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
2024年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 | |
---|---|
舉辦城市 | 英國格拉斯哥 |
日期 | 3月1日至3日 |
比賽場館 | 英聯邦體育館 |
等級 | 世界田徑錦標賽系列賽 |
類型 | 室內 |
項目 | 26 |
南京 2025 → |
2024年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英語:2024 World Athletics Indoor Championships),即第19屆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是由世界田徑組織的國際級室內田徑賽事。比賽於3月1日至3日在英國格拉斯哥英聯邦體育館進行。
這將是繼2003年和2018年伯明翰世錦賽之後,世界室內錦標賽第三次在這個國家舉行,也是第一次在蘇格蘭舉行。格拉斯哥曾在1990年和2019年舉辦過歐洲室內田徑錦標賽,比賽再次在英聯邦體育館內舉行。[1]
該賽事將在2024年巴黎奧運會前5個月舉行,是世界田徑認可的奧運達標賽之一。[2]
申辦過程
[編輯]申辦工作於2021年3月開始,當年秋季進行最後陳述。格拉斯哥、波蘭的托倫和哈薩克斯坦提交了申辦2024年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的申請。2021年12月1日,世界田徑理事會在摩納哥舉行會議,決定由格拉斯哥主辦第19屆世界田徑錦標賽。[3][4][5]
日程
[編輯]Q | 資格賽 | H | 預賽 | R1 | 第1輪 | S | 半決賽 | F | 決賽 |
M = 白天賽程, E = 夜晚賽程 |
日期 → | 3月1日 | 3月2日 | 3月3日 | |||||||||
---|---|---|---|---|---|---|---|---|---|---|---|---|
項目 ↓ | M | E | M | E | M | E | ||||||
60米 | H | S | F | |||||||||
400米 | H | S | F | |||||||||
800米 | H | S | F | |||||||||
1500米 | R1 | F | ||||||||||
3000米 | F | |||||||||||
60米欄 | H | S | F | |||||||||
4×400米 | R1 | F | ||||||||||
跳高 | F | |||||||||||
撐杆跳高 | F | |||||||||||
跳遠 | F | |||||||||||
三級跳遠 | F | |||||||||||
鉛球 | F | |||||||||||
七項全能 | F |
日期 → | 3月1日 | 3月2日 | 3月3日 | |||||||||
---|---|---|---|---|---|---|---|---|---|---|---|---|
項目 ↓ | M | E | M | E | M | E | ||||||
60米 | H | S | F | |||||||||
400米 | H | S | F | |||||||||
800米 | H | S | F | |||||||||
1500米 | R1 | F | ||||||||||
3000米 | F | |||||||||||
60米欄 | H | S | F | |||||||||
4 × 400米 | R1 | F | ||||||||||
跳高 | F | |||||||||||
撐杆跳高 | F | |||||||||||
跳遠 | F | |||||||||||
三級跳遠 | F | |||||||||||
鉛球 | F | |||||||||||
五項全能 | F |
參賽標準
[編輯]在除全能項目之外的單項比賽中,運動員可通過在一系列資格賽達到參賽標準,或通過世界田徑室內巡迴賽外卡(2023年或2024年),或憑藉截至2024年2月18日的世界田徑排名獲得參賽資格。資格賽時間為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18日。每個聯合會成員在每個項目上最多可有兩名合格運動員參賽(如有外卡則為三名)。在任何項目上沒有男性和(或)女性合格運動員(符合報名標準)的成員,可在一個跑步項目(800米除外)上為一名未獲資格的男性運動員或女性運動員報名。如果主辦國在某一項目上沒有合格運動員,則可派出一名運動員參加該項目,而不受任何參賽標準的限制(綜合項目除外)。
