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mble Bundle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1年2月27日) |
Humble Bundle, Inc. | |
---|---|
曾用名 | Humble Bundles Humble Indie Bundles |
公司類型 | 子公司 |
成立 | 2010年11月24日 |
創辦人 | 傑夫·羅森 |
總部 | 加州舊金山 |
標語口號 | Pay what you want, DRM free, cross-platform, helps charity. |
產業 | 電子遊戲 |
所有權者 | IGN |
母公司 | Ziff Davis(2017年—) |
網站 | www |
Humble Bundle公司是一家數字分發遊戲平台,前身是在網絡上售賣關於電子遊戲、音樂專輯或者電子書的慈善收藏包的平台Humble Bundles。Humble Bundle仍然經營慈善收藏包業務,但已發展出更多的業務,如發行部門Humble Games和非限時的商店Humble Store。
早期收藏包主要是由一些多平台的獨立遊戲組成(多平台指Microsoft Windows,Mac OS X和Linux)並提供免電子版權管理 (DRM)的下載。收藏包所需要支付的價格由購買者決定。收藏包通常是不定期上線,售賣時間為兩個星期。因銷售成績出色,後來收藏包的推出變得更加頻繁,範圍也拓展到主流發行商的遊戲,基於Android系統開發的遊戲,包含音樂、書籍和漫畫的收藏包等等。
收藏包所籌款在開發商、Humble Bundle公司、以及一個或多個慈善團體之間分成。合作的慈善團體有Child's Play、電子前哨基金會、charity: water和美國紅十字會。買家能夠在付款時設置給每個團體的分成比例。Humble Bundle創造了多項類似於「想付多少由你來決定」的付款方式,影響了很多類似的遊戲捆綁包,如IndieGala和Indie Royale。
2017年10月14日,Humble Bundle被IGN娛樂收購。[1][2]
理念
[編輯]Humble Indie Bundles遊戲收藏包的理念是由Wolfire Games的傑夫·羅森提出的,羅森介紹說他在Steam平台上類似的捆綁銷售中獲得了靈感。[3]羅森指出,這種促銷方式有利於在互聯網上通過口口相傳來傳播。[4]《粘粘世界》在一周年慶中開展的「按你想付的價錢支付」促銷活動可能也對此有所影響,[5]這次促銷共售出超過57,000份,支付完PayPal手續費後獲得了超過117,000美元收入。[6][7]當時,羅森與很多獨立開發者關係很好,使得他能夠協商各方組成一個收藏包,並利用PayPal、亞馬遜支付、谷歌Checkout等銷售系統,以最小的成本,來進行銷售。[3]
儘管口碑是收藏包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但羅森也意識到,購買收藏包的過程必須簡單,過於複雜的註冊和下載客戶端會減少客戶量。[4]羅森也在聯繫各個慈善機構,使買家能夠選擇如何分配開發商和慈善機構之間的資金。羅森認為,Child's Play所追求的為住院兒童提供電子遊戲是一個有價值的事業,而選擇電子前哨基金會是支持他們的反DRM的立場。關於「付你想付的價錢」讓買家可以把錢只交給慈善機構,羅森認為這不是一個問題,而是一個成功的銷售方法。[3]羅森和Wolfire雇員約翰·格雷厄姆在銷售期間提供技術支持,幾度通宵回復電子郵件和聊天會話,處理了數以千計的請求。[4]
Humble Bundles
[編輯]Humble Indie Bundles的優惠通常持續兩周,以「付你想付的價錢」模式提供三到五款遊戲。大多數捆綁包都提供額外獎勵,如追加遊戲、電子書或音樂。這些獎勵會在第二周宣布,作為額外獎勵;之前的購買者會自動獲得這些獎勵(在Humble Indie Bundle 9之後,第二周購買的買家則需要超過平均價才能獲得這些獎勵物品)。
第一個收藏包是由Wolfire Games組織和管理的。從第二個起,分拆成立的Humble Bundle公司負責金融投資,成立組織以及管理這些捆綁銷售收藏包。包里遊戲就由不同的獨立遊戲公司製作的遊戲組成,許多收藏包售出超過100萬美元的銷售額,截至2013年2月的第二十一個收藏包總共已籌得超過3,320萬美元。[8]該網站於2013年還添加了允許通過比特幣進行支付的一些選項。[9][10]
2011年4月,紅杉資本投資創投向Humble Bundle投資470萬美元[11],讓他們得以創建一個約10名員工的專門團隊,他們的工作是與開發商確定遊戲的發售時間和穩定性,並決定每包內含什麼遊戲。通常安排一個捆綁包要花費一個月的時間。Humble Bundle公司通常收取募集資金總額的約15%,來為網站支付帶寬費用,開發新的功能。[12]
Humble商店
[編輯]Humble商店是為Humble Bundles而開發的拓展。它為獨立開發商提供了一個替代市場,讓他們可以為創建的捆綁包提供支付方式和客戶服務。據Humble Bundle團隊的Joshua Knoles所說,他們「想創造的是,允許開發人員可以很容易地通過自己的網站銷售他們的遊戲,並提供方便的支付方式給買家」。 [13]開發人員與Humble Bundle簽署協議後,就會收到一個可以放在其網站上的小工具。讓用戶可以購買遊戲(Humble商店通常是無法訪問的,除非直接搜索特定的遊戲)。也有開發商通過Humble商店給Kickstarter眾籌支持者提供獎勵,如《超越光速》和《Sportsfriends》。[13]一旦購買,買家任何時候都可以從商店下載和使用。
2013年11月,專門的Humble商店上線,銷售單款遊戲而非捆綁包,並將10%的收入捐贈給慈善機構。[14]
Humble每周特惠
