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世界遺產列表
外觀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年制訂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世界遺產是指對全人類有重要文化或自然價值的遺產項目[1]。西亞國家伊朗於1975年2月26日簽署成為《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因此該國的歷史遺址有資格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截至2024年,伊朗共有28項世界遺產被核准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其中包括26項文化遺產和2項自然遺產。[2]
1979年10月,世界遺產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埃及的開羅和盧克索舉行,伊朗的恰高·佔比爾遺址、波斯波利斯以及伊瑪目廣場在這場會議上入選《世界遺產名錄》。[3]之後,位於西阿塞拜疆省的塔赫特蘇萊曼考古遺址於2003年入選《世界遺產名錄》。[4]目前,伊朗最新入選的世界遺產為2024年於世界遺產委員會第四十六次會議入選的埃克巴坦那。
遺產名單
[編輯]以下表格中列出各項世界遺產的信息:
- 名稱:世界遺產委員會所訂名稱
- 地點:所在的省份及縣或城市
- 評定標準:標準(i)至(vi)是文化遺產,(vii)到(x)是自然遺產,同時符合文化和自然遺產標準的叫「雙重遺產」[5],列表順序按年份排列。
- 面積:遺產所佔據的面積
- 入選年份/申報年份:遺產獲入選或申報名錄的年份
- 簡介:遺產簡介
- 編碼:世界遺產官網上的編碼
另外文代表文化遺產,自代表自然遺產,自文代表雙重遺產,()內羅馬數字表示入選標準[5]。
截至2024年,伊朗境內共有28項世界遺產(包括文化遺產26項和自然遺產2項)。
名稱 | 圖片 | 地點 | 評定標準 | 面積(公頃/英畝) | 入選年份 | 簡介 | 編碼 |
---|---|---|---|---|---|---|---|
伊朗的亞美尼亞修道院群 | 東阿塞拜疆省、西阿塞拜疆省 38°58′44″N 45°28′24″E / 38.97889°N 45.47333°E |
文 (ii), (iii), (iv) | 緩衝區:655.0122(1,618.570) |
129.2819(319.463)2008年 | 詳情
亞美尼亞修道院群分佈於伊朗的西北部,由三座亞美尼亞基督教堂,即聖塔迪烏斯修道院、聖斯特帕諾斯修道院以及佐佐教堂組成。其中,最古老的聖塔迪烏斯修道院建於公元7世紀,其展示了亞美尼亞建築和裝飾傳統方面的突出價值。該地區與周邊的其他文化,如拜占庭帝國、東正教與波斯的交流也體現在修道院的建築風格當中。同時,修道院群也代表着亞美尼亞東南邊緣地區最後的古老文化遺蹟。[6] |
126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巴姆古城 | 克爾曼省巴姆縣 29°07′01″N 58°22′00″E / 29.11694°N 58.36667°E |
文 (ii), (iii), (iv), (v) | 不適用 | 2004年 | 詳情
巴姆地處伊朗高原東南邊緣的沙漠環境中。起源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到公元前4世紀的波斯阿赫美尼德王朝。其處於重要的貿易路線十字路口,以生產絲綢和棉製服裝聞名於世。公元7世紀到公元11世紀時,巴姆古城達到鼎盛時期。此外,巴姆古城也保留了一些伊朗最早使用地下灌溉渠的證據,還是使用本地的泥土技術修建中世紀要塞城鎮的代表性範例。[7] |
12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貝希斯敦銘文 | 克爾曼沙汗省克爾曼沙赫 34°23′18″N 47°26′12″E / 34.38833°N 47.43667°E |
文 (ii), (iii) | 緩衝區: 361(890) |
187(460)2006年 | 詳情
貝希斯敦位於連接伊朗高原和美索不達米亞的古商路上,擁有從史前時期到米堤亞、阿契美尼德、薩桑、伊卡哈尼德時代的遺蹟。這一處考古遺蹟中最主要的紀念物就是公元前521年大流士一世為紀念其執掌波斯王朝而下令建造的有淺浮雕和楔形文字銘文的紀念碑。大流士的淺浮雕雕像展現出統治者的姿態,手持弓箭,腳踏仰臥在他面前的一個人的胸部。傳說那個被大流士踩在腳下的人叫高墨達,是一個米堤亞巫師。他覬覦王位而行刺卻使大流士掌握了權力。在淺浮雕下面和四周有1200行銘文,記載了公元前521年至520年大流士與那些試圖分裂帝國的各統治者交戰的歷史。銘文用三種文字寫成。最古老的是埃蘭語文本,講述了關於國王和反叛者的傳說。其後是巴比倫版的類似傳說。銘文的最後一部分非常重要,這是大流士第一次用古波斯語言記錄他的豐功偉績,也是已發現的唯一一份能夠證明大流士重建了帝國的重要阿契美尼德文本。它還體現了波斯帝國地區在紀念性藝術與文學發展方面的相互影響。這裏還有米堤亞、阿契美尼德及後阿契美尼德時期的遺蹟。[8] |