在全能項目中,將邀請12名運動員參加男子七項全能和女子五項全能,具體規則如下:世界田徑全能項目巡迴賽冠軍、2023年室外比賽中的五名成績最佳的運動員(每個成員聯合會最多一名)、2024年室內比賽中的五名成績最佳的運動員(截至2024年2月11日)以及一名由世界田徑決定的運動員。接力賽沒有參賽標準,每個成員聯合會可在每個項目中派出一支最多由八名運動員組成的隊伍參賽。[7]
所有在2008年(含2008年)之前出生的運動員(在2024年12月31日至少年滿16周歲)均有資格參賽,但男子鉛球項目的參賽限制為2006年(在2024年12月31日至少年滿18周歲)。[7]
項目 | 女子 | 男子 | 數量 | ||
---|---|---|---|---|---|
室內 | 室外 | 室內 | 室外 | ||
60米 | 7.19 | 11.05 100米 | 6.58 | 10.00 100米 | 56 |
400米 | 51.60 | 50.50 | 45.90 | 44.80 | 30 |
800米 | 2:00.80 | 1:58.00 | 1:46.00 | 1:44.00 | 30 |
1500米 (1英里) |
4:06.50 (4:26.00) |
4:00.00 (4:18.00) |
3:36.00 (3:53.50) |
3:32.00 (3:48.80) |
30 |
3000米 (5000米) |
8:37.00 | 8:27.00 (14:32.00) |
7:34.00 | 7:29.00 (12:50.00) |
15 |
60米欄 | 8.02 | 12.80 100米欄 | 7.62 | 13.28 110米欄 | 48 |
跳高 | 1.98 | 2.34 | 12 | ||
鉛球 | 4.80 | 5.90 | 12 | ||
跳遠 | 6.89 | 8.28 | 16 | ||
三級跳遠 | 14.62 | 17.25 | 16 | ||
鉛球 | 19.30 | 21.70 | 16 | ||
全能項目 | 見上 | 12 | |||
接力項目 | 見上 |
獎牌榜
[編輯]* 主辦國家/地區(英國)
排名 | 國家 / 地區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計 |
---|---|---|---|---|---|
1 | 美國(USA) | 6 | 9 | 5 | 20 |
2 | 比利時(BEL) | 3 | 0 | 1 | 4 |
3 | 新西蘭(NZL) | 2 | 2 | 0 | 4 |
4 | 荷蘭(NED) | 2 | 1 | 2 | 5 |
5 | 衣索比亞(ETH) | 2 | 1 | 1 | 4 |
英國(GBR)* | 2 | 1 | 1 | 4 | |
7 | 瑞典(SWE) | 1 | 1 | 0 | 2 |
8 | 希臘(GRE) | 1 | 0 | 1 | 2 |
9 | 澳大利亞(AUS) | 1 | 0 | 0 | 1 |
巴哈馬(BAH) | 1 | 0 | 0 | 1 | |
布吉納法索(BUR) | 1 | 0 | 0 | 1 | |
加拿大(CAN) | 1 | 0 | 0 | 1 | |
多米尼克(DMA) | 1 | 0 | 0 | 1 | |
聖盧西亞(LCA) | 1 | 0 | 0 | 1 | |
瑞士(SUI) | 1 | 0 | 0 | 1 | |
16 | 義大利(ITA) | 0 | 2 | 2 | 4 |
17 | 挪威(NOR) | 0 | 2 | 0 | 2 |
18 | 法國(FRA) | 0 | 1 | 1 | 2 |
波蘭(POL) | 0 | 1 | 1 | 2 | |
20 | 阿爾及利亞(ALG) | 0 | 1 | 0 | 1 |
古巴(CUB) | 0 | 1 | 0 | 1 | |
芬蘭(FIN) | 0 | 1 | 0 | 1 | |
德國(GER) | 0 | 1 | 0 | 1 | |
烏克蘭(UKR) | 0 | 1 | 0 | 1 | |
25 | 牙買加(JAM) | 0 | 0 | 3 | 3 |
26 | 西班牙(ESP) | 0 | 0 | 2 | 2 |
