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Antilovsky
維基執行編輯 |
2級維基創作獎 |
維基膜法師 |
“ |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 ” |
—— |
先斬後奏
我可能是那種「先斬後奏」的維基人,我可能不會就條目的一些重大修改去做事前的磋商和通知;內容有事實錯誤的話,我會直接刪掉。因為我在逛條目的時候就發現了,如果不是什麼熱門條目的話,在條目討論頁提意見多半不會有人回應,有也可能要等待數月甚至數年,這時可能就已經把條目的事情忘了;於是乎有一些條目的硬傷可能會拖上很多年。例如早在2006年就有人提出應該把「句法」這一概念從「語法」的相關條目分離出來(Wikipedia:刪除投票和請求/2006年7月5日#語法學),但是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直到2019年我重編句法條目之前,這兩個概念都沒有被釐清。另外如「發音」和「調音」,也曾是同樣的狀態(User_talk:Antilovsky/關於「Articulation」一詞)。所以,如果您認為我的編輯有什麼值得商榷的地方,請一定要向我反映。
避免漢語中心
有時會遇到一種意見認為,中文維基百科的語言學基礎條目內的解釋和舉例應該以漢語為中心。這種想法固然有它的可取之處:蓋因中文維基百科是一種面向所有漢語讀者的工具,既要考慮讀者的需求,也要考慮讀者的文化水平。可是,如果要客觀全面地綜述一種語言學概念的話,「以漢語為中心」的想法反而很危險,因為漢語有它自身的特點,這些特點反而會阻礙我們全面地理解語言學概念。畢竟,概念的深度就擺在那,跟漢語的距離就擺在那,我們說照顧讀者是要深入淺出,而不能去削足適履。讀者覺得難讀,無非就是閱讀體驗不好而已,這是可以彌補的;內容的深度和豐富性不夠,則會成為百科全書的致命傷。太「漢語中心」,太照顧讀者,那維基百科就不是百科了,而是維基教科書了。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剩下的就是要在寫作技巧上努力了。
比如,漢語缺乏(也可以說完全沒有)形態變化,導致漢語研究上也很少會考慮形態層面;一般讀者對於「格」沒什麼概念,進而也沒辦法分清「施事」「主語」「主格」「主題」等概念,要麼就認為句首的是主語,要麼就認為做事的是主語。那漢語到底有沒有主格?有沒有主語?英語呢?日語呢?跟漢語一樣嗎?有什麼差異?讀者沒概念,來查維基百科,這沒問題;但編者為了照顧漢語讀者,「以漢語為中心」,只提供漢語例子,甚至自己心裡也沒有弄明白,寫出來的條目讀者看完以後他也以為自己懂了,皆大歡喜,實際上脫離了中文以外的很多句法現象和機制他都不了解,這就是編者的不對。
就語言學概念本身,如果是漢語語言學的條目,那「漢語中心」肯定是沒問題;但沒有「漢語」這個前綴,單單是語言學的話,它就不是個別語言的語言學,而是普通語言學,所以說語言學的概念,即便不能全盤通用,它也是有普遍性的。我們編寫這些基礎條目的時候,也要按照普遍性的思路走,避免漢語中心。
哲學觀點與方法論
我相信存在主義,也即存在先於本質。任何事物都不是根據某種信念而應該存在或者應該消失的,因為那種信念並不一定是那個事物存在的根本原因即本質。我認為,只有首先承認了存在的合理性,才能認清本質,進而解決問題。
語言政策觀點
無論是在維基百科還是在別的什麼地方,在語言學和文字學的問題上,常常會遇到描寫主義和規範主義的對立。規範主義認為,字詞的讀音和寫法,語法的構造,都應該遵循某種既定的規範,遵照某本特定的辭典,遵照某些教科書的教導。但是,這些規範、教導本身就是從語言的實際應用中總結出來的產物,是一個最大公約數,它的確具有代表性,但它作為一個標準、一種「正確」的語音或書寫形式卻是人為賦予的。這就產生了荒謬。而描寫主義則認為,我們應該從旁觀察而非插手干涉,這樣才能洞見語言的本質,而非某些規範中理想的語言的樣子。就存在主義的觀點來看,對待大部分語言問題都應該持描寫主義的態度。
因此我:
- 支持推廣普通話,也支持保護方言。目前的方言政策過於保守。消滅方言並非就此統一語言,就算是普通話本身遲早也會分化,統一語言在足夠長的時間維度上是一個荒謬。
- 支持漢字簡化,但是認為標準漢字仍然有改進的空間。
- 認為將繁體字稱為「正體」、將簡體字稱為「殘體」,是很荒謬的做法。這種觀點類似於「高等語言」和「低等語言」,背後其實是「高等人」和「低等人」。這只是在抬高自己身價,對於改進文字信息傳遞效率並沒有幫助。
工作指引
- User:Sanmosa/一手來源突顯合理關注度
- Wikipedia:如何判定假鴨
- Wikipedia:烤鴨測試
- Wikipedia:維基百科大歷險
- Wikipedia:太沙雕了
- User:Kuailong/維基媒體動物協會
- Wikipedia:破壞工作小組
- Wikipedia:沒有知名度
- User:UjuiUjuMandan/論述
翻譯與外來詞
- User:Zhaixudong/詞條收納
- User:Penal/漢字英譯補完計劃
- User:Clpro2/Trans(英語粵語譯音表)
- User:Clpro2/粵語版俄語譯音表
- User:Xieza/yiyinbiao(譯音表列表)
- User:Mukdener/地名標準化
- User:Francotsangfh/天主教條目編寫論述
- Wikipedia:翻譯腔
- User:Foamingz/tools
- 基於漢字寫法引入中文的日文非和製漢語詞彙
漢字簡化
音韻學
- User:中日韓越的漢字/漢語音韻學變化過程
- User:Edward_Wong/廣州話三等字音表
- User:Edward_Wong/切韻音的七元音系統
- User:Edward_Wong/晚期中古漢語拉丁轉寫
- User:Edward_Wong/唐五代西北方音
- User:Edward_Wong/切韻韻母擬音對照表
- User:Edward_Wong/切韻聲母擬音對照表
- User:Polyhedron/中古漢語拼音
- User:Shenyileirob/寧波話音系
拼音
語言
歷史
- User:Sgsg/最新支那要人傳
- User:Sgsg/清代職官年表
- User:Sgsg/藏傳佛教寺廟列表
- User:Sgsg/民國名人明信片十七件
- User:Sgsg/當代名人特寫
- User:Sgsg/庚子辛亥忠烈像讚
- User:Sgsg/民國之精華
- User:Shwangtianyuan/反朝宣言
資料庫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