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翼戰鬥機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7月11日) |
索普威思三翼戰鬥機 | |
---|---|
概況 | |
類型 | 三翼戰鬥機 |
製造商 | 索普威思飛機公司 |
設計者 | 何伯·史密夫 |
主要用戶 | 英國皇家海軍航空隊 |
製造數量 | 147架 |
歷史 | |
首飛 | 1916年5月28日 |
索普威思三翼戰鬥機(Sopwith Triplane)是索普威思飛機公司應英國海軍部的要求而在小狗式戰鬥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其名字也只是簡單地直呼為三翼機,使用者只有英國皇家海軍航空隊而無英國皇家陸軍航空隊,三翼機由於種種原因,雖曾一度光輝但很短暫地退出戰場。
基本資料
[編輯]- 機長:5.73米
- 翼展:8米
- 機高:3.2米
- 空重:500公斤
- 載重:700公斤
- 翼面積:21.46平方米
- 發動機:1俱9汽缸風冷式發動機(馬力=130匹)
- 最快時速:187公里/小時
- 昇限:6250米
- 航程:516公里
- 武裝:1挺7.7毫米口徑維克斯機槍
- 乘員:1人
設計
[編輯]三翼戰鬥機採用了小狗式戰鬥機的機身,再加上三對翼展相同的機翼,同時把發動機馬力由小狗式的80匹增強至130匹,這樣得到更好的空中格鬥能力和爬升能力,而由於發動機馬力也跟着增加,三翼戰鬥機的速度並未因此而減慢,相反還比敵機要快。
1916年5月28日,索普威思的首席試飛員哈里·霍克駕駛三翼戰鬥機的原型機試飛,飛機昇空不到3分鐘就做出三次翻滾,哈里·霍克評價道「前所未有的操縱感」。
三翼機的優點和缺點
[編輯]三翼機的優點是在發動機馬力不大時以多翼面來產生大昇力,令飛機的轉彎能力增強也就是可以在小半徑轉彎,對戰鬥機來說即是有好的轉彎格鬥能力,但缺點就是迎風阻力增加而不利高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飛機發動機的馬力普遍增強,三翼機的優點不再突出,反而速度慢的缺點為人垢病,故之後幾乎再無國家推出三翼機。
三翼雖未完全但卻較好解決了當時普遍存在的斷翼問題。一戰飛機普遍以木質框架敷以帆布張力蒙皮,在轟炸、偵查時尚無大的問題,但作為戰鬥機使用時,飛行員在緊急情況下本能的做大幅機動,甚至不惜將飛機陷入尾旋以躲避敵機,木框布蒙皮結構經常在大幅機動時,從翼梁根部折斷,各國均有王牌飛行員因此喪生,為此各國都在尋找解決方法,增加機翼張線也是一法但增加了風阻。採用三翼的動機,是在力學上,三片短翼在總翼面積與單、雙翼相同時,同過載下,翼梁根部受的扭矩更低。一戰後飛機速度提高,機翼結構普遍轉向木框架、前緣木蒙皮後緣布蒙皮,至金屬框架半木半布蒙皮,木蒙皮的使用同時改善了高速時布蒙皮振顫問題、和過載時分擔了大梁扭力,此後三翼因過於複雜,並且上、下翼分別阻擋了上下方視線,遂不再採用。
實戰
[編輯]1916年7月,三翼戰鬥機的原型機被送往在法國敦克爾克的英國海航基地接受測試,在敦克爾克不到15分鐘就昇空迎敵,表現良好而得到海航的訂單,原本英國陸航也下了50架三翼機的訂單但之後全部讓給了海航,英國陸航反而之後選擇了法國斯柏特S-VII戰鬥機。
英國海航的第1、第8、第9、第10、第11和第12中隊從1917年2月開始都陸續裝備了三翼戰鬥機,1917年4月雖然被稱為「血腥四月」,協約國戰機傷亡慘重但三翼戰鬥機是例外,交戰雙方都發現,三翼戰鬥機除了有良好的格鬥和爬升能力,其速度也比其主要對手也就是德軍信天翁D戰鬥機要快,以至德軍飛行員只要見到是三翼機都會逃走,著名的德軍空戰英雄紅男爵里希特霍芬(當時駕駛一架紅色的信天翁D戰鬥機)曾說道「三翼戰鬥機是最好的協約國戰機」,1917年6月,一架三翼戰鬥機被德軍拿到並進行研究,在德國人方面隨即有34種三翼戰鬥機設計出現但最終只有一種獲採用,就是福克Dr.I戰鬥機,隨着德國人也推出自己的三翼戰鬥機和其公司也推出新式的駱駝式戰鬥機,再加上三翼戰鬥機自己本身的缺點(例如:火力只有一挺機槍,三翼戰鬥機的維修不容易),三翼戰鬥機在該年夏天退役,總計三翼戰鬥機在這半年的參戰是光輝而短暫。
三翼戰鬥機在法國
[編輯]一個駐敦克爾克的法國海軍中隊有17架三翼戰鬥機,1917年2月16日,該中隊的三翼戰鬥機首次參加空戰,直至1918年1月,該中隊還有7架三翼戰鬥機。
三翼戰鬥機在俄羅斯/蘇聯
[編輯]一架編號為N5486的三翼戰鬥機被送往俄羅斯做測試,俄國人為了該機能在雪地上昇降而在其起落架加上滑雪板,該機在十月革命後被蘇聯紅軍拿到並作為教練機,現在該機仍在莫尼諾中央空軍博物館。
使用國家
[編輯]參考書目
[編輯]- 第一次世界大戰軍機裝備全史(1917-1918),陶力著,吉林文化出版社,ISBN 978-7-5472-29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