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產力組織
外觀
類型 | 組織 |
---|---|
總部 | 日本東京 |
會員 | 20個地區 |
官方語言 | 英語 |
秘書長 | Dr. AKP Mochtan |
網站 | 亞洲生產力組織 |
亞洲生產力組織(英語: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縮寫APO)是一個亞太地區的國際組織,以提高生產力為目的。該組織根據一份1961年簽訂的政府間協議設立[1],旨在通過生產力的提升促進亞太地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現有20個成員國家或地區[3]。APO的戰略重點有3個,分別是振興中小企業、促進地區發展、提升創新主導的生產力,以及普及綠色生產力;除此之外,也致力加強各國生產力機構的合作[4]。主要任務也包含培養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的組織和人才[5]。亞洲生產力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有着經協議簽署的官方諮商關係[6]。現任秘書長是2019年9月就任的Dr. AKP Mochtan[7]。
成立
[編輯]1959年的第1屆亞洲生產力圓桌會議上提出了在亞洲建立生產力組織的設想[8],亞洲生產力組織於1961年5月11日正式成立[9]。
成員國家或地區
[編輯]加入APO的國家或地區須為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ESCAP)的成員[10],APO成員在相互合作精神下共享提高生產力的知識、信息與最佳實踐[11]。
- 中華民國(臺灣) 1961
- 印度 1961
- 日本 1961
- 大韓民國(南韓) 1961
- 尼泊爾 1961
- 巴基斯坦 1961
- 菲律賓 1961
- 泰國 1961
- 英屬香港 1963 (1997因回歸 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出)
- 伊朗 1965
- 斯里蘭卡 1966
- 印度尼西亞 1968
- 新加坡 1969
- 孟加拉 1982
- 馬來西亞 1983
- 斐濟 1984
- 蒙古國 1992
- 越南 1996
- 老撾 2002
- 柬埔寨 2004
- 土耳其 2020
與其他組織的關係
[編輯]在工作開展方面,APO與下列國際組織和大學進行過合作:
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所[13]、慶應義塾大學[14]、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獨立行政法人國際協力機構(JICA)[15]、株式會社國際協力銀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16]、康奈爾大學[17]、科倫坡計劃[18]、世界銀行、東南亞國家聯盟
活動
[編輯]參見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Wiktor, Christian L. Multilateral Treaty Calendar.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8-03-26: 726 [2016-12-10]. ISBN 90-411-0584-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3) (英語).
- ^ 國際組織司. 亞洲生產力組織(APO). 中華民國外交部. 2016-04-22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0) (中文(臺灣)).
「亞洲生產力組織」(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APO)成立於1961年,總部設在日本東京,旨在透過生產力的提升,促進亞太地區社會經濟之永續發展。
- ^ Member Economies. 亞洲生產力組織.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8) (英語).
- ^ Overview. 亞洲生產力組織.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9) (英語).
- ^ 5.0 5.1 Hitchens, David M.W.N.; Clausen, Jens; Fichter, Klau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Benchmarks: Best Practice Experiences from America, Japan and Europe.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12-12-06: 244 [2016-12-10]. ISBN 978-3-642-584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3) (英語).
- ^ https://www.ilo.org/resource/agreement-between-international-labour-organisation-and-asian-productivity
- ^ Secretary-General. 亞洲生產力組織.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9) (英語).
- ^ 佐藤, 仁; 下村, 恭民. The Rise of Development Donors in Asia. Routledge. 2013-05-07: 44 [2016-12-10]. ISBN 978-1-136-22169-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2) (英語).
- ^ History. 亞洲生產力組織.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8) (英語).
- ^ PART XVI Final Provisions - THE CONVENTION ON THE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亞洲生產力組織. 馬尼拉. 1961-04-14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21) (英語).
This Convention shall be open for accession by any Asian Government which is a member of the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Far East of the United Nations.
- ^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Compendium of Best Practice Case Studies in Asia (PDF). 2004 [2016-12-10]. ISBN 92-833-7034-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12-11) (英語).
- ^ Directories. 亞洲生產力組織.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3) (英語).
- ^ APO-ADBI to collaborate on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PDF). 亞洲生產力組織. 2013-08-21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7-05) (英語).
- ^ 野村, 浩二. APO Productivity Database. KojiN.org. 慶應大學.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10) (英語).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APO) and Keio Economic Observatory (KEO), Keio University, have launched productivity measurement projects in 2007.
- ^ Takashi Tajima. 45th SESSION of the APO GOVERNING BODY MEETING. 亞洲生產力組織. 科羅萊武. 2003-09-05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31) (英語).
- ^ Global Agro-Industries Forum in 2008. 新德里: 亞洲生產力組織. 2008-04-11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7-10) (英語).
- ^ The Asia Executive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Program. 康奈爾大學.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7) (英語).
The Asia Executive Agribusiness Management Program was created through a collaboration of the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 (APO) and the Cornell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Food, Agriculture and Development (CIIFAD)
- ^ cpsecretariat. Training Course for Women on Manage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Agro-processing Enterprises,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sation (APO). 科倫坡計劃. 2011-07-24 [2016-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4) (英語).
Recognising the need for training, the Colombo Plan and the 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sation (APO) collaborated to implement the training course on Manage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Agro-processing Enterprises for Women in Makassar, Indonesia for trainers.
外部連結
[編輯]以下包括部分APO成員國內的對應機構。
- 亞洲生產力組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英文)
- 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台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繁體中文)
-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繁體中文)
- 印度生產力委員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英文)
- 伊朗國家生產力組織 (波斯文)
- 日本生產性本部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日語)
- 大韓民國生產力中心(韓國) (韓文)
- 老撾中小企業促進與發展辦公室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老撾文)
- 馬來西亞生產力組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英文)
- 巴基斯坦國家生產力組織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英文)
- 菲律賓發展學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英文)
- 新加坡SPRING (英文)
- 斯里蘭卡國家生產力秘書處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英文)
- 泰國生產力協會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泰文)
- 越南國家生產力協會 (越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