27 | 貝南(BEN) | 0 | 0 | 1 | 1 |
愛沙尼亞(EST) | 0 | 0 | 1 | 1 | |
肯亞(KEN) | 0 | 0 | 1 | 1 | |
南韓(KOR) | 0 | 0 | 1 | 1 | |
葡萄牙(POR) | 0 | 0 | 1 | 1 | |
斯洛維尼亞(SLO) | 0 | 0 | 1 | 1 | |
總計(共32個國家 / 地區) | 26 | 26 | 26 | 78 |
獎牌得主
[編輯]男子
[編輯]項目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
60米 | 克里斯蒂安·科爾曼 美國(USA) |
6.41 WL | 諾亞·萊爾斯 美國(USA) |
6.44 | 阿基姆·布萊克 牙買加(JAM) |
6.46 |
400米 | 亞歷山大·多姆 比利時(BEL) |
45.25 NR | 卡斯滕·瓦霍爾姆 挪威(NOR) |
45.34 | 魯希恩·麥克唐納 牙買加(JAM) |
45.65 PB |
800米 | 布賴斯·霍佩爾 美國(USA) |
1:44.92 WL | 安德烈亞斯·克拉默 瑞典(SWE) |
1:45.27 SB | 埃利奧特·克雷斯坦 比利時(BEL) |
1:45.32 |
1500米 | Geordie Beamish 新西蘭(NZL) |
3:36.54 PB | 科爾·霍克 美國(USA) |
3:36.69 PB | 霍布斯·凱斯勒 美國(USA) |
3:36.72 |
3000米 | 約什·克爾 英國(GBR) |
7:42.98 | 亞雷德·努古瑟 美國(USA) |
7:43.59 | 塞勒蒙·巴雷加 埃塞俄比亞(ETH) |
7:43.64 |
60米欄 | 格蘭特·霍洛威 美國(USA) |
7.29 =CR | 洛倫佐·恩德萊·西莫內利 義大利(ITA) |
7.43 NR | 朱斯特·夸烏-馬泰 法國(FRA) |
7.47 |
4×400米接力 | 比利時(BEL) 約納坦·薩庫爾 迪倫·博萊 Christian Iguacel 亞歷山大·多姆 Tibo De Smet(預賽) |
3:02.54 WL | 美國(USA) Jacory Patterson 馬修·博林 諾亞·萊爾斯 克里斯托弗·貝利 Paul Dedewo(預賽) 特雷弗·巴西特(預賽) |
3:02.60 SB | 荷蘭(NED) 利馬芬·博內法夏 拉姆賽·安赫拉 特倫斯·阿加德 托尼·范迪彭 泰米爾·伯內特(預賽) 伊薩亞·克萊因·伊金克(預賽) |
3:04.25 NR |
跳高 | 哈米什·克爾 新西蘭(NZL) |
2.36公尺 OC、WL | 謝爾比·麥克尤恩 美國(USA) |
2.28公尺 | 禹相赫 韓國(KOR) |
2.28公尺 |
撐竿跳高 | 阿曼德·杜普蘭蒂斯 瑞典(SWE) |
6.05公尺 | 山姆·肯德里克斯 美國(USA) |
5.90公尺 | 埃馬努伊爾·卡拉利斯 希臘(GRE) |
5.85公尺 |
跳遠 | 米爾蒂亞季斯·滕托格盧 希臘(GRE) |
8.22公尺 | 馬蒂亞·富拉尼 義大利(ITA) |
8.22公尺 | 凱里·麥克勞德 牙買加(JAM) |
8.21公尺 |
三級跳遠 | 于格·法布里斯·贊戈 布吉納法索(BUR) |
17.53公尺 | 亞瑟·特里基 阿爾及利亞(ALG) |
17.35公尺 | 蒂亞戈·佩雷拉 葡萄牙(POR) |
17.08公尺 |
鉛球 | 瑞安·克勞澤 美國(USA) |
22.69公尺 CR | 托馬斯·沃爾什 新西蘭(NZL) |
22.07公尺 | 萊奧納爾多·法布里 義大利(ITA) |
21.96公尺 |
七項全能 | 西蒙·埃哈默 瑞士(SUI) |
6418分 WL | 桑德爾·斯科特海姆 挪威(NOR) |
6407分 NR | 約翰內斯·埃爾姆 愛沙尼亞(EST) |
6340分 PB |
女子
[編輯]項目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
60米 | 朱利恩·艾爾弗雷德 聖盧西亞(LCA) |
6.98 =WL | 埃娃·斯沃博達 波蘭(POL) |
7.00 | 扎伊納布·多索 義大利(ITA) |
7.05 |
400米 | 費姆克·博爾 荷蘭(NED) |
49.17 WR | 莉克·克拉弗 荷蘭(NED) |
50.16 | 亞歷克西絲·霍姆斯 美國(USA) |
