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納粹德國的兒童政治宣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20年代至1945年間,納粹黨對德國兒童的政治宣傳深深影響到下一代德國公民的價值觀和信念。納粹黨針對性的以強制加入的青年組織、學校裡種族純潔性的課程和反猶太的兒童書籍,利用了兒童對猶太社區的無知(這是因為德國猶太人口雖然是歐洲最大的,相對德國的總人口,它仍是只佔少數,只有525 000名 成員(0.75%)

希特勒青年團的成員。

青年組織

[編輯]

自1920年代以降,納粹黨的宣傳「針對德國青年,以他們為特別著眼的宣傳對象」[1] 。他們鼓勵為「活躍、彈性、富有前瞻性和希望的」孩子們成立納粹青年團體[1] 。隨著納粹黨增長,受他們影響的孩子數量亦同時增加。到1936年,「所有10到17歲的男孩和女孩都必須加入納粹青年團體。」[1]

希特拉青年團成立於1926年,訓練年輕男孩為衝鋒隊成員(SA;風暴支隊),納粹黨主要準軍事組織。1933年,希特勒青年團的領導人決定把男孩集成到納粹國家社區和準備他們作黨衛隊士兵(SS,符號化為[1]

希特勒青年團的成員從1933年1月的50000名猛增到該年年底的超過200萬名。在團員身份成為強制性之前(1939),團員已超過540萬,與700000多名德國青年領導職位。一旦加入希特勒青年團是強制性的時候,「德國當局…禁止或解散與之競爭的其他青年組織」。納粹黨利用希特勒青年團和德國少女聯盟作為塑造德國青年的思想和創造達到「超越在1933年之前為德國所特有的階級和宗教分歧」的大規模社區的幻覺的主要工具。

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當男孩到了18歲時,他們被要求入伍或國家勞役團並「經過三周的最嚴格訓練。灌輸他們紀律和絕對服從的需要。」[2]女孩則被送往波蘭,幫助德國農民耕種在二戰期間從波蘭人沒收的土地。她們需要長時間工作去幫助沒有經驗的農民耕地,還被迫充當病人的保姆。除了工作以外,她們還有責任監督的「沒有人違反納粹規則和原則」。

自1943年至1944年,因為盟軍部隊越過邊界進入德國,對希特勒青年團的要求越來越多。 年滿16歲的德國青年人會被徵召入伍服全役。 通常,這些新兵會和國家民兵(人民衝鋒隊)中超過60歲的老年人在同一單位作戰。隨着德軍在戰場上失勢,納粹黨變得絕望的,並開始培訓小至十歲的男孩來操作軍事級武器(如機槍、手榴彈、火箭筒等)。  他們更成立了希特勒青年團裝甲師在突出部之役等戰役戰鬥,由於不少小至15歲至16歲的青少年嚴重地缺乏訓練和有智慧的領導,傷亡人數急劇上升。

通過學校的政治宣傳

[編輯]

不久之後德國1933年授權法通過,德國的學校和大學紛紛解僱猶太教師和教授。 1933年4月,沒有任何猶太教師留在「雅利安人」學生上的學校,一個納粹用來描述日耳曼民族的種族術語。

在教育系統中,猶太兒童亦常經歷到從他們的同輩和教師而來的嘲弄。 例如,猶太人兒童會被送到課室的後面,以向非猶太人的德國兒童重申猶太人劣於他們的概念。 此外,「教師也開始將猶太學生在生物學課期間挑出來作為種族不純潔的例子。 猶太孩子會被叫去站在全班面前,而老師就對他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裡,頭髮指指點點,和在納粹的宣傳單張中呈現的猶太人特徵作出比較」。 最後,在學校裡,猶太兒童被完全隔離在非猶太德國兒童之間。

在那隔離的日子,猶太教師被允許為猶太學生設立獨立學校。 這做法卻有其自身的問題,因為猶太兒童經常被希特勒青年團員毆打和攻擊,他們會在放學時等在門外,毆打離開學校的猶太男孩。 在1938年,猶太兒童被完全禁止接受教育,並在送往集中營前被迫離校。