[編輯]Humble Android 5結束後的2013年3月開始,該網站公布新的每周特惠形式,付你想付的價錢,來購買遊戲《堡壘》。跟正規包相同,每個星期的銷售均有4個支付選項。持續第一個星期,基於一個單一主題(通常是特定開發商的遊戲)來銷售,銷售方式與傳統收藏包完全一樣。 [15]
發行業務
[編輯]2017年2月,Humble Bundle宣布開展多平台遊戲發行業務,首款發行作品是《時光之帽》。[16]2020年5月,發行業務改名為Humble Games。[17]
發行遊戲列表
[編輯]年 | 遊戲[18] | 開發商 | 注 |
---|---|---|---|
2017 | 時光之帽 | Gears for Breakfast | 負責PC以外的平台發行。 |
2018 | Aegis Defenders | GUTS Department | |
傳說法師 | Contingent 99 | ||
Wandersong | Greg Lobanov、A Shell in the Pit | ||
2019 | 殺戮尖塔 | Mega Crit Games | 2017年提供搶先體驗,2019年發售正式版。 |
The Occupation | White Paper Games | ||
Staxel | Plukit | ||
浮島物語 | HopFrog | ||
Void Bastards | Blue Manchu | ||
Crying Suns | Alt Shift | ||
Supraland | Supra Games | 負責PC以外的平台發行。 | |
2020 | One Step From Eden | Thomas Moon Kang | |
Wildfire | Sneaky Bastards | ||
Fae Tactics | Endless Fluff Games | ||
Popup Dungeon | Triple B Titles | ||
Floor 13: Deep State | Oversight Productions | ||
Ikenfell | Happy Ray Games | ||
Ring of Pain | Simon Boxer、Twice Different | ||
Carto | Sunhead Games | ||
Project Wingman | Sector D2 | ||
2021 | The Wild at Heart | Moonlight Kids | |
Dodgeball Academia | Pocket Trap | ||
Into the Pit | Nullpointer Games | ||
Flynn: Son of Crimson | Studio Thunderhorse | ||
Unsighted | Studio Pixel Punk | ||
Unpacking | Witch Beam | ||
Next Space Rebels | Studio Floris Kaayk | ||
Archvale | idoz & phops | ||
2022 | Supraland Six Inches Under | Supra Games | |
牛車水偵探社 | General Interactive Co. | PC平台為和WhisperGames共同發行。 | |
Temtem | Crema | 2020年1月提供搶先體驗,2022年9月發售正式版。 | |
Moonscars | Black Mermaid | ||
Midnight Fight Express | Jacob Dzwinel | ||
Prodeus | Bounding Box Software | 2020年11月提供搶先體驗,2022年9月發售正式版。 | |
Ghost Song | Old Moon | ||
Infinite Guitars | Nikko Nikko | ||
SIGNALIS | rose-engine | PC和任天堂Switch平台為和PLAYISM共同發行。 | |
2023 | Protodroid Delta | Adam Kareem | |
Infinite Guitars | Nikko Nikko | ||
Stray Gods: The Roleplaying Musical | Summerfall Studios | ||
未音子的夜市 | Meowza Games | ||
Temtem: Showdown | Crema | ||
The Iron Oath | Curious Panda Games | 指1.0版本上線日。 | |
Coral Island | Stairway Games | 指1.0版本上線日。 | |
While the Iron's Hot | Bontemps Games | ||
2024 | Rolling Hills | Catch & Release | |
Bushiden | Pixel Arc Studios | ||
波與月夜之青蓮 | Squid Shock Studios | ||
#Blud | Exit 73 Studios | ||
On Your Tail | Memorable Games | ||
Lost Skies | Bossa Games |
參考文獻
[編輯]- ^ Wawro, Alex. Humble Bundle has been acquired by media giant IGN. [2018-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8) (英語).
- ^ Humble Bundle is Joining Forces with IGN!. Humble Bundle Blog. [2018-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3).