12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梅滿德文化景觀 | 克爾曼省沙赫里·巴巴克縣 30°10′05″N 55°22′32″E / 30.16806°N 55.37556°E |
文 (v) | 緩衝區: 7,024.65(17,358.3) |
4,953.85(12,241.2)2015年 | 詳情
梅滿德是伊朗中部山脈南端終點谷底盡頭孤立的半沙漠地區。居民是從事農牧業的半游牧民族。他們在山區牧場放牧,春秋兩季住在山區臨時定居點裏,冬季則住在山谷底部在軟岩(卡瑪爾凝灰岩)上鑿出的窯洞裏,這種窯洞在乾旱的沙漠地區非常罕見。這一文化景觀呈現了一套過去曾經非常普遍的游牧系統,主要是為了適應人的遷移,而不是動物的遷徙。[9] |
142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豪拉曼/烏拉瑪納特文化景觀 | 克爾曼沙汗省、庫爾德斯坦省 35°06′27″N 46°28′40″E / 35.10750°N 46.47778°E |
文 (iii),(v) | 緩衝區: 303,623(750,270) |
106,307(262,690)2021年 | 詳情
處在偏遠山區的豪拉曼/烏拉瑪納特景觀展現了豪拉曼人的傳統文化,這個庫爾德農牧部落自公元前3000年以來一直居住在這裏。該遺產地位於伊朗西部邊陲庫爾德斯坦省和克爾曼沙赫省的扎格羅斯山脈腹地,由兩部分組成:庫爾德斯坦省的山谷中東部(扎韋魯德和塔赫特)和克爾曼沙赫省的山谷西部 (拉洪)。這裏的居民幾千年來生活在惡劣的山地環境中,居住方式逐漸與之相適應。半游牧的豪拉曼人隨着季節變化在高低和低地之間遷移,梯級陡坡上的規劃和建築、干石梯田上的種植、牲畜養殖和季節性垂直遷徙是當地文化和生活的顯著特徵。石器、洞穴與岩居、土丘、永久和臨時定居點的遺蹟、作坊、墓地、古道、村莊、堡壘等等證明了他們從未間斷地生活在這片極具生物多樣性和地域特性的地區。遺產地中包括的12個村莊體現了豪拉曼人數千年來因應山區生產用地稀缺而採取的措施。[10] |
164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貢巴德·卡武斯高塔 | 戈勒斯坦省貢巴德卡武斯 37°15′29″N 55°10′08″E / 37.25806°N 55.16889°E |
文 (i), (ii), (iii), (iv) | 緩衝區: 17.8551(44.121) |
1.4754(3.646)2012年 | 詳情 |
139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古列斯坦宮 | 德黑蘭省德黑蘭 35°40′47″N 51°25′13″E / 35.67972°N 51.42028°E |
文 (ii), (iii), (iv) | 5.3(13) 緩衝區:26.2(65) |
2013年 | 詳情 |
142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盧特沙漠 | 克爾曼省、錫斯坦和俾路支斯坦省 30°12′58″N 58°50′20″E / 30.21611°N 58.83889°E |
自 (vii), (viii) | 2,278,015(5,629,100) 緩衝區:1,794,134(4,433,400) |
2016年 | 詳情 |
15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法爾斯地區的薩珊王朝考古遺址 | 法爾斯省 29°46′39″N 51°34′14″E / 29.77750°N 51.57056°E |
文 (ii), (iii), (v) | 639.3(1,580) 緩衝區:12,715(31,420) |
2018年 | 詳情 |
156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伊斯法罕聚禮清真寺 | 伊斯法罕省伊斯法罕 32°40′11″N 51°41′07″E / 32.66972°N 51.68528°E |
文 (ii) | 2.0756(5.129) 緩衝區:18.6351(46.048) |
2012年 | 詳情 |
139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伊瑪目廣場 | 伊斯法罕省伊斯法罕 32°39′27″N 51°40′40″E / 32.65750°N 51.67778°E |
文 (i), (v), (vi) | 不適用 | 1979年 | 詳情 |