50.24 PB |
800米 | 齊格·杜古馬 埃塞俄比亞(ETH) |
2:01.90 | 傑瑪·里基 英國(GBR) |
2:02.72 | 諾埃莉·亞里戈 貝寧(BEN) |
2:03.15 |
1500米 | 弗雷韋妮·海盧 埃塞俄比亞(ETH) |
4:01.46 | 妮基·希爾茨 美國(USA) |
4:02.32 | 埃米莉·麥凱 美國(USA) |
4:02.69 |
3000米 | 埃勒·珀里爾·聖皮埃爾 美國(USA) |
8:20.87 CR、AM | 古達夫·特塞蓋 埃塞俄比亞(ETH) |
8:21.13 | 碧翠絲·切普科奇 肯尼亞(KEN) |
8:22.68 NR |
60米欄 | 德韋妮·查爾頓 巴哈馬(BAH) |
7.65 WR | 西雷娜·桑巴-馬耶拉 法國(FRA) |
7.74 | 皮婭·斯克日紹夫斯卡 波蘭(POL) |
7.79 |
4×400米接力 | 荷蘭(NED) 莉克·克拉弗 卡特萊因·佩特斯 利桑娜·德維特 費姆克·博爾 米爾特·范德斯霍特(預賽) 埃夫利娜·薩爾貝赫(預賽) |
3:25.07 NR | 美國(USA) 夸內拉·海斯 塔利莎·迪格斯 Bailey Lear 亞歷克西絲·霍姆斯 Jessica Wright(預賽) Na'Asha Robinson(預賽) |
3:25.34 SB | 英國(GBR) 拉維埃·尼爾森 莉娜·尼爾森 阿瑪·皮皮 傑茜·奈特 漢娜·凱利(預賽) |
3:26.36 NR |
跳高 | 尼古拉·麥克德莫特 澳大利亞(AUS) |
1.99公尺 | 雅羅斯拉娃·馬胡奇赫 烏克蘭(UKR) |
1.97公尺 | 莉婭·阿波斯托洛夫斯基 斯洛文尼亞(SLO) |
1.95公尺 PB |
撐竿跳高 | 莫莉·考德里 英國(GBR) |
4.80公尺 | 伊萊扎·麥卡特尼 新西蘭(NZL) |
4.80公尺 | 凱蒂·穆恩 美國(USA) |
4.75公尺 |
跳遠 | 塔拉·戴維斯-伍德霍爾 美國(USA) |
7.07公尺 | Monae' Nichols 美國(USA) |
6.85公尺 SB | 法蒂瑪·迪亞梅 西班牙(ESP) |
6.78公尺 SB |
三級跳遠 | 西婭·拉豐 多米尼克(DMA) |
15.01公尺 WL、NR | 萊亞妮斯·佩雷斯 古巴(CUB) |
14.90公尺 SB | 安娜·佩萊泰羅 西班牙(ESP) |
14.75公尺 NR |
鉛球 | 薩拉·米頓 加拿大(CAN) |
20.22公尺 SB | 耶米西·奧貢萊耶 德國(GER) |
20.19公尺 PB | 蔡斯·傑克遜 美國(USA) |
19.67公尺 |
五項全能 | 努爾·菲德茨 比利時(BEL) |
4773分 WL | 薩加·萬尼寧 芬蘭(FIN) |
4677分 NR | 索菲·多克特 荷蘭(NED) |
4571分 SB |
參賽代表團
[編輯]括號內為參賽運動員人數。
- 阿富汗 (1)
- 阿爾巴尼亞 (1)
- 阿爾及利亞 (3)
- 美屬薩摩亞 (1)
- 安道爾 (1)
- 阿根廷 (1)
- 亞美尼亞 (1)
- 澳大利亞 (7)
- 奧地利 (5)
- 巴哈馬 (6)
- 孟加拉 (1)
- 巴貝多 (2)
- 比利時 (24)
- 貝南 (1)
- 玻利維亞 (1)
- 波赫 (1)
- 波札那 (1)
- 巴西 (20)
- 英屬維爾京群島 (2)
- 保加利亞 (1)
- 布吉納法索 (1)
- 喀麥隆 (1)
- 加拿大 (17)
- 開曼群島 (1)
- 智利 (3)
- 中國 (8)
- 哥倫比亞 (2)
- 葛摩 (1)
- 庫克群島 (1)
- 克羅地亞 (3)
- 古巴 (4)
- 賽普勒斯 (2)
- 捷克 (23)
- 剛果民主共和國 (1)
- 丹麥 (5)
- 吉布地 (1)
- 多米尼克 (1)
- 厄瓜多 (1)
- 埃及 (1)
- 薩爾瓦多 (1)
- 愛沙尼亞 (3)
- 史瓦帝尼 (1)
- 衣索比亞 (16)
-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 (1)
- 斐濟 (1)
- 芬蘭 (10)
- 法國 (15)
- 法屬玻里尼西亞 (1)
- 甘比亞 (1)
- 德國 (9)
- 直布羅陀 (1)
- 英國 (25)
- 希臘 (9)
- 關島 (1)
- 海地 (1)
- 宏都拉斯 (1)
- 匈牙利 (11)
- 冰島 (1)
- 印度 (2)
- 伊朗 (1)