- ^ 3.0 3.1 3.2 Thompson, Michael. Humble Bundle: greatest sale of indie games ever?. Ars Technica. 2010-05-04 [2010-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5).
- ^ 4.0 4.1 4.2 Orland, Kyle. GDC 2011: Humble Indie Bundle Creators Talk Inspiration, Execution. Gamasutra. 2011-02-28 [2011-0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5).
- ^ Thompson, Michael. 2D Boy continuing "pay what you want" sale for World of Goo. Ars Technica. 2009-10-20 [2010-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6).
- ^ Breckon, Nick. Results of 2D Boy's 'Pay What You Want' World of Goo Sales Experiment Released. Shacknews. 2009-10-21 [2010-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8-01).
- ^ Newman, Jared. Pay What You Like, Say Indie Game Makers. 個人電腦世界. 2010-05-06 [2010-0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10).
- ^ Prior Bundle Statistics. [2013-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09).
- ^ Grubb, Jeffrey. Humble Bundle now accepts the Bitcoin digital currency. VentureBeat. 2013-05-09 [2013-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May 2013).
- ^ Gamebundel accepteert bitcoins. De Telegraaf. 2013-05-13 [19 Ma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06) (荷蘭語).
- ^ Cifaldi, Frank; Graft, Kris. Humble Bundle Backed By $4.7 Million In Venture Capital. Gamasutra. 2011-04-22 [2011-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5).
- ^ Walker, John. A Humble Interview With The Humble Indie Bundle. Rock Paper Shotgun. 2012-06-08 [2012-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8).
- ^ 13.0 13.1 Kuchera, Ben. How the Humble Store may challenge Steam: the business of helping indie devs sell games. Penny Arcade Reports. 2013-01-03 [201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1-06).
- ^ O'Brien, Terrance. Humble Store launches, skips the Bundles and flash sales. Engadget. 2013-11-11 [2013-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2).
- ^ Devore, Jordan. Name your price for Bastion on Windows, Mac, and Linux. Destructoid. 2013-03-19 [2013-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3-23).
- ^ McAloon, Alissa. Humble Bundle is branching into multiplatform game publishing. Gamasutra. 2017-02-09 [2017-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February 10, 2017).
- ^ McAloon, Alissa. Humble's indie game publishing biz is now Humble Games. Gamasutra. 2020-05-14 [2020-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May 16, 2020).
- ^ Published and upcoming games. Humble Games. [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