1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帕薩爾加德 | 法爾斯省 30°11′38″N 53°10′02″E / 30.19389°N 53.16722°E |
文 (i), (ii), (iii), (iv) | 緩衝區: 7,126.9702(17,611.127) |
159.65(394.5)2004年 | 詳情 |
11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波斯波利斯 | 法爾斯省 29°56′04″N 52°53′25″E / 29.93444°N 52.89028°E |
文 (i), (iii), (vi) | 12.5(31) | 1979年 | 詳情
波斯波利斯是古代阿契美尼德帝國的首都,興建於公元前518年。在美索不達米亞諸都城的啟發下,大流士一世在一塊兒無垠的半人工半天然台地上修建了一座擁有眾多宮殿的建築群。波斯波利斯古城遺址提供了許多關於古代波斯文明的珍貴資料,具有重要的考古價值。[11] |
1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被焚之城 | 錫斯坦和俾路支斯坦省 30°35′38″N 61°19′40″E / 30.59389°N 61.32778°E |
文 (ii), (iii), (iv) | 緩衝區: 2,200(5,400) |
275(680)2014年 | 詳情 |
145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謝赫薩菲·丁聖殿與哈內加建築群 | 阿爾達比勒省阿爾達比勒 38°14′55″N 48°17′29″E / 38.24861°N 48.29139°E |
文 (i), (ii), (iv) | 緩衝區: 13.0616(32.276) |
2.1353(5.276)2008年 | 詳情 |
134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舒什塔爾歷史水力系統 | 胡齊斯坦省 32°01′07″N 48°47′48″E / 32.01861°N 48.79667°E |
文 (i), (ii), (iv) | 緩衝區: 1,572.2009(3,884.993) |
240.4152(594.079)2009年 | 詳情 |
13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蘇丹尼耶 | 贊詹省蘇丹尼耶郡 36°26′07″N 48°47′48″E / 36.43528°N 48.79667°E |
文 (ii), (iii), (iv) | 790.146(1,952.49) 緩衝區:349.72(864.2) |
2005年 | 詳情 |
118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蘇薩 | 胡齊斯坦省 32°11′22″N 48°15′22″E / 32.18944°N 48.25611°E |
文 (i), (ii), (iii), (iv) | 350(860) 緩衝區:600(1,500) |
2015年 | 詳情 |
145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大不里士市集區 | 東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縣大不里士 38°04′53″N 46°17′35″E / 38.08139°N 46.29306°E |
文 (ii), (iii), (iv) | 28.9733(71.595) 緩衝區:75.4082(186.338) |
2010年 | 詳情 |
134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塔赫特蘇萊曼 | 西阿塞拜疆省 36°36′14″N 47°14′06″E / 36.60389°N 47.23500°E |
文 (i), (ii), (iii), (iv), (vi) | 10(25) 緩衝區:7,438(18,380) |
2003年 | 詳情 |
107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恰高·佔比爾 | 胡齊斯坦省 32°05′00″N 48°32′00″E / 32.08333°N 48.53333°E |
文 (iii), (iv) | 不適用 | 1979年 | 1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波斯園林 | 法爾斯省、禮薩呼羅珊省、亞茲德省、馬贊德蘭省及伊斯法罕省 | 文 (i), (ii), (iii), (iv), (vi) | 716.35(1,770.1) 緩衝區:9,740.02(24,068.1) |
2011年 | 詳情 |