從這一時間點開始,學校大量使用政治宣傳向孩童灌輸納粹意識形態。教科書和海報用於教導德國青年「種族意識的重要」。[3] 學生的學校作業常常有意識形態背景的設定。 下面的數學問題就是一個例子:「猶太人在德國是外來人士。 1933年,有66 000 000人生活在德國。 在這個總數中,有499,862是猶太人。 請問外來人士在德國佔了多少百分比?」 像這樣,教科書內容反覆申述猶太人是低等種族和被稱為雅利安種族的德國人的優越性的信息。

與解僱猶太教育工作者同時而來的,國家社會主義教師聯盟要求只有能證明自己是「雅利安人」的老師在教學德國的青年。 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需要提交一分一式三份的族譜和官方的血統證明」[4]。此外,該聯盟監測課程須要遵守納粹黨的價值觀。 所有教育課程必須反映希特勒的目標;在課程的要求上,他們認為最重要的是教育德國兒童種族理論,並擴展到猶太問題。 到了1936年,97%的德國教育工作者都屬於國家社會主義教師聯盟。

在整個納粹統治期間創作和出版的兒童書籍成為煽動幼童仇恨猶太人的工具。 這些書中載有貶低猶太人的插圖;在這些書籍,猶太人被描繪為「通常很粗壯 ...姿勢彎或者歪曲;腳部扁平,黑色頭髮;有濃密粗糙的頭髮。 面孔通常都是深色,眼睛鼓凸,一個歪或彎曲的鼻子,眼皮掛著,掛著下唇,和濃密的鬍子。」 此外,故事書例如《不要相信草地上的狐狸,也不要相信猶太人的誓言》發行,目的在於向德國兒童重申戰爭「正在爭取把雅利安世界從在他們中間的猶太人外來侵略者手中拯救出來。」 而這類書籍被分配到學校的唯一目的是教導兒童納粹意識形態。

此外,希特勒青年團和德國少女聯盟還定期 贊助課後活動和周末旅行。這些活動往往成為招攬參與活動學童入團的集會。希特勒青年團把體育和戶外運動與納粹意識形態結合。 同樣的,聯盟的德國女孩的強調集體的運動競技,例如藝術體操,一種德國衛生當局認為「對女性身體來說不太劇烈,並幫助她們更好地擔任未來母親的角色」的運動。這也有公開展示的用處。 當局希望透過這些運動和活動來鼓勵「青年男女為了雅利安人全體的共同目標放棄自己的個性。」。

政治宣傳對兒童的影響

[編輯]

希特勒的意識形態教導影響德國全部當代未成年人口[1] 。這些孩子從小被灌輸納粹意識形態,通過這個和強制加入青年組織,納粹黨教導出兒童對猶太人的憎恨。在1920年代,1930年代和1940年代初進入青年期的納粹德國青年一直浸淫在種族主義和反猶太主義講座,背誦納粹主義啟發的口號,閱讀煽動性的宣傳刊物,參加全國青年集會中[2] 。受影響的孩子被教導要報告任何可能是不忠的活動或對話。孩子往往會打鄰居、老師、宗教領袖,甚至自己的家人的小報告[2]。通過這些手段,德國的青年被教成尊重、遵循,擁抱納粹黨和希特勒的意識形態的人。這些宣傳對兒童的影響甚至持續到二戰結束後的年日。

當戰爭來到最後階段,人們仍可聽到在柏林成為狼人隊英語Werwolf員的希特拉青年團員唱「德國今天承認我們,明天[就是]整個世界」[2]。即使在德國軍隊無條件投降之後,許多德國青年在狼人隊繼續為納粹黨而戰。狼人隊的年輕成員堅信他們是為正義而戰,戰爭結束後,他們深感幻想破滅[4]。在接下來的幾年,盟軍佔領當局要求德國青年接受設計來對抗納粹宣傳的負面影響的去納粹化程序。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Gottfried, Ted. Children of the Slaughter: Young People of the Holocaust. Twenty-first Century Books. 2001: 30. ISBN 0761317163. 
  2. ^ 2.0 2.1 2.2 2.3 Propaganda & Children during the Hitler years. www.nizkor.org. [2017-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1). 
  3. ^ Indoctrinating Youth. Holocaust Encyclopedia. [2018-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7). 
  4. ^ 4.0 4.1 Stargardt, Nicholas. Witnesses of War: Children's Lives Under the Nazi.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