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林斯街浸信會教堂
科林斯街浸信會教堂 | |
---|---|
Collins Street Baptist Church | |
位置 | 墨爾本科林斯街174號 |
國家/地區 | 澳大利亞 |
所屬宗派 | 浸信會 |
官方網站 | www |
歷史 | |
創建日期 | 1843 |
建築 | |
建築類型 | 希臘復興建築 |
聖職人員 | |
Minister(s) | 西蒙·凱里·霍爾特 |
科林斯街浸信會教堂(英語:Collins Street Baptist Church)是一座浸信會教堂,位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市中心的科林斯街174號。該教會成立於1843年,是維多利亞州現存最古老的浸信會堂會,也是澳大利亞現存最古老的浸信會堂會。
歷史
[編輯]1838年,墨爾本的第一次浸信會禮拜在一塊空地上的帳篷里舉行,就在現在的教堂對面,現在的攝政劇院所在地。1845年在現址上建造了第一座教堂。19世紀50年代末,決定擴建這座建築。目前的教堂於1862年開放,由約瑟夫·里德(Joseph Reed)設計,他還設計了墨爾本市政廳和其他幾座著名的墨爾本教堂。與這一時期的大多數墨爾本教堂多採用哥特式或者羅馬式風格不同,科林斯街浸信會教堂採用了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有四根科林斯柱面向街道。根據該教堂的網站,這「反映了浸信會將教會理解為一個信徒聚集的社區,而不是一個特殊的建築」。
建築
[編輯]作為浸信會教堂,該堂極少裝飾,教堂內部只有普通的抹灰牆。講道台位於中央,因為浸信會強調解讀神的話語和講道。座位呈「U」形布置,圍繞由講道台和聖餐檯確定的中心軸。傳統上,教堂中沒有十字架或符號,不過今天已經有所改變。早期的浸信會傳統也不贊成教堂音樂,但在1854年安裝了一台小型風琴。1885年,安裝了一台大型管風琴,並於1974年進行了修復和擴建。
人物
[編輯]1981年,羅納德·哈姆(Ronald Ham)成為該堂第一位澳大利亞出生的牧師。2000年任命的羅韋娜·柯蒂斯是第一位女性。2005年,蒂姆·科斯特洛(Tim Costello)加入了牧師團隊,領導該堂的城市宣教。
2010年,西蒙·凱里·霍爾特(SimonCareyHolt)成為牧師,直至今日。[1] 霍爾特之前是墨爾本浸會神學院惠特利學院(Whitley College)的教師,教授靈修神學、倫理學和教牧神學。
該堂的信徒中出現了幾位歷史名人。20世紀初,維多利亞婦女運動的許多活躍成員都是該堂的女信徒,包括塞西莉亞·唐寧(Cecilia Downing)、瑪格麗特·麥克萊恩(Margaret McLean)和伊麗莎白·勞里·里斯(Elizabeth Laurie Rees)。[2][3][4] 政治家丹尼斯·洛夫格羅夫(Denis Lovegrove)、羅伯特·里德(Robert Reid)以及《世紀報》的所有者大衛·賽姆(David Syme)都是墨爾本著名的賽姆家族的成員。
參考
[編輯]- ^ Our People. Collins Street Baptist Church. 2022-03-27 [2022-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6).
- ^ Smart, J. Downing, Cecilia (1858 - 195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ustralian Dictionary of Biography, Volume 14, 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 28-30.
- ^ Hyslop, A. McLean, Margaret (1845 - 1923), Australian Dictionary of Biograph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Volume 10, 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 1986, p. 331.
- ^ Smart, J, Rees, Elizabeth Laurie (Bessie) (1865 - 193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ustralian Dictionary of Biography, Supplementary Volume, Melbourne University Press, 2005, pp 33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