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國際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2月14日) |
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 | |
簡稱 | IWA |
---|---|
前身機構 | 共產主義者同盟 |
成立時間 | 1864年9月28日 |
創始人 | 喬治·奧哲爾、亨利·托萊因、愛德華·斯賓塞·比斯利 |
撤銷 | 1876年7月15日 |
後繼機構 | 第二國際(共產主義) 黑色國際(無政府主義) |
類型 | 國際組織 |
法律地位 | 已消亡 |
總部 | 西區攝政街聖詹姆斯大廳 |
地址 | |
服務地區 | 世界性 |
會員 | 500萬-800萬 |
重要人物 | 卡爾·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米哈伊爾·巴枯寧、路易·奧古斯特·布朗基、朱塞佩·加里波第 |
目標 |
系列條目 |
無政府主義 |
---|
共產主義 |
---|
國際工人協會(英語: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縮寫為IWA),史稱第一國際(First International),是1864年在英國所建立的國際組織,旨在聯合各類左派社會主義者、共產主義者、無政府主義者團體及為工人階級進行階級鬥爭的工會[1]。馬克思是創始人之一、協會書記(即會務秘書,幫助大會主席喬治·奧哲爾工作及總書記處理會務行政),工薪每月五英鎊。由於會名太長,人們取它的第一個單詞「International,國際」,第二國際成立後,始稱「第一國際」。
19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歐洲工人運動、民主運動高漲的形勢下。英國工人反壓迫、剝削的鬥爭得以初步實踐,使歐洲各國無產階級認識到,他們有着共同的利益和敵人,無產階級必須在國際範圍內聯合起來,用無產階級的國際團結去對抗資產階級的國際聯合。這種意識促進了倫敦國際工人協會的產生[1]。
歷史
[編輯]1863年,波蘭發生一月起義;7月22日,工人聯合會倫敦理事會召開群眾大會,抗議沙俄鎮壓波蘭起義,聲援波蘭人民鬥爭。法國工人代表團參加大會,與英國工聯領袖就聯合行動問題交換意見。11月10日英國工人大會通過《英國工人致法國工人》的呼籲書,號召兩國工人團結共同戰鬥。
1864年9月28日,英國工聯在倫敦聖馬丁堂召開群眾大會,來訪的法國工人代表團。出席的還有德國、意大利、波蘭、愛爾蘭的工人等人士。大會建立一個國際工人協會,選出一個21個成員的臨時委員會(1866年夏改名總委員會)。10月5日舉行第一次會議,選出委員共50人;並選出一個9人組成的起草章程的專門委員會。馬克思作為大會僅有的兩個德國人,被邀作為德國工人代表在9月30日開始參加會議,入專門委員會。由於馬克思的學歷為當年工人代表中最高,因此他應邀參與起草了《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協會臨時章程》,1871年9月經倫敦大會會議修改後稱《國際工人協會共同規章》。綱領闡明無產階級運動的目的:推翻資本主義,建立工人階級政權;宣布工人運動的基本原則:「工人階級的解放應該由工人階級自己去爭取」。
馬克思的職務是總委員會委員、德國通訊書記,1871年當選荷蘭臨時通訊書記,10月當選俄國通訊書記。由於當時大會主席及其他領導不是被驅逐、辭退就是被捕,因此實際上他領導全部工作,是國際的實質性領袖。恩格斯在1870年10月4日被選為總委員會委員,1871年1月~8月,擔任西班牙、比利時、意大利通訊書記,籌備、參加、領導了1871年倫敦會議、1872年匈牙利會議。
總委員會在馬克思的領導下,支持各國工人的罷工鬥爭,聲援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保衛巴黎公社等。總委員會在內部對各種非無產階級、社會主義流派進行鬥爭。分兩個時期:
- 反對蒲魯東主義:蒲魯東派反對工人階級參加政治鬥爭,公開維護私有制度,以工人階級的徹底解放為宗旨的國際,一開始就把反對蒲魯東派的鬥爭提到思想鬥爭的首位。
