鴕鳥效應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8年3月11日) |
鴕鳥效應(Ostrich effect),是指一種人類因為懦弱不敢面對現實,而使用逃避為手段以求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的行為。在行為經濟學中則用來形容投資者對負面信息進行選擇性忽視的現象。據說,鴕鳥在面對危險的時候會停下來把頭埋在沙子裡蒙蔽視線自以為安全,但其實鴕鳥在遭遇危險時會把頭埋入沙坑,是人類對鴕鳥的誤解,但該效應卻因此得名。
這一詞語來源於Galai & Sade (2006)的文獻中,在當時被形容為「通過假裝風險不存在來規避顯而易見的金融風險情景」。但是自從Karlsson, Loewenstein & Seppi (2009)的使用後,該詞語的含義得到了擴展,被用來形容「避免呈現一些(財經等的)資訊,以避免可能造成的心理上的不適」。例如,在股市大跌的時候,人們不願意去看行情,也不願去看相關的財經資訊。
研究
[編輯]Galai & Sade (2006)通過使用心理學內容來解釋固定收入市場中的回報差異——其中的心理學現象被命名為「鴕鳥效應」。這一反常現象阻止了投資者得到潛在的短時損失的消息。以色列的一家財經門戶網站的訪問量與市場淨值呈現正相關,研究人員將之視為這一效應的證據之一。Karlsson, Loewenstein & Seppi (2009)的研究表明,在斯堪的納維亞,市場條件不好時,人們查看自己投資當前價值的頻率比起平時少50%到80%。
Galai & Sade (2006)的研究也發現,投資者傾向於風險沒有被披露的金融投資,而非那些風險回報相似但時常披露風險的投資內容。研究稱,投資者們願意為「無視的快感(the bliss of ignorance)」打保票。
批評
[編輯]Gherzi et al. (2014)的研究發現,投資者並沒有較為明顯地忽視或者規避負面信息,相反正面的市場回報以及日常的負面市場回報條件下,投資者會加強其對投資組合的監控——這時投資者像是高度警覺的狐獴而非把頭埋在沙子裡的鴕鳥,所以這一現象也被稱為「狐獴效應」。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書籍
[編輯]- Mallard, Graham. Bounded Rationality and Behavioural Economics. Routledge. 2015: 13–14. ISBN 9781317653851 (英語).
文獻
[編輯]- Galai, Dan; Sade, Orly. The "Ostrich Effec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quidity and the Yields of Financial Assets. Journal of Business. 2006, 79 (5) [2020-09-22]. JSTOR 10.1086/505250. SSRN 431180 .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0).
- Karlsson, Niklas; Loewenstein, George; Seppi, Duane. The ostrich effect: Selective attention to information (PDF). 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 2009, 38 (2): 95–115 [2018-03-11]. doi:10.1007/s11166-009-906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16).
- Gherzi, Svetlana; Egan, Daniel; Stewart, Neil; Haisley, Emily; Ayton, Peter. The meerkat effect: Personality and market returns affect investors’ portfolio monitoring behaviour.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2014, 107: 512–526. doi:10.1016/j.jebo.2014.07.013.
- Sicherman, Nachum; Loewenstein, George; Seppi, Duane J.; Utkus, Stephen P. Financial Attention.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16, 29 (4): 863–897. SSRN 2120955 . doi:10.1093/rfs/hhv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