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鯨記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5月13日) |
白鯨記 | |
---|---|
原名 | Moby-Dick; or, The Whale |
作者 | 赫爾曼·梅爾維爾 |
類型 | 冒險小說、史詩、海洋文學 |
語言 | 英文 |
主題 | 捕鯨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Harper & Brothers (紐約) Richard Bentley (倫敦) |
出版時間 | 1851年 |
出版地點 | 紐約 倫敦 |
媒介 | 紙本(精裝、平裝) |
頁數 | 634頁 |
規範控制 | |
ISBN | NA |
《白鯨記》[註 1](英語:Moby-Dick; or, The Whale)為赫爾曼·梅爾維爾發表於1851年的小說,講述了一名40多歲的中年人在捕獵白色抹香鯨時所產生的的各種事件和心理活動,對捕鯨和提取鯨油有着極度詳細的描述,主角作為一個有着多元文化背景的船員,他於船上生活期間竟然能領悟出對階級、歧視、社會地位、善惡和上帝是否存在的探索,因此被認為是美國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白鯨記》這個名字的來源是書中的一頭叫莫比·迪克(Moby Dick)的白色抹香鯨,並不是中文裏的白鯨。
概要
[編輯]全書有442頁,共分成135章,而節選版只有84章,因為篇幅過度冗長,曾一度認為不適合青少年讀者閱讀,在英國多次被退稿,1851年出版,讀者反應十分冷淡,第一年只賣出5本,一直到《白鯨記》出版了七十年(1920年)後,梅爾維爾在美國文學的地位才獲得重新評價(可惜梅爾維爾已在1891年9月28日去世,無法看到自己的成就),福克納說過:「看完《白鯨記》,第一個想法是希望這本書是我寫的。」至今日,《白鯨記》已被視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之一。
故事簡述
[編輯]《白鯨記》是一部以海上捕鯨為題材的小說,一位名叫亞哈(Ahab)的「裴廓德號」(Pequod,IPA:ˈpikwɒt)捕鯨船船長帶領全體船員,追捕一條叫做「莫比·迪克」(Moby Dick)的大白鯨的歷險過程。
亞哈是一名意志堅定的船長,聰明、自大,他在海上四十年,有十分豐富的航海和捕鯨經驗,對各個大洋的海況和鯨魚的分布都非常熟悉。在一次捕鯨過程中,亞哈被一條名叫莫比·迪克的抹香鯨咬斷了一條腿,從此決心一定要捕殺莫比·迪克。他說:「不要對我不尊敬,就算是太陽得罪我,我也會出手痛擊。」
「裴廓德號」出航時聘僱了來自紐約的以實瑪利(Ishmael)[1]和科科伏柯島(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嶼)上食人族的王子魁魁格(Queequeg),以實瑪利厭煩了陸上枯燥乏味的生活,於是決定到海上冒險,在旅店中,認識了標槍手魁魁格,兩人一見如故,成為很好的朋友,並一起登上了捕鯨船「裴廓德」號。對宗教、種族,以實瑪利有自己的認識,他說:「寧願與一個清醒的食人族土著同床,也不要與一個酗酒的基督徒交往。」整個故事幾乎是用以實瑪利為第一人稱來描述,本書第一章第一句是:「叫我以實瑪利(Call me Ishmael)」,這了成為文學史上最為著名的開場白之一。
裴廓德號從美國東岸楠塔基特(或譯「南塔開特」,Nantucket)出發,從南大西洋經非洲南端,進入印度洋、太平洋,途中捕殺了幾頭鯨魚,該船先後與「信天翁號」、「處女號」、「玫瑰蕊號」、「拉吉號」等好幾艘船相遇,拉吉號的船長布默勸說亞哈不要對莫比·迪克進行報復,拉吉號船剛剛和莫比·迪克交過手,被莫比·迪克撞沉了捕鯨小艇,船長加迪納的兒子不知去向。儘管「裴廓德號」在海上大有收穫,但亞哈船長滿腦子裡都是報仇,船長因被大白鯨咬斷左腿,一意要追殺大白鯨,他向水手們承諾,誰最先發現那隻白鯨,就獎勵一枚金幣。他們和白鯨三度遭遇,一次船上的儲存鯨油的桶破裂,魁魁格拚命補救,結果得了重病,木匠做了一個黑色棺材,魁魁格卻奇蹟似的生還。經過三場血戰,最後船長奮身刺殺白鯨,被魚叉上的繩子纏住,不幸落海身亡,捕鯨船被撞翻,而莫比·迪克也不知去向;只有船員以實瑪利生還,他在海裡爬上了魁魁格生前的預備棺材,被「拉吉號」救起。他後來以回憶方式敘述這段驚心動魄的歷險。
評述
[編輯]捕鯨的百科全書
[編輯]故事中有二分之一的篇幅是描寫捕鯨業的習俗,與鯨魚有關的文學、藝術,鯨魚的生理構造,例如鯨魚最大的弱點是無法止血,鯨魚的噴水有灼熱之虞等,以及水手如何屠宰鯨類獲取鯨油、龍涎香,藍鯨在《白鯨記》中被稱為硫磺底(Sulphur-bottom),因為硅藻附着在藍鯨的皮膚上,使得它們的下側呈現橘棕色或淡黃色。《白鯨記》可以算是一部捕鯨的百科全書。
預兆的安排
