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沙古城
外觀
英沙古城(維吾爾語:,拉丁維文:Yangi-shahr),又稱安樂城[1]:22,是位於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高昌區葡萄鎮蘇公塔南側的一座古城遺址[2],與蘇公塔相隔數百米[3]。
歷史
[編輯]麴氏高昌時,設立安樂縣。唐代降安樂縣為安樂鄉,屬交河縣。據考證,此座古城遺址是安樂縣縣城,故又稱安樂城[1]:22。16世紀時,稱吐魯番城。東察合台汗國曾以此城為國都。17世紀廢棄[3]。
1965年1月10日,一位農民在英沙古城一座廢棄的佛塔下層發現一個陶罐。陶罐內裝有《三國志》殘抄本二卷、《妙法蓮華經》等佛經殘卷、樺樹皮漢字文書、梵文貝葉兩片、回鶻文字木簡25枚,以及其他文物。《三國志》殘抄本二卷分別是《三國志·吳書·孫權傳》和《三國志·魏書·臧洪傳》。與傳世宋刊本《三國志》核對,內容完全相同[4]。是現存最早的《三國志》寫本,作為國寶級文物收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2]。
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的2024年,高昌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文物普查員曾在此處開展高昌區文物普查試點工作[2]。
城址
[編輯]古城遺址與鄰近的交河故城建築形制十分相似[1]:22。城牆為不規則形狀,總體布局有顯著的戍防特點[3]。城址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800米[2]。城西、西北、西南三面臨土崖,高約10米。崖下建造夯土牆。南牆殘高為2米至3米。僅存南門,位於城牆中段。南門有凸出護牆,城門隱於內。與北庭故城遺址的北門形制相同[3]。
城內建築多為掘於生土下的窯式居址。城內南側散布有爐渣。遺址地面散落有不同時代的瓷片。元瓷有豆綠色龍泉青瓷。明瓷均為青花瓷。圈足標有「成化年造」、「嘉靖年造」的方印形年款[3]。
注釋
[編輯]- ^ 1.0 1.1 1.2 榮新江. 从吐鲁番出土文书看古代高昌的地理信息 (PDF).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陝西省西安市: 陝西師範大學). 2016, (2016年第1期): 12–24 [2024-09-02]. ISSN 1672-428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6-15) (簡體中文).
- ^ 2.0 2.1 2.2 2.3 通訊員:蘭生文、麥迪娜·買合木提. 李艷芳 , 編. 【文物普查在行动】安乐古城遗址接受普查. 吐魯番網,來源:葡萄熟了/吐魯番市融媒體中心. 2024-03-19 [2024-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02) (簡體中文).
- ^ 3.0 3.1 3.2 3.3 3.4 gogoyy (編). 英沙古城. 絲路遺產絲綢之路網站. 2021-06-24 [2024-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02) (簡體中文).
- ^ 阿迪力·阿布力孜. 李艷芳 , 編. 【道中华】《三国志》最早的手抄本为何出现在新疆?.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網站. 2023-03-15 [2024-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9-02)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