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脊熟若蟹
繡花脊熟若蟹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亞門: | 甲殼亞門 Crustacea |
綱: | 軟甲綱 Malacostraca |
目: | 十足目 Decapoda |
亞目: | 抱卵亞目 Pleocyemata |
下目: | 短尾下目 Brachyura |
科: | 扇蟹科 Xanthidae |
屬: | 脊熟若蟹屬 Lophozozymus |
種: | 繡花脊熟若蟹 L. pictor
|
二名法 | |
Lophozozymus pictor (Fabricius, 1798)[1]
|
繡花脊熟若蟹(學名:Lophozozymus pictor,俗名:Mosaic crab、雷公蟳)為扇蟹科脊熟若蟹屬的動物,外型呈橢圓形、螯腳指節呈黑色,全身布滿紅白相間的繡花狀紋路。甲殼長約5公分,甲殼寬約9公分。分布於日本沿海、臺灣、海南島、東南亞各國、南太平洋群島、澳洲等地,生活環境為海水,常生活於低潮線至水深30米的岩石底或珊瑚礁叢中。其生存的海拔下限為-30米。為目前已知的最毒的螃蟹之一。
繡花脊熟若蟹在菲律賓與新加坡皆曾有誤食死亡案例[2]。菲律賓產繡花脊熟若蟹的毒素經純化鑑定,毒成分是沙海葵毒素(palytoxin, PLTX),但澳洲產的蟹毒成分主要是麻痺性貝毒的 膝溝藻毒素(gonyautoxin, GTX) ,同時新加坡產的蟹毒成分鑑定則是沙海葵毒的異構物。
文獻指出[3],繡花脊熟若蟹的毒量在不同身體部位有所差異,毒素主要存在於腸(11855.2 MU/g) 、肝胰臟(3728.0 MU/g),少量存在於肌肉(262.2 MU/g)中,甲殼在大部分的樣本皆無含有毒素。一般60公斤成年人的致死量約為3000 MU。
然而在北臺灣於基隆對此種蟹類的採樣分析中,毒量並不高,平均約為5 MU/g(以河魨毒計算),其毒成分是90%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與10% 麻痺性貝毒,而南臺灣東港捕獲的繡花脊熟若蟹,檢測得知毒量較基隆產的低,約僅3 MU/g,為河豚毒素。
造成此同物種卻不同毒素的現象,學者推測應與外在食物來源有關,當繡花脊熟若蟹攝入含有各種毒素的食物,雖然對其本身無害,卻會累積於蟹體內,當人們誤食或分析時,才會發現多種不同毒素。[4]
相同文獻也發現,經人為餵食無毒餌料蓄養10 - 24日後的繡花脊熟若蟹,體內毒素也大幅降低。
繡花脊熟若蟹的毒素只存在於內臟或肌肉等組織之中,不似毒蛇或蠍子具有毒腺。因此被夾到頂多只有皮肉之痛,即使造成傷口毒素也不會經由鉗指進入人體而中毒致命。但毒素為水溶性而且無法經由加熱分解,既使烤熟煮爛也無法將毒素成分破壞。
毒素屬於神經性毒素,作用於受害者神經系統。毒素一旦被吸收進入血液之中達到致命量則藥石罔效,遇到食用毒蟹中毒,最有效的方法是催吐,以減少毒素吸收。
參考文獻
[編輯]- ^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 绣花脊熟若蟹. 《中國動物物種編目數據庫》.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 ^ 蔡永祥; 何平合; 黃登福. 台灣沿海的有毒螃蟹 (PDF). 科學發展. 2007/12, (420): 6–13 [2023-08-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8-24).
- ^ Diana G. B. Chia; Ching Ong Lau; Peter K. L. Ng; Chee Hong Tan. Localizatoin of toxin in the poisonous mosaic crab, Lophozozyous pictor(Fabricious, 1798). Toxicon. 1993/07, 31 (7): 901–904 [2023-08-24]. doi:10.1016/0041-0101(93)90225-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4).
- ^ 農業部水產試驗所. 繡花脊熟若蟹. 潮間帶主題館. [2023-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4).
這是一篇螃蟹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