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資派
外觀
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簡稱走資派,為流行於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用語,含貶義,經常用來稱呼黨內被視為修正主義的分子。
概要
[編輯]「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一詞首次出現於1965年1月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文件《農村社會主義教育運動中目前提出的一些問題》(《二十三條》)。
1966年8月8日,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即《十六條》)。《十六條》中規定:這場運動的目的「是鬥垮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批判資產階級的反動學術權威』。……運動的重點,是整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後來,激進分子把矛頭指向了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各級領導幹部,使許多幹部被抄家、批鬥、迫害。當時的國家主席劉少奇和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分別被扣上「黨內第一、二號走資派」的帽子。
1975年12月後,報刊文章以婉轉語「黨內不肯改悔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指代鄧小平。「黨內走資派」在1976年又被稱為「黨內資產階級」。
代表人物
[編輯]- 劉少奇:時任中國國家主席,「黨內頭號走資派」[1]
- 鄧小平:時任中共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黨內不肯改悔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
- 陶鑄:時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執行者」、「資產階級反動路線在中央新的代表人物」、「中國最大的保皇派」
參考文獻
[編輯]- ^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中國政府網_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2024-12-07] (中文).
參見
[編輯]這是一篇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相關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