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外灘群島颶風
四級颶風(美國) | |
形成 | 1933年9月8日 |
---|---|
消散 | 1933年9月22日 (9月18日後屬溫帶氣旋) |
最高風速 | 1分鐘持續: 140英里/小時(220公里/小時) |
最低氣壓 | 947毫巴(百帕);27.96英寸汞柱 |
死亡 | 至少24人死亡,兩人失蹤 |
損失 | $475萬(1933年美元) |
影響地區 | 北卡羅萊納州外灘群島、弗吉尼亞州東南沿海、新英格蘭、新斯科舍 |
1933年大西洋颶風季的一部分 |
1933年外灘群島颶風(英語:1933 Outer Banks hurricane)於9月8日在小安的列斯群島以東形成,是1933年大西洋颶風季第十二場熱帶風暴和第六場颶風,在另一場颶風過去不到一個月後襲擊北卡羅萊納州和弗吉尼亞州的同一區域。氣旋成型後總體朝西北偏北移動,經過快速強化,於9月12日達到風力時速220公里的最高強度,在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已屬四級標準,是該季第四場大型颶風。[注 1]此後幾天裡,風暴在朝西北方向前進期間強度基本保持不變,接下來再在逼近美國東南部期間減弱,於9月16日以風力時速160公里強度從北卡羅萊納州哈特拉斯角以東近海掠過。氣旋轉向東北,於9月18日轉變成溫帶氣旋,然後穿越加拿大大西洋省份,最終在四天後逐漸消散。
面對颶風威脅,美國東岸大範圍地區收到熱帶氣旋警告,部分人員撤離。北卡羅萊納州克雷文縣新伯爾尼的災情最為嚴重,高漲的潮水和暴漲的河流共同影響,導致大部分城區被淹。氣旋導致北卡羅萊納州多地停電,另有莊稼受損,道路被洪水沖毀。該州還有大量房屋受損,導致約1000人流離失所。估計該州的估計總額達450萬美元[注 2],另有21人喪生,其中大部分是溺斃。颶風強度風力一直延伸到弗吉尼亞州東南部,該州有兩人遇難。高漲的海潮致使諾福克附近燈塔同外界交通中斷,還有多條道路被淹。更北面的緬因州有兩人隨所乘小舟一起失蹤,新斯科舍也有一艘船沉沒,船上一人估計已經死亡。
氣象歷史
[編輯]小安的列斯群島附近及東側從9月7日開始有擾動天氣區存在[3],並且已經形成接近閉合的環流。協調世界時次日上午8點,有船隻測得時速約55公里大風,氣象機構據此估計熱帶低氣壓是在八小時前發展形成,8點時再增強成熱帶風暴。氣旋總體向西北偏北移動,[4]從聖馬丁島東北方向約480公里洋面經過。根據接下來的報告,氣象部門估計風暴於9月10日強化成颶風。9月12日清晨,有船隻在風暴邊緣測得947毫巴(百帕,28英寸汞柱)氣壓和每小時110公里風速,表明颶風的最大持續風速達到每小時220公里,在現代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已屬四級颶風標準。[4]
颶風接下來兩天向西北方向移動並保持在最高強度,這段時間有多艘船隻測得狂風和較低氣壓。風暴轉向西北偏北逼近美國東部並開始減弱,風眼於UTC9月16日上午11點從北卡羅萊納州哈特拉斯角(Cape Hatteras)上空經過,所測氣壓為957毫巴(百帕,28.3英寸汞柱)。風眼還經過鑽石淺灘(Diamond Shoals),當地測得952毫巴(百帕,28.1英寸汞柱)氣壓。氣象機構據此估計颶風是在外灘群島以東約25公里近海經過,沿海地區風速約為每小時160公里。此時風暴的規模已有大模擴張,弗吉尼亞州東南部風速都達到颶風強度。[4]氣旋轉向東北,位於逐漸逼近的冷鋒前方[5],在美國東部至新英格蘭產生熱帶風暴強度大風。從鱈魚角東南方向經過後,颶風加速失去熱帶天氣系統特徵,於UTC9月18日上午11點轉變成溫帶氣旋並登陸新斯科舍東部。風暴繼續向東北移動,穿越聖羅倫斯灣後又經過紐芬蘭與拉布拉多附近,最終於9月22日在格凌蘭島南部和冰島間逐漸消散。[4]
防災措施和影響
[編輯]颶風逼近南、北卡羅萊納州期間,美國國家氣象局於UTC9月14日晚21點向佛羅里達州傑克遜維爾至北卡羅萊納州加特利縣博福特(Beaufort)發布風暴警告。六小時後,警告生效範圍向北延伸到弗吉尼亞海角。到了UTC9月15日下午15點30分,氣象機構預測風暴會在12小時內吹襲北卡羅萊納州,因此向該州威爾明頓至哈特拉斯角發布颶風警告。與此同時,風暴警告生效範圍也向北擴展至波士頓,之後又延伸到緬因州東港。由於警告發布及時,諾福克有充足時間做好防災準備,因此遭受的破壞程度大幅減輕。[3]弗吉尼亞州部分居民向內陸轉移,暫避氣旋鋒芒[6]。
颶風的外圍雨帶降下中到大雨,其中哈特拉斯角降雨量最高,達320毫米[5]。風暴始終位於海上沒有登陸,所以破壞程度遠小於不到一個月前來襲的另一場颶風。克雷文縣新伯爾尼(New Bern)災情最重,風暴潮有0.9至1.2米高,比1913年所創紀錄還高0.6米。[3]高漲的潮水和暴漲的河流共同影響,導致大部分城區被淹[6]。城內狂風將大量樹木連根拔起,還令部分屋頂受損。加特利縣的莫爾黑德城(Morehead City)遭受的破壞類似,但程度不及,有數以百計的樹木倒塌;博福特(Beaufort)居民認為這是他們經歷過破壞最嚴重的風暴。[3]北卡羅萊納州多地的電話和電報線路中斷,多條道路被洪水沖毀,農業遭受中等程度破壞,部分棉花作物被淹,成百上千的牲畜溺亡。全州共有21人喪生,其中大部分是溺斃,損失總額估計為450萬美元,約有1000人無家可歸。[7]風暴過去後,救災機構向災民提供食品和醫療救助[8]。
弗吉尼亞州東南部的風速達到每小時128公里[4]諾福克的休厄爾角(Sewell's Point)海潮漲至2.5米,致使半島上的康弗特新角燈塔變成孤島[9]。多條道路被淹,導致交通受阻,居民被迫乘船出行[7]。約有兩千人失去供電,但由於災前防範工作有力,全州只有兩人遇難[10]。弗吉尼亞州的損失總額估計為25萬美元[7]。亨利角(Cape Henry)以北地區所受影響很小,大西洋城測得每小時77公里風速,布洛克島(Block Island)的風力時速達到84公里[3]。特拉華灣有一艘船需要外界救援[6]。風暴的西側邊緣同逐漸逼近的冷鋒共同影響,在經過普羅威斯頓期間降下310毫米雨量[5]。新英格蘭部分海濱物業因大浪受損。布洛克島有兩艘船受損,另外一艘沉沒。[7]緬因州有部分地下室被淹,道路也遭到破壞。布斯貝港(Boothbay Harbor)有兩人在風暴期間搭乘小艇外出後失蹤。[11]
