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居貞
阮居貞(越南語:Nguyễn Cư Trinh/阮居貞;1716年—1767年),本名阮登儀(越南語:Nguyễn Đăng Nghi/阮登儀),字居貞,以字行,號澹庵(越南語:Đạm Am/澹庵),越南阮主政權官員,封儀表侯(越南語:Nghi Biểu Hầu/儀表侯)[1],阮朝時期追贈新明侯(越南語:Tân Minh Hầu/新明侯)。
身世
[編輯]阮居貞祖籍在乂安處德光府天祿縣(今屬河靜省干祿縣),遠祖鄭柑在後黎朝官至兵部尚書。莫朝建立後,鄭柑遷居順化處肇豐府香茶縣安和社(今順化市安和坊安和村),於是子孫入籍此地,後代多出仕阮主政權,當時有「學同寅,試安和」(同寅社的人學問高,安和社的人參加科舉出仕多)的美名。阮居貞的父親阮登第是鄭柑七世孫,官至正營記錄,為阮主阮福淍倚重,全族賜姓阮氏。
生平
[編輯]永盛十二年(1716年),阮居貞出生。阮居貞是父親幼子,小時候就非常聰穎,11歲時就能寫文作詩,和從兄阮登盛齊名。景興元年(1740年),阮主阮福濶開科取士,阮居貞考中,被任命為肇豐知府,不久改任文職院。阮居貞任職期間遇事敢言,有諍臣風範。景興五年(1744年)夏,阮福濶正式稱王,阮主政權頒佈的新典章制度由阮登盛設計,而辭令則由阮居貞撰寫。
阮居貞素有謀略,斷事合宜。景興十一年(1750年),石壁蠻侵擾廣義,阮主軍隊無法剿除石壁蠻。阮居貞到任後,先是寫信招降,但石壁蠻堅守不出;其後商議軍隊進討之策,軍中上下大多以石壁蠻地方險遠為由,阻撓出兵。於是阮居貞以僧尼問答的形式,以喃字寫《仕娓書集》來諷喻軍官,最終順利率兵進討石壁蠻,結果石壁蠻四散逃走。阮居貞怕軍隊撤出後石壁蠻再回來佔據此地,於是在這裡設置寨柵,留兵戶屯田,假裝要在此地長期駐守。石壁蠻見狀只好向阮居貞投降。阮居貞因此事得到了阮福濶的嘉獎。
景興十二年(1751年)冬,阮居貞上疏,談到國內民間疾苦,認為「民惟國本,本不固則邦不寧。平居之日,不有以恩結民;有事之秋,將何倚恃」。當時阮主境內吏治敗壞,百姓賦稅沉重,不少民眾流離失所。阮居貞提出了四條解決積弊的意見,但奏疏呈上去之後再無下文。於是阮居貞請求辭去職務。
不久,阮福濶召還阮居貞,任命他為布政營記錄。阮居貞到任之後,增修屯堡,防範鄭氏南侵。當時反對鄭氏的後黎朝皇族黎維逃到了鎭寧(今老撾川壙省),鄭氏以討伐黎維為由,向阮居貞提出借道的請求,被阮居貞回信嚴詞拒絕。
景興十四年(1753年)冬,阮福濶任命該隊善政為統率,阮居貞為參謀,率領五營軍隊討伐高綿,攻佔牛渚。景興十五年(1754年)夏,阮居貞與善政兵分兩路,進攻高綿。阮居貞從秦犂北到湄公河,和善政在爐淹屯會合,雷巤、尋奔、求南、南榮四府都向阮居貞大軍投降,阮居貞趁機招降了崑蠻。景興十六年(1755年)春,善政帶著數千崑蠻返回美湫屯,高綿軍隊在無斜恩發動偷襲。阮居貞率大軍救援善政,並護送崑蠻至婆丁山。然後上疏彈劾善政「坐失機宜」。阮主任命張福猷為統率,取代善政。
阮居貞和張福猷以崑蠻為嚮導,進攻求南和南榮二府,高綿國王傑·傑塔七世(匿原)逃奔河仙鎮,並獻尋奔、雷巤二府之地賠罪。阮福濶最初不想答應傑·傑塔的賠罪。阮居貞認為「欲開疆拓土,宜先取此二府以固二營背後」,其餘領土可以緩緩圖之。阮福濶這才答應了傑·傑塔的賠罪條件。不久,匿原去世,阮主封烏迭二世(匿尊)為高綿國王。烏迭則向阮主獻出尋楓龍府。阮居貞奏請移龍湖營到尋袍處,並在沙的處設東口道,前江設新洲道,後江設朱篤道,都統屬於龍湖營。
景興二十六年(1765年),阮福淳即位,召還阮居貞,任命他為吏部尚書兼漕運使。當時權臣張福巒以自己有策立之功,驕橫專權,曾召集百官前往自己私第議事。阮居貞接到命令後大發議論,認為「亂天下者必此人也」。結果羣臣都不敢前往張福巒私第。張福巒為此深恨阮居貞,但又敬畏阮居貞而不敢加害於他。
景興二十八年(1767年)夏,阮居貞去世,享年五十二歲。贈佐理功臣特進柱國金紫榮祿大夫正治上卿參議,諡文定。明命二十年(1839年),明命帝追錄阮居貞功勞,贈開國功臣、榮祿大夫、協辦大學士,領吏部尚書,改諡文恪,封新明侯,從祀太祖廟。
文學
[編輯]阮居貞擅長作文,又工於詩詞,著有《澹庵集》、喃字文集《仕娓書集》[2]。在出征真臘期間,曾與河仙鎮總兵鄚天賜唱和,有《和河仙十詠》傳世。
家庭
[編輯]阮居貞有二子。
參考文獻
[編輯]- 《大南列傳前編》 卷五 阮居貞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