[編輯]《白鯨》小說中安排了很多「預兆」,以增強全書的神秘感和情節的緊張感。例如所住的大鯨酒店的老闆姓「棺材(Coffin)」,航海途中遇到大烏賊,費達拉的三個預言、最後追擊時出現的大量的鯊魚、海鳥等,一次次的都在預示着最終悲慘的結局。
影響
[編輯]- 這部小說充滿隱喻象徵與探求未知的勇氣,曾被好萊塢不斷地改編拍攝電影,如白鯨傳奇:怒海之心。
- 世界著名咖啡製造商星巴克(Starbucks)的名字就出自《白鯨記》中大副斯達巴克(Starbuck)的名字。
- 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很喜歡《白鯨》這部著作和亞哈船長這個角色。[2]
- 魔獸世界在瓦許伊爾區域有一隻稀有精英的鯨魚叫做莫比斯(Mobus)
- 日本漫畫《ONE PIECE》中白鬍子海賊團的海賊船名為白鯨號(莫比迪克號)。
- 在《星際迷航》系列中,多次將白鯨記布置在劇情中,包括《星際迷航II:可汗之怒》《星際迷航VIII:戰鬥巡航》等。
- 遊戲合金裝備V 幻痛中,序章開場主角被稱為亞哈,直升機的名稱為裴龐德號。主角身旁偽裝成病人的Big Boss也有一句台詞:「叫我以實瑪利(Call me Ishmael)。」
- 邁克爾·傑拉德·鮑爾出版的《不要叫我以實馬利》,以實馬利這個名字,據說是從那句著名的開場白「叫我以實瑪利」中來的。
- 細田守動畫電影《怪物的孩子》中,主角九太(蓮)在圖書館翻閱和學習認字的書籍便是《白鯨記》。後來九太的對手一郎彥也因為閱讀該書籍,學會變成巨鯨的模樣攻擊人類。
- DC電影《水行俠》拍攝時期使用的工作標題「Ahab」,就是取用本作男主角的名字。
- 電子遊戲《這就是警察》以此書中的情節來暗示遊戲劇情進度。
- 電影《我的鯨魚老爸》片中亦出現本書。
- 歌手陳惠婷於《21克》專輯中收錄同名歌曲《白鯨記》。
- 遊戲《邊獄公司》裡,12名囚人主角群之中的以實瑪利,其故事原型便出自於《白鯨記》,而裴廓德號的主要角色皆有於故事內登場
- 輕小說《86-不存在的戰區》第八卷中「遺海孤軍」艦長以實瑪利取自亞哈艦長及船員以實瑪利
莫比·迪克名字的來源
[編輯]莫卡·迪克(Mocha Dick)是一條著名的雄性抹香鯨,在19世紀早期出沒太平洋海域,捕鯨人追捕時會主動攻擊小船造成傷亡,甚至有時捕鯨船獵捕其他鯨魚時,莫卡·迪克會突然出現攻擊捕鯨小船,令捕鯨人頭痛且聞風喪膽。1810年在智利南部摩卡(Mocha)海域首次跟捕鯨人交戰出名,在海上縱橫48年後,1859年最終被一艘瑞典籍的捕鯨船捕獲,身上還插著十九支標槍。美國探險家和作者耶利米·雷諾茲(Jeremiah N. Reynolds)將它的故事發表在了1839年的《荷蘭籍紐約人》(The Knickerbocker)這個雜誌上,題目是:莫卡·迪克:太平洋上的白鯨:手稿上的一頁」(Mocha Dick: Or The White Whale of the Pacific: A Leaf from a Manuscript Journal")。[3][需要較佳來源]Yves Cohat所著的《鯨魚生與死:海上帝王生命之歌》一書中,1840年一位曾遭受莫卡·迪克攻擊獲救的水手描述,實際上莫卡·迪克外表像一般的抹香鯨,但特徵是巨大的頭部上有一道白色疤痕,可能是「白色疤痕」被人誤解讀成「白色的身體」。赫爾曼·梅爾維爾的小說《白鯨》就受到了這條抹香鯨的啟發。
注釋
[編輯]- ^ 《白鯨記》(英語:Moby-Dick, or The Whale,中國大陸常譯《白鯨》,香港常譯《無比敵》)
參考文獻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線上閱讀
- Moby-Dick - 古騰堡計劃
- Searchable full text of Moby-Dick available he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oby Dick; or, The Whal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Free typeset PDF ebook of Moby-Dick and other Melville novels optimized for printing, plus extensive Melville reading list
- 《白鯨》中披谷德號(或譯裴廓德號)手繪路線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白鯨》中披谷德號(或譯裴廓德號)捕鯨船大體航行路線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相關電影
- Study guid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Notable quotation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