氣旋吹襲加拿大時風速依然強勁,將一艘船吹到岸上,船上三人失蹤,另有一艘船傾覆。新斯科舍洛克波特(Lockeport)有一艘船沉沒,船上一人推定已經遇害。風暴產生暴雨,其中雅茅斯(Yarmouth)降下27毫米雨量,新不倫瑞克的蓋奇敦(Gagetown)在15小時內降下75毫米雨量,導致部分道路被淹,莊稼受損。新不倫瑞克的哈維站(Harvey Station)有22米長的鐵軌被洪水沖走。[12]
注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Jack Williams. Hurricane scale invented to communicate storm danger. USA Today. 2005-05-17 [2013-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4).
- ^ Chronological List of All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 Hurricanes: 1851-2012 (報告).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2013-06 [2016-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3).
- ^ 3.0 3.1 3.2 3.3 3.4 C. L. Mitchell. Tropical Disturbances of September 1933 (PDF). Monthly Weather Review (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1933-10, 61 (9): 275–276 [2013-09-17]. Bibcode:1933MWRv...61..274M. doi:10.1175/1520-0493(1933)61<274:TDOS>2.0.CO;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 ^ 4.0 4.1 4.2 4.3 4.4 Chris Landsea; et al. Documentation of Atlantic Tropical Cyclones Changes in HURDAT (1933) (報告). Hurricane Research Division. 2012-05 [2016-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14).
- ^ 5.0 5.1 5.2 R.W. Schoner, R.W.; S. Molansky; Sinclair Weeks; F.W. Reichelderfer; W.M. Brucker; S.D. Sturgis. Rainfall Associated With Hurricanes (And Other Tropical Disturbances) (PDF) (報告). Washington, D.C.: National Hurricane Research Project: 189, 282. 1956-07 [2016-11-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 ^ 6.0 6.1 6.2 Storm Sweeps East Coast of Nation; Cities Raked by Gale. The Southeast Missourian. Associated Press. 1933-09-16 [2016-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 ^ 7.0 7.1 7.2 7.3 Mary O. Souder. Severe Local Storms (PDF). Monthly Weather Review. 1933-09, 61 (9): 291 [2013-09-19]. Bibcode:1933MWRv...61..291.. doi:10.1175/1520-0493(1933)61<291:slss>2.0.co;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3).
- ^ Carolina Hit Hard on Coast. The Evening Independent. Associated Press. 1933-09-18 [2016-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 ^ David Roth.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Virginia Hurricane History (報告).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2007-03-01 [2016-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Hurricane History (報告). Virginia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2012 [2016-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2).
- ^ Wayne Cotterly. Hurricane-No Name (1933) (PDF) (報告). 2002-10-17 [2013-09-1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4-01).
- ^ Detailed Storm Impacts - 1933-13 (報告). Environment Canada. 2009-11-18 [2016-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