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選單
主選單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導覽
首頁
分類索引
特色內容
新聞動態
近期變更
隨機條目
說明
說明
維基社群
方針與指引
互助客棧
知識問答
字詞轉換
IRC即時聊天
聯絡我們
關於維基百科
搜尋
搜尋
外觀
資助維基百科
建立帳號
登入
個人工具
資助維基百科
建立帳號
登入
用於已登出編輯者的頁面
了解更多
貢獻
討論
目次
移至側邊欄
隱藏
序言
1
參考文獻
2
參考文獻
3
參看
切換目次
舌診
2 種語言
Deutsch
日本語
編輯連結
條目
討論
繁體
不转换
简体
繁體
大陆简体
香港繁體
澳門繁體
大马简体
新加坡简体
臺灣正體
閱讀
編輯
檢視歷史
工具
工具
移至側邊欄
隱藏
操作
閱讀
編輯
檢視歷史
一般
連結至此的頁面
相關變更
上傳檔案
特殊頁面
固定連結
頁面資訊
引用此頁面
取得短網址
下載QR碼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
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數據項目
外觀
移至側邊欄
隱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
中的醫學內容
僅供參考
,並
不能
視作專業意見。如需獲取醫療幫助或意見,請諮詢專業人士。詳見
醫學聲明
。
《
傷寒點點金書
》抄本中的舌診插圖,至正元年(1341年)
《
敖氏傷寒金鏡錄
》中的舌診插圖,嘉靖八年(1529)刻本
中醫
的
舌診
是通過觀察
舌
象了解集體的生理功能變化和病理變化的方法,也是中醫
辨證論治
的依據之一
[
1
]
。
舌診具有模糊性,完全依靠
醫生
個人的經驗觀察來判斷,沒有精確、定量的標準。
參考文獻
[
編輯
]
^
曹炳章,《辨舌指南》,福建科技出版社,2005年
ISBN 7533524292
參考文獻
[
編輯
]
鄧鐵濤等編,《中醫診斷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第24次印刷,
ISBN 7532302229
朱文鋒等編,《中醫診斷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第1次印刷,
ISBN 7-117-03369-X
參看
[
編輯
]
舌體水分含量測量儀
閱
論
編
中醫診斷學
辯證方法
辨證論治
·
局部辨證
·
五行辨證
·
八綱辨證
·
陰陽辨證
·
表裏辨證
·
寒熱辨證
·
虛實辨證
·
臟腑辨證
·
氣血津液辨證
·
六經辨證
·
衛氣營血辨證
·
三焦辨證
·
前列腺局部辨證
臨床診斷
寸關尺
·
望診
·
聞診
·
問診
·
切診
·
舌診
輔助診斷
計算機輔助望聞問切診療系統
·
舌體水分含量測量儀
其它相關
子午流注
·
晝夜節律
·
生物鐘
·
時間生物學
·
血液循環共振理論
·
經絡
·
針灸銅人
·
祝由十三科
臟腑
·
中醫學
這是一篇與
中醫學
相關的
小作品
。您可以透過
編輯或修訂
擴充其內容。
閱
論
編
分類
:
臨床診斷
中醫診斷學
隱藏分類:
使用ISBN魔術鏈接的頁面
包含醫學聲明的條目
全部小作品
中醫學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