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貪污感知指數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政治專題 (獲評中重要度
本條目屬於政治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政治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建議改名:「貪污感知指數」→「貪腐印象指數」

[編輯]

貪污感知指數」 → 「貪腐印象指數」:「貪腐印象指數」既維持原文翻譯以精確反映其測量方式與內涵(因貪污腐敗難以測量,只能測印象)、亦較「貪污感知指數」更為通用。亦即將現行名稱「貪污感知指數」與既存重定向「貪腐印象指數」對調。--WildCursive留言2014年12月4日 (四) 00:57 (UTC)[回覆]

  • (-)反對 首先,透明國際管這項指數叫「清廉指數」而不是什麼「貪污感知指數」或「貪腐印象指數」[1][2][3],另外「清廉指數」也是事實上的常用名稱(這一點根據媒體報道的用詞情況就能看出來)。因此根據命名常規的「名從主人」和「使用常用名稱」原則,「清廉指數」更適用於此條目。--侧耳倾听 2014年12月4日 (四) 04:03 (UTC)[回覆]
  • (+)支持--事實上,該指數的形成,確實是用「印象」來做。因此,新聞媒體也普遍使用「印象指數」,也許有人用「感知指數」,但在下也認為「印象指數」更普遍被華人社會使用、也符合真實意思。Wetrace留言2014年12月5日 (五) 11:12 (UTC)[回覆]

建議改名:「貪污感知指數」→「清廉指數」

[編輯]

貪污感知指數」 → 「清廉指數」:多數中文媒體並不使用直接翻譯的「貪污感知指數」作為改指標的譯名,而是使用「清廉指數」一詞,因此可以認為後者是常用名稱,搜索引擎測試可以證明這一點:[4][5]--侧耳倾听 2014年12月4日 (四) 02:02 (UTC)[回覆]

另外,中國大陸的翻譯,或可採政府的文件。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的新聞稿:2014年12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總部設在柏林的「透明國際」發布2014年全球「清廉印象指數」報告... ,或許可以參照此原則進行譯名的noteTA--秋意假髮濃留言2014年12月4日 (四) 05:42 (UTC)[回覆]

  • (:)回應 中國政府的官網現在對這方面的命名還挺混亂的,不同的部門有自說自話的情況[9],所以使用起來可能會有麻煩。至於透明國際的新聞稿是誰翻譯的我也不清楚,不過其中的用詞明顯是有一套持久的體系的,而且這些用語在大陸也頗為「常用」了,所以照搬的話問題應該不大。--侧耳倾听 2014年12月4日 (四) 06:10 (UTC)[回覆]
  • (:)回應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大陸叫「清廉指數」,台灣叫「清廉印象指數」應該沒什麼問題了。另外我查了一下,香港好像也是「清廉指數」的說法多一些,而且好像也沒有透明國際的分會。--侧耳倾听 2014年12月4日 (四) 06:21 (UTC)[回覆]
    • (:)回應:用google對學術論文搜尋,發現對Corruption Perception Index的譯名也無統一規範,尚有「貪污感知指數」、「腐敗指數」、「國家清廉指數」、「腐敗認知指數」、「腐敗印象指數」等名,所以要確定一個中文譯名目前而言並不容易。所以大陸譯名參照英文官網的翻譯,台灣譯名參照中文分會,我認為是折衷的辦法。--秋意假髮濃留言2014年12月4日 (四) 06:43 (UTC)[回覆]
  • (-)反對--若用「清廉指數」,在華人社會中反而較少。不如用「感知」、「印象」。Wetrace留言2014年12月5日 (五) 11:12 (UTC)[回覆]

未完成:無共識。--Kolyma留言2015年2月8日 (日) 11:55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貪污感知指數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鏈接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22日 (六) 09:0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