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第翼龍
外觀
諾曼第翼龍屬 化石時期:侏儸紀晚期,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目: | †翼龍目 Pterosauria |
演化支: | †長爪翼龍類 Macronychoptera |
演化支: | †新翼龍類 Novialoidea |
演化支: | †短四跖骨類 Breviquartossa |
演化支: | †翼手龍形態類 Pterodactylomorpha |
演化支: | †單窗孔類 Monofenestrata |
屬: | †諾曼第翼龍屬 Normannognathus Buffetaut, LePage & LePage, 1998 |
模式種 | |
沃氏諾曼第翼龍 Normannognathus wellnhoferi Buffetaut, LePage & LePage, 1998
|
諾曼第翼龍(屬名:Normannognathus)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的一個屬,生存於侏儸紀晚期的啟莫里階。
在1993年,Jean-Jacques Lepage在法國上諾曼地濱海塞納省的瑟堡-奧克特維爾海岸,發現一個翼龍類的頜部化石,長約10公分,屬於Argiles d'Octeville組地層。
在1998年,埃瑞克·比弗托(Eric Buffetaut)等人將這個化石命名為新屬,模式種是沃氏諾曼第翼龍(N. wellnhoferi)。屬名意為「來自諾曼第的頜部」;種名則是以古生物學家彼得·沃爾赫費爾( Peter Wellnhofer)為名。
諾曼第翼龍的正模標本(編號MGCL 59'583)包含頭顱骨的左前部、下頜。口鼻部低矮而尖、稍微向上彎。上頜只有鼻孔之前的段落被保存下來,後段可發現骨質冠飾。諾曼第翼龍的上頜中央線有一個骨質高冠飾,邊緣有一個凹面,中間圓頂後逐漸下彎。之後段落沒有被保存下來,所以無法得知頭冠形狀。骨質冠飾可發現纖維的結構,顯示生前可能由角質覆蓋。諾曼第翼龍的頭冠形狀類似準噶爾翼龍,而且比德國翼龍的還大[1]。
與其他翼龍類相比,諾曼第翼龍的牙齒較粗壯。前上頜骨每邊有5顆牙齒,上頜骨每邊有9顆以上牙齒、而齒骨每邊有至少14顆牙齒。由於頜部化石並非左右完整地保存下來,因此上頜骨、齒骨的數量並不明確。
諾曼第翼龍被命名時,被歸類於德國翼龍科,因為外形類似德國翼龍,而骨質冠飾類似準噶爾翼龍[1]。在2006年,大衛·安文(David Unwin)提出諾曼第翼龍是準噶爾翼龍超科的原始物種。
參考資料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Normannognathu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 The Pterosaur Database
- Normannognathus in The Pterosau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