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超級強烈颱風萬達 (1956年)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颱風萬達
Typhoon Wanda(英文)
1956年8月1日的天氣圖
1956年8月1日的天氣圖
路徑圖
颱風萬達的路徑圖
颱風萬達的路徑圖
概況
形成日期1956年7月26日
消散日期1956年8月4日
最低氣壓902 hPa
瞬間最大陣風340 km/h
影響
死傷人數 臺灣17死15傷
中國大陸逾5715死20000傷
[注 1]
影響地區 太平洋群島託管地
臺灣
中國大陸
美治琉球
 日本
1956年太平洋颱風季的一部分

颱風萬達(英語:Typhoon Wanda,國際編號:5606,中國大陸編號:5612)是1956年太平洋颱風季中的一個熱帶氣旋。中國大陸[注 2]部分地區根據其登陸日期或地點稱1956年八一風災象山颱風,是1942年之後侵襲中國大陸第四強颱風[注 3],也是1956年以來登陸浙江的首個超級颱風。颱風在中國大陸造成的死亡人數超過5700人,兩萬人受傷,經濟損失無法統計[1]

發展過程

[編輯]

 除特別註明外,此章節的時間均以協調世界時(UTC)為準。

1956年7月25日,熱帶低氣壓在北緯14.9度,東經146.1度的馬里亞納群島附近形成[2],27日開始向東移動,並升級成為颱風。7月28日,美軍氣象偵察機探測到100的風速並將其命名為溫黛(WANDA)。同時,受東經110度附近西風槽上下游效應造成副熱帶高壓加強北抬影響,溫黛開始向西北偏西移動,同日18:00監測到的結果證明,溫黛風速達到120節,成為四級颱風,十級風圈半徑335公里,八級風圈半徑550公里,環流直徑達到2000公里。7月29日12:00監測結果表明,溫黛風速達到145節,成為當年第二個五級颱風。[3]1956年7月30日,中國中央氣象台發布強颱風消息,在此之前,浙江省氣象台已經發布強颱風警報。8月1日,颱風中心穿過琉球進入東海,仍然保持着140節的風速。[3]當天上午,風圈開始觸及浙江沿海,之後溫黛不斷深入內陸。在溫黛進入安徽省境內後,於1956年8月2日12:00前後減弱為熱帶風暴,此後進入河南省,於8月3日12:00前後在河南與陝西交界處減弱為熱帶低氣壓。[3]

影響

[編輯]
颱風傷害
石浦氣象站測得1956年8月1日19:00至次日8:00氣壓變化圖
颱風結束後搶修堤塘

萬達對台灣的影響從1956年7月31日到8月2日。台灣全境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以北部為重。距離颱風中心500公里的台北7月31日降雨量達到190毫米,過程降雨量達到297.3毫米。淡水河水位超過警戒水位,溫黛造成全台灣17人喪生,15人受傷[4],27間房屋全倒,361間半倒。[1]

浙江

[編輯]

1956年8月1日上午,浙江東北部天氣仍然以晴為主,但當日中午,沿海風力開始增強到9級以上。傍晚,狂風暴雨開始襲擊浙江。晚24時至次日2時,颱風萬達在浙江省象山縣(時屬舟山專區)南莊登陸,美軍評價登陸前中心風速為135節,位於颱風中心南側的石浦氣象站測得當時氣壓為927.3毫巴[5]。這一氣壓是1956年至2014年中國大陸地區實際測得的最低氣壓,其後記錄在2014年被颱風威馬遜打破。在此之前,氣象站的所有風速計由於超過40米/秒的量程[注 4],均被陣風摧毀。[1][6]中央氣象台登陸前評價最大風速為65米/秒,超過17級。[7]

由於當時正值小潮,且颱風登陸前天氣晴好,因而民眾對颱風強度估計不足。由於當時意識形態的原因,颱風到來前,政府並沒有採取相應的疏散、轉移措施,而是抓緊收割糧食,「抗颱保豐收」,在發現颱風即將登陸時,更採取了加強人力加固海塘的舉措,這些原因都增加了颱風過境時的傷亡人數。[8][9]颱風登陸時,象山港出現高於4米的風暴潮,最高潮位甚至達到7米,超過了當時海塘3米的高度,威力等同地震海嘯。狂風,暴雨加之潮水,使得海塘決口,颱風登陸的象山縣損失慘重。全縣3402人死亡,占到浙江省報告死亡人數的69%,其中守護海塘的有3084人。[7]海塘堤壩毀壞191條,總長6388米,其中登陸點南莊區門前海塘全部決口,11.6萬餘畝耕地受淹。[10]鄰近的鎮海縣南部(今屬寧波市北侖區)同樣受災嚴重,55人死亡,347人受傷,49538米海塘被沖毀,5萬餘畝耕地受淹。[11]

