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盞
外觀
苦盞 Худжанд(俄語) Хуҷанд(塔吉克語) | |
---|---|
坐標:40°17′N 69°38′E / 40.283°N 69.633°E | |
國家 | 塔吉克 |
州 | 索格特州 |
面積 | |
• 城市 | 40 平方公里(20 平方英里) |
• 都會區 | 2 651.7 平方公里(1 023.8 平方英里) |
海拔 | 300 公尺(1,000 英尺) |
人口(2019)[1] | |
• 城市 | 181,600人 |
郵遞區號 | 735700 |
電話區號 | 00 992 3422 |
網站 | www |
苦盞[註 1](塔吉克語:Хуҷанд,羅馬化:Khujand;波斯語:خجند,羅馬化:Khojand;俄語:Худжанд,羅馬化:Khudzhand),1939年-1992年稱列寧納巴德(俄語:Ленинабад,羅馬化:Leninabad;塔吉克語:Ленинобод,羅馬化:Leninobod),是塔吉克第二大城,索格特州首府。苦盞位於費爾干納谷地谷口,臨錫爾河,戰略地位重要,人口14萬9千人(2000年統計)。
波斯帝國崛起後,該城成為了其北部邊境的一部分,也是絲綢之路的重鎮。8世紀時,苦盞被阿拉伯帝國占領,12世紀時又遭受了蒙古帝國的征服。1866年,俄羅斯占領了苦盞。1924年至1929年間,苦盞被劃入烏茲別克,1939年10月27日,苦盞被更名為列寧納巴德,以紀念列寧。1991年蘇聯解體後隨同塔吉克斯坦獨立,次年恢復舊名。[2]
人口
[編輯]2019年統計,城市人口181,600,苦盞地區人口931,900。據2010年人口普查,塔吉克人84%,烏茲別克人14%,俄羅斯人0.4%,其他1.6%。
古名
[編輯]- 傳說苦盞建立者是亞歷山大大帝,該城在希臘史籍中稱「Alexandria Eschate」,意為「最遙遠的亞歷山大里亞」,但還沒有任何考古學的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
- 有一說法苦盞在大宛時代此處就是貴山城,也就是漢攻大宛之戰的發生地,此為根據史料與戰爭情景描述的推測。[3]
氣候
[編輯]苦盞在氣候分類上屬溫帶沙漠氣候(柯本氣候分類法: BWk) ,其具有漫長、酷熱的夏季及短暫、涼快的冬季。苦盞的降水量極小,且其大多落於秋季及冬季。
苦盞 (1961年到1990年, 極端氣候資料從1936年紀錄至今)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歷史最高溫 °C(°F) | 15.7 (60.3) |
22.1 (71.8) |
28.8 (83.8) |
36.5 (97.7) |
39.9 (103.8) |
43.5 (110.3) |
45.9 (114.6) |
43.8 (110.8) |
38.4 (101.1) |
33.8 (92.8) |
25.0 (77.0) |
21.1 (70.0) |
45.9 (114.6) |
平均高溫 °C(°F) | 3.5 (38.3) |
6.2 (43.2) |
13.8 (56.8) |
21.9 (71.4) |
28.6 (83.5) |
34.2 (93.6) |
35.5 (95.9) |
32.4 (90.3) |
28.8 (83.8) |
20.6 (69.1) |
12.3 (54.1) |
5.6 (42.1) |
20.3 (68.5) |
日均氣溫 °C(°F) | −0.3 (31.5) |
1.7 (35.1) |
8.5 (47.3) |
16.2 (61.2) |
21.8 (71.2) |
26.9 (80.4) |
28.3 (82.9) |
26.1 (79.0) |
20.8 (69.4) |
13.9 (57.0) |
7.3 (45.1) |
2.0 (35.6) |
14.4 (57.9) |
平均低溫 °C(°F) | −3.4 (25.9) |
−1.8 (28.8) |
4.2 (39.6) |
10.7 (51.3) |
15.5 (59.9) |
19.6 (67.3) |
21.2 (70.2) |
18.8 (65.8) |
13.6 (56.5) |
8.1 (46.6) |
3.4 (38.1) |
−0.5 (31.1) |
9.1 (48.4) |
歷史最低溫 °C(°F) | −22.8 (−9.0) |
−22.2 (−8.0) |
−13.6 (7.5) |
−3.9 (25.0) |
0.8 (33.4) |
8.7 (47.7) |
10.5 (50.9) |
7.0 (44.6) |
1.4 (34.5) |
−6.8 (19.8) |
−18.8 (−1.8) |
−20.0 (−4.0) |
−22.8 (−9.0)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15.7 (0.62) |
15.7 (0.62) |
26.1 (1.03) |
31.4 (1.24) |
17.2 (0.68) |
4.6 (0.18) |
2.3 (0.09) |
1.7 (0.07) |
2.7 (0.11) |
16.9 (0.67) |
13.7 (0.54) |
16.8 (0.66) |
164.8 (6.49) |
平均降水天數 | 11.4 | 11.0 | 12.7 | 12.6 | 12.0 | 6.3 | 4.1 | 2.6 | 3.2 | 6.8 | 7.4 | 10.4 | 100.5 |
平均相對濕度(%) | 77.8 | 75.4 | 64.0 | 56.3 | 48.7 | 34.8 | 33.8 | 38.4 | 43.3 | 55.4 | 75.2 | 76.4 | 56.6 |
月均日照時數 | 126 | 131 | 168 | 211 | 297 | 358 | 382 | 363 | 300 | 225 | 160 | 106 | 2,827 |
數據來源1:世界氣象組織 (從1961年到1990年的平均高溫和低溫/降水量/降水天數)[4]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1961年到1990年的平均氣溫和日照時數)[5] | |||||||||||||
數據來源2:climatebase.ru (humidity),[6] Meteo Climat (record highs and lows)[7] |
姊妹城市
[編輯]注釋
[編輯]- ^ 又音譯胡占德
參考文獻
[編輯]- ^ Population size, Republic of Tajikistan on January 1, 2019 (PDF). Tajikistan Statistics Agency: 17. 2019 [28 March 202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7-02) (塔吉克語).
- ^ 於淼. 塔吉克斯坦的“去俄罗斯化”. 《宜春學院學報》. 2012年, 34 (11): 25 [2013-04-08]. ISSN 1671-380X. doi:10.3969/j.issn.1671-380X.2012.11.006.
- ^ 《史記·卷一百二十三·大宛列傳第六十三》大宛國,王治貴山城,去長安萬二千五百五十里。戶六萬,口三十萬,勝兵六萬人。副王、輔國王各一人。東至都護治所四千三十一里,北至康居卑闐城千五百一十里,西南至大月氏六百九十里。北與康居、南與大月氏接,土地風氣物類民俗與大月氏、安息同。大宛左右以蒲陶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至數十歲不敗。俗耆酒,馬耆目宿。《漢書·卷九十六上·西域傳第六十六上》
- ^ World Weather Information Service – Khujand. 世界氣象組織. [18 Dec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0).
- ^ Leninbad (Khujand) Climate Normals 1961–1990.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8 Dec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5).
- ^ Leninabad, Tajikistan. Climatebase.ru. [30 Jan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4).
- ^ Station Khudjand. Meteo Climat. [18 Dec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20) (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