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久古橋
外觀
郝久古橋 (波斯語:پل خواجو Pol-e Khāju) 是伊朗伊斯法罕的一座橋梁,被譽為伊斯法罕省最優秀的橋梁。[1]
它是由波斯薩非王朝國王阿拔斯二世於1650年左右,興建在舊橋的基礎上。它連接北岸的郝久區和Zayandeh河對岸的拜火教區。它不僅是橋梁和水壩,還是一座建築[2],為公眾集會的場所。[1] 最初它裝飾着藝術瓷磚和畫作,用作茶館。在建築的中心,裡面有一個涼亭,阿拔斯國王曾坐在這裡,欣賞美景。[1] 這座橋是薩非王朝時期波斯建築最好的例子之一。用厄珀姆·波普和讓·夏爾丹的話說,郝久古橋是「波斯橋梁建築的終極紀念碑和現存最有趣的橋梁之一...這裡的整體具有節奏感,結合了最幸福的一致性:實用,美觀和娛樂」[3]
郝久古橋有24個拱門,長133米,寬12米。現有的銘文表明,大橋於1873年修復。
亞瑟·厄珀姆·波普和他的妻子菲利斯·阿克曼的陵墓就在附近。
圖片
[編輯]-
夜景
-
夜景
-
夜景
-
夜景,突出拱門
-
亞瑟·厄珀姆·波普和菲利斯·阿克曼的陵墓
注釋
[編輯]- ^ 1.0 1.1 1.2 Andrew Burke, Mark Elliot. Iran. Lonely Planet. 2008: 243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0).
- ^ Rowland J. Mainstone. Developments in structural form. Architectural Press. 2002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1).
- ^ Sir John Chardin, Ronald W. Ferrier. A Journey to Persia: Jean Chardin's portrait of a seventeenth-century empire. I.B.Tauris. 1996: 149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2).
參考
[編輯]- Blair, Sheila S. and Jonathan M. Bloom. 1994. The Art and Architecture of Islam.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 Michell, George. 1978. Architecture of the Islamic World.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 More Picture، Tishine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