137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伊朗縱貫鐵路 | 馬贊德蘭省、德黑蘭省和胡齊斯坦省 | 文 (ii), (vi) | 5,784(14,290) 32,755(80,940) |
2021年 | 詳情 |
158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波斯坎兒井 | 禮薩呼羅珊省、南呼羅珊省、亞茲德省、克爾曼省、中央省和伊斯法罕省 31°53′50″N 54°22′04″E / 31.89722°N 54.36778°E |
文 (iii), (iv) | 19,057(47,090) 緩衝區:351,343(868,190) |
2016年 | 詳情
在伊朗的乾旱地區,坎兒井這一古老水利系統使得農業和定居成為可能。坎兒井利用重力,將上遊河谷的水通過長達數千米的地下暗渠引到下游。構成這個水利系統的不僅有組成這一遺產地的11條坎兒井,還包括工人休息區,小水庫以及水磨坊。這種時至今日仍在實行的傳統管理方式,使當地得以可持續地平均分配和共享水源,是乾旱氣候下沙漠地帶傳統文化和文明的獨特證明。[13] |
15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亞茲德歷史城 | 亞茲德省亞茲德 31°53′50″N 54°22′04″E / 31.89722°N 54.36778°E |
文 (iii), (v) | 195.67(483.5) | 2017年 | 詳情 |
154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裏海希爾卡尼亞混合森林 | 戈勒斯坦省、馬贊德蘭省和吉蘭省 37°25′17.3″N 55°43′27.4″E / 37.421472°N 55.724278°E |
自 (ix) | 129,484.74(319,963.8) 緩衝區:177,128.79(437,694.8) |
2019年 | 詳情 |
158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波斯商隊驛站 | 全伊朗共56處 | 文 (ii), (iii) | 27.77(68.6) 緩衝區:3,283.32(8,113.3) |
2023年 | 詳情 |
166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埃克巴坦那 | 哈馬丹 34°48′23″N 48°30′58″E / 34.80639°N 48.51611°E |
文 (ii), (iii) | 2024年 | 詳情 |
1716 |
預備名單
[編輯]除已入選的世界遺產外,所有成員國也可以將國內的文物遺產項目提交至預選名單內,任何遺產在列入名錄前都必須先入選至預備名單裏。[14]截至2021年8月,伊朗共提交了61項遺產項目至預選名單內。[15] 另外文代表文化遺產,自代表自然遺產,自文代表雙重遺產,()內羅馬數字表示入選標準[5],表格背景顏色為 淡藍色 ,國名後打「*」,代表多國共同項目。
名稱 | 圖片 | 地點 | 評定標準 | 入選年份 | 簡介 | 編碼 |
---|---|---|---|---|---|---|
阿里·薩德爾岩洞 | 哈馬丹省 35°18′20″N 48°17′52″E / 35.30556°N 48.29778°E |
自 (vii), (viii), (ix) | 2007年 | 詳情 |
522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Arasbaran Protected Area | 東阿塞拜疆省 | 自 (vii), (viii), (ix), (x) | 2007年 | 詳情 |
521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Architecture of the historical settlements across the northern coasts of Persian Gulf (Siraf, Kong, Laft, Kish and Mokran) | 布什爾省、霍爾木茲甘省、錫斯坦和俾路支斯坦省 27°39′38″N 52°20′58″E / 27.66056°N 52.34944°E 26°35′34″N 54°56′23″E / 26.59278°N 54.93972°E 26°53′55″N 55°45′37″E / 26.89861°N 55.76028°E 25°27′54″N 60°34′59″E / 25.46500°N 60.58306°E |
文 (ii), (iii), (iv), (v), (vi) | 2021年 | 詳情 |
655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Asbads (windmill) of Iran | 