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外觀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 |
---|---|
納粹集中營 | |
坐標 | 52°45′28″N 9°54′28″E / 52.75778°N 9.90778°E |
位置 | 納粹德國東漢諾威大區策勒(今 德國下薩克森) |
使用者 | 骷髏總隊 |
指揮官 | |
原用途 | 戰俘營 |
運行時間 | 1940–1945 |
囚犯類型 | 猶太人、波蘭人、蘇聯人、荷蘭人、捷克人、德國人 |
囚犯數 | 120,000人 |
死亡 | 70,000人或更多 |
解放 | 1945年4月15日,加拿大和英國軍隊 |
著名囚犯 | 安妮·法蘭克 |
網站 | bergen-belsen |
系列條目 |
納粹大屠殺 |
---|
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德語:Konzentrationslager Bergen-Belsen,又稱 Bergen-Belsen 或 Belsen) ,是納粹德國在德國西北部下薩克森建立的一座集中營,該地毗鄰貝爾根和策勒。1943年到1945年,統計約有50,000名蘇聯戰俘和超過50,000名犯人死於其中[1]。他們中超過35,000人死於1945年初流行的斑疹傷寒[2]。
該集中營於1945年4月15日被英國第11裝甲師解放[3]。當時約有60,000名犯人尚在其中,絕大多數都已身患重病[2],另外還有13,000具未處理的屍體[3](由於二戰末期納粹陸續把歐洲各地集中營的犯人遷移到德國境內的集中營,導致各集中營極度擁擠,再加上當時斑疹傷寒極為嚴重,集中營內死亡人數增加迅速,黨衛軍來不及處理屍體,才導致屍體任意堆疊在營區內)。BBC的隨軍記者理查德·丁布爾比(Richard Dimbleby)這樣形容當時的景象:
“ | 這裡有超過一英畝的土地佈滿了屍體與將死的人,你也無法辨別兩者……活人的頭靠在死屍上,周圍是瘦骨嶙峋、毫無希望的人們幽靈一般地走着,既無生機也無希望,無法自你的行進方向閃避,無法再看周圍可怕的景象……嬰兒出生在這裡,這些枯槁般的生命無法存活……一位精神失常的母親向一位英軍哨兵尖聲請求給她孩子一些牛奶,並將這微小的孩子塞進他的臂中,然後跑開,一邊發出恐怖的哭喊。那位士兵打開裹布,發現嬰兒已經死去好幾天了。在貝爾森的這一天是我這輩子揮之不去的夢魘。 | ” |
——理查德·丁布爾比[4] |
英國准將德里克·米爾斯·羅伯特看到該集中營的慘狀時相當生氣,拿元帥杖毆打投降的德國空軍元帥艾爾哈德·米爾希,元帥杖也被打斷。[5][6]
安妮·法蘭克
[編輯]在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里死去的15歲猶太女孩安妮·法蘭克,她的日記成為二次大戰期間納粹消滅猶太人的最佳見證,日記中展現了驚人的勇氣與毅力。
參考注釋
[編輯]- ^ Oppenheimer, Paul (1996), "From Belsen to Buckingham Palace", Nottingham, Quill Press. ISBN 0-9536-2803-5
- ^ 2.0 2.1 "Bergen-Bels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 ^ 3.0 3.1 "The 11th Armoured Division (Great Britai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 ^ "Liberation of Belsen"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BBC News, April 15, 1945.
- ^ D-Day 1944 - voices from Normandy Robin Neillands and Roderick de Normann, Cold Spring Press, New York, 1993
- ^ THE BATON THAT FELLED TOP NAZI. [2010-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9).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