- 反對巴枯寧主義:鬥爭圍繞着如何消滅私有制問題展開,涉及到無產階級為了消滅資本主義剝削制度,要不要建立自己的獨立政黨、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
1871年,第一國際法國支部參加並領導了巴黎公社運動。巴黎公社失敗後,大會總委員會遷往紐約。總委員會核心由北美聯合會的領導人左爾格等組成。由於馬克思、恩格斯失去在美國總會的領導權,因此他們考慮在新的形勢下,國際組織形式已經過時,必須過渡到新的組織形式,自此組織成為第二國際。1876年7月15日在各國代表美國費城召開的會議上宣布解散第一國際,但美國的第一國際工人會一直到三十年代分裂為美國勞工聯合會及產業工會聯合會才正式宣布解散。
大會
[編輯]大會 | 地點 | 日期 | 備註 |
---|---|---|---|
聖馬丁堂公眾大會 | 英國倫敦聖馬丁堂 | 1864年9月28日 | 大會決議成立總委員會作為國際的執行機構,與會代表包括歐文派、蒲魯東派、布朗基派、民族主義者、共和主義者和社會主義者。 |
倫敦代表會議 | 英國倫敦 | 1865年9月25日-29日 | 代表會議的工作包括9月28日紀念協會成立一周年的慶祝晚會,會上通過了告美利堅合眾國人民書。 |
第一次代表大會 | 瑞士日內瓦 | 1866年9月3日-8日 | 重要的決定包括確立八小時工作制為國際工人運動的目標。 |
第二次代表大會 | 瑞士洛桑 | 1867年9月2日-8日 | 確認了日內瓦代表大會關於經濟鬥爭和罷工的決議,並通過了關於政治自由的決議,強調工人的社會解放與政治解放密不可分。 |
第三次代表大會 | 比利時 布魯塞爾 | 1868年9月6日-13日 | 大會批准了馬克思關於和平和自由同盟的策略,反對國際加入同盟,但呼籲工人階級同一切反軍力量聯合起來。 |
第四次代表大會 | 瑞士 巴塞爾 | 1869年9月6日-11日 | 大會圍繞互助主義者(蒲魯東派)和集體主義者(馬克思派和巴枯寧派)的爭執,前者最終被驅逐。 |
倫敦代表會議 | 英國倫敦 | 1871年9月17日-22日 | 為總結巴黎公社革命經驗而召開,大會集中回擊巴枯寧派對總委員會的批評。 |
第五次代表大會 | 荷蘭海牙 | 1872年9月2日-7日 | 大會以驅逐巴枯寧和其追隨者而聞名,共產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由此分道揚鑣。 |
第六次代表大會 | 瑞士日內瓦 | 1873年9月8日-13日 | 由於總委員會遷至紐約,大會的權威性業已喪失,馬克思和恩格斯失去對國際的領導權。 |
費城代表會議 | 美國費城 | 1876年7月15日 | 大會宣告國際解散。 |
領導層
[編輯]主席
[編輯]- 1864年-1867年,喬治·奧哲爾
- 1867年,職務廢除
總書記
[編輯]- 1864年-1866年9月,蘭德爾·克里默
- 1866年9月-11月,彼得·福克斯
- 1866年11月-1867年,蘭德爾·克里默
- 1867年-1872年,約翰·埃卡留斯
- 1872年-1874年,左爾格[2]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Dictionary of politics: selected American and foreign political and legal term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Walter John Raymond. p. 85. Brunswick Publishing Corp. 1992. Accessed January 27, 2010.
- ^ Moreno 2004,第757頁.
參見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中的第一國際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自由意志共產主義圖書館中的第一國際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卡爾·馬克思在第一國際成立會上的致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所著的秘密社團與第一國際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