颱風中心在登陸後經過寧波紹興杭州,沿途23個縣市均測到14級以上強風。全省共有62個縣市受災,四明山天目山浦陽江西部形成三個暴雨中心,41000平方公裡面積受到一次雨量大於100毫米的暴雨襲擊,其中位於臨安的市嶺氣象站測得過程降雨量694毫米。杭州市氣象台記錄了958.7毫巴的氣壓,這一氣壓成為迄今為止杭州所記錄的最低氣壓[7]西湖等景區3萬多株樹木被折斷。[8]颱風共造成浙江4925人死亡,1.5萬人受傷[注 1],沖毀房屋達220萬間以上,87座中小水庫被沖毀,浙贛鐵路10處中斷。[10]

影響全國

[編輯]

由於颱風萬達的半徑極大,因而在其登陸時,7級風圈的範圍北到青島,南到廈門,是一般颱風的三倍。颱風過境時,上海市亦測得34米/秒的陣風,徐家匯天主堂十字架被颱風吹折。進入安徽省之後,安徽省內部分氣象站仍能測得12級陣風,而八級陣風的範圍北至天津,南至廈門,西至衡陽[7]華北平原出現暴雨,北京日降水量達到434.8毫米,海河發生洪水。颱風萬達成為1956年之後第一個嚴重影響該地區的熱帶風暴。在熱帶風暴與北方冷空氣的共同作用下,吉林第二松花江流域出現1956年以來的第一次洪水。[1]

影響與紀念

[編輯]

2006年8月1日是颱風萬達登陸象山50周年紀念日。在這一天,八一颱風紀念碑在象山縣大目塗二期龍洞門山頂落成,以緬懷當年的罹難者[12]

2008年上映的中國大陸災難片超強颱風吳語超强台风 (电影)》中回顧的「1956年強颱風登陸時以血肉之軀斗颱風、戰洪水」的原型便是颱風萬達登陸時所發生的真實情形。[13]

注釋

[編輯]
  1. ^ 1.0 1.1 由於當時救援條件,實際傷亡人數很可能高於這個數字。
  2. ^ 不包括台灣和海南,下同
  3. ^ 根據中央氣象台,第一強為2014年登陸海南省文昌市颱風雷馬遜,第二強為1973年登陸海南的颱風瑪芝,第三強為2006年登陸浙江蒼南縣颱風桑美,而颱風桑美與此次風災剛好相距五十年。
  4. ^ 當時室外使用的維爾達測風板測風能力只有40米/秒。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追忆往昔热带气旋的足迹之二:华东巨灾——地狱之门. 東莞氣象局. [201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Digital Typhoon: Typhoon 195606 (WANDA) - Detailed Track Information. [201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3.0 3.1 3.2 Track of typhoon 5606 from unisis.com. [201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4. ^ 本颱風摘要-萬達. 侵台颱風資料庫. [201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5. ^ 5612实测海平面气压真的是923hpa吗?. 颱風論壇.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金曉東 方文. 面对风魔,宁波人今天这样应对 (PDF). 寧波日報. 2006-07-26 [2010-01-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7-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7. ^ 7.0 7.1 7.2 7.3 86岁高龄老人记忆中真实的“超强台风”-台风-浙江在线-浙江新闻. zjnews.zjol.com.cn. [2022-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8. ^ 8.0 8.1 祝啟桓. 巨型超强台风登陆浙江50年回顾与启示. 浙江省氣象局. 2006-08-10 [2010-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 ^ 王佳 賴賽飛 陳雅珍 肖康煥 金曉東. “八一”台风50年祭. 《寧波日報》城事周刊. 2006-07-26, (82) [201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0. ^ 10.0 10.1 葉鐵橋. 1956浙江八一台风达23级造成近5千人死亡. 中國青年報. 2006-08-11 [2010-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1. ^ 宁波北仑地方志 - 台风. 2010-01-09 [2010-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2. ^ 象山纪念抗击八一台风50周年 -象山-首页-新闻中心. www.cnnb.com.cn. [2022-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3. ^ 王強. 中国式灾难大片《超强台风》带来的启示. 人民網. 2008-12-11 [2011-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