- 伊拉克 (1)
- 愛爾蘭 (11)
- 義大利 (21)
- 牙買加 (23)
- 日本 (8)
- 約旦 (1)
- 哈薩克 (2)
- 肯亞 (12)
- 科威特 (1)
- 吉爾吉斯 (1)
- 拉脫維亞 (2)
- 黎巴嫩 (1)
- 利比里亞 (1)
- 立陶宛 (2)
- 盧森堡 (4)
- 中國澳門 (1)
- 馬達加斯加 (1)
- 馬爾地夫 (1)
- 馬利 (1)
- 馬爾他 (1)
- 馬紹爾群島 (1)
- 模里西斯 (1)
- 墨西哥 (3)
- 摩爾多瓦 (1)
- 摩納哥 (1)
- 蒙特內哥羅 (1)
- 蒙哲臘 (1)
- 摩洛哥 (4)
- 莫桑比克 (1)
- 瑙魯 (1)
- 荷蘭 (22)
- 新西蘭 (10)
- 奈及利亞 (6)
- 北馬其頓 (1)
- 北馬利安納群島 (1)
- 挪威 (6)
- 阿曼 (1)
- 巴基斯坦 (1)
- 帛琉 (1)
- 巴布亞紐幾內亞 (1)
- 巴拉圭 (1)
- 菲律賓 (3)
- 波蘭 (24)
- 葡萄牙 (17)
- 波多黎各 (3)
- 羅馬尼亞 (7)
- 盧旺達 (1)
- 聖盧西亞 (1)
- 聖馬力諾 (1)
- 沙烏地阿拉伯 (1)
- 塞爾維亞 (4)
- 塞舌爾 (1)
- 獅子山 (1)
- 新加坡 (1)
- 斯洛伐克 (9)
- 斯洛維尼亞 (6)
- 南非 (3)
- 南韓 (1)
- 西班牙 (21)
- 瑞典 (10)
- 瑞士 (12)
- 坦桑尼亞 (1)
- 東加 (1)
- 千里達及托巴哥 (2)
- 土耳其 (3)
-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 (1)
- 吐瓦魯 (1)
- 烏干達 (1)
- 烏克蘭 (7)
- 美國 (71)
- 美屬維爾京群島 (1)
- 烏拉圭 (2)
備註: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問題,白俄羅斯和俄羅斯運動員被禁止參加比賽。
參考
[編輯]- ^ Glasgow welcomes world's best athletes once again. The Herald. 2023-03-01 [202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02) (英語).
- ^ McAlister, Sean. 通往巴黎2024之路:田径奥运资格体系详解. Olympic.com. 2022-12-20 [202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8) (中文).
- ^ Rowbottom, Mike. Glasgow and Lima get the nod for 2024 World Athletics Series events. Inside the Games. 2021-12-01 [202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5).
- ^ Oliver, David. 2024 World Indoor Athletics Championships coming to Glasgow. The Scotsman. 2021-12-01 [202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5).
- ^ World Athletics Series events awarded to Glasgow and Lima. 世界田徑. 2021-12-01 [2023-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8).
- ^ Glasgow 24 Timetable 23.04.2023 (PDF). 世界田徑. [2023-05-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5-24).
- ^ 7.0 7.1 WAIC Glasgow 24 – Qualification System and Entry Standards (PDF). 世界田徑. [2023-04-2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