個更加西方化的王國。 他持有主席頭銜Tu'i Kanokupolu,但在1831年受到了Jiaoji(「George」)的洗禮。1875年,在傳教士Shirley Waldemar Baker的幫助之下,Tāufa'āhau宣布湯加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正式遵循西方王室的風格,解放了「農奴」,體現了法典、土地使用權和新聞自由,並限制了酋長的權力。
Samoa Tui Manu'a and Malietoa–present
[編輯]大溪地
[編輯]夏威夷
[編輯]新西蘭屬毛利
[編輯]斐濟
[編輯]Lau島曾受湯加控制,而之後又被斐濟控制,直到1871年他們最終征服斐濟王國的Seru Epenisa Cakobau。在1855年左右,湯加王子Enele Ma'afu宣稱Lau島為他的王國, 並取得了Tui Lau的稱號。
在Cakobau統一大陸之前,斐濟一直由眾多分裂的酋長統治。 拉皮塔文化,波利尼西亞人的祖先,從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現在斐濟,直至約一千年後被美拉尼西亞人取代。 薩摩亞人和隨後的波利尼西亞文化都採用了美拉尼西亞繪畫和紋身方法。
在1873年,Cakobau將對外欠債纍纍的斐濟割讓給了英國。 斐濟於1970年10月10日獨立,並於1987年9月28日轉為共和國。
庫克群島
[編輯]庫克群島由15個島嶼組成,其中包括北部和南部群島。 這些島嶼分布在廣闊的海洋中。 這些島嶼中最大的島嶼被稱為拉羅湯加島,這也是該國政治與經濟上的首都。
庫克群島以前稱為赫維群島,但這個名稱僅指北方群體。 更改為反映整體的正確名字的時間未詳。 據認為,庫克群島在兩個時期有人定居:大溪地時期——在900年到1300年之間來人定居; 1600年——當時一個來自塔希提島的大型特遣隊定居在Takitumu區的拉羅湯加島。
吐瓦魯
[編輯]與美洲的聯繫
[編輯]番薯(在毛利語當中叫做kūmara,在克丘亞語中叫做kumar)是美洲原產的一種植物,並在歐洲人第一次到達太平洋的時候在波利尼西亞廣泛傳播。庫克群島上植物的遺骸已被放射性碳日期測量法確認超過1000年。近來的想法則認為在公元700年時,番薯有可能被曾往返過南美的波利尼西亞人從美洲帶到波利尼西亞中部並被廣泛傳播。[6]
托爾·海爾達爾曾在20世紀中葉提出,波利尼西亞人是以用於捕鯨的大型獨木舟從加拿大西北海岸,以及以輕木船從南美洲遷移來的。[7][8]許多人類學家批評了海爾達爾的理論。例如,韋德·戴維斯在他的書《The Wayfinder》中提到,海爾達爾"忽視了今日通過遺傳和考古數據所得到的語言、民族志和民族植物學方面壓倒性的證據,這些證據表明他顯然是錯誤的"。[9]
語言
[編輯]波利尼西亞的語言歸屬於大洋洲語支(Oceanic),是南島語系(Austronesian languages)中的一支。波利尼西亞的語言之間有很強的相似性。元音都包括a、e、i、o、u,其音值類似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德語的對應讀音。輔音後通常都伴隨有元音,開音節為主。
各島群的各語言更是展示了輔音的音變:
在中部和東部波利尼西亞經常使用的r和v,在西部則是l和v與之匹配。
波利尼西亞的語言中的聲門塞音(IPA:[ʔ])逐漸以單引號(')或「`okina」(`)來表示。
在社會群島,原始波利尼西亞語(Proto-Polynesian)的*k和*ng合併為聲門塞音,因此他們把其故土的名字稱為「Havai'i」(衍生自原始核心波利尼西亞語(Proto-Nuclear Polynesian)「*Sawaiki」[10])。
在新西蘭,原本的*w沒有被v取代,於是他們的故土則被叫做「Hawaiki」。
在庫克群島,故土被稱為「'Avaiki」,因為聲門塞音則取代了*s(其中很可能經歷了*h的中間過程)。
在夏威夷群島,最大的島群名為「Hawai'i」,聲門塞音則取代了k。
在薩摩亞,s取代了h,w取代了v,聲門塞音取代了k,同時其最大的島嶼也叫做「Savai'i」[11]。
註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Watt, J. C. Some Coleoptera from the Kermadec Islands. New Zealand Entomologist. 1975-01, 6 (1): 50–55. ISSN 0077-9962. doi:10.1080/00779962.1975.9723099.
- ^ Hage, Per; Marck, Jeff. Matrilineality and the Melanesian Origin of Polynesian Y Chromosomes. Current Anthropology. 2003-12, 44 (S5): S121–S127. ISSN 0011-3204. doi:10.1086/379272.
- ^ Kayser, Manfred; Brauer, Silke; Cordaux, Richard; Casto, Amanda; Lao, Oscar; Zhivotovsky, Lev A.; Moyse-Faurie, Claire; Rutledge, Robb B.; Schiefenhoevel, Wulf. Melanesian and Asian Origins of Polynesians: mtDNA and Y Chromosome Gradients Across the Pacific.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06-08-21, 23 (11): 2234–2244. ISSN 1537-1719. doi:10.1093/molbev/msl093.
- ^ Su, B.; Jin, L.; Underhill, P.; Martinson, J.; Saha, N.; McGarvey, S. T.; Shriver, M. D.; Chu, J.; Oefner, P. Polynesian origins: Insights from the Y chromosom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0-07-18, 97 (15): 8225–8228. ISSN 0027-8424. doi:10.1073/pnas.97.15.8225.
- ^ Kayser, Manfred; Brauer, Silke; Weiss, Gunter; Underhill, PeterA.; Roewer, Lutz; Schiefenhövel, Wulf; Stoneking, Mark. Melanesian origin of Polynesian Y chromosomes. Current Biology. 2000-10, 10 (20): 1237–1246. ISSN 0960-9822. doi:10.1016/s0960-9822(00)00734-x.
- ^ Van Tilburg, Jo Anne. Easter Island. Encyclopedia of Prehistory. Boston, MA: Springer US. 2001: 45–59. ISBN 9781468471304.
- ^ Dodge, Ernest S.; Sharp, Andrew. Ancient Voyagers in Polynesia. Ethnohistory. 1964, 11 (4): 400. ISSN 0014-1801. doi:10.2307/480734.
- ^ Finney, Ben. Rediscovering Polynesian Navigation through Experimental Voyaging. Journal of Navigation. 1993-09, 46 (03): 383–394. ISSN 0373-4633. doi:10.1017/s0373463300011838.
- ^ Keefer, Arthur; Dell, Katharine.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The Wayfinders: Why Ancient Wisdom Matters in the Modern World”, Religions 2016. Religions. 2016-09-27, 7 (10): 121. ISSN 2077-1444. doi:10.3390/rel7100121.
- ^ Polynesian Lexicon Project Online. Pollex.org.nz.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4).
- ^ Hiroa, Te Rangi (Sir Peter Henry Buck). Vikings of the Sunrise reprint. NZ Electronic Text Centre, Victoria University, NZ Licence CC-BY-SA 3.0: Whitcombe and Tombs Ltd. 1964: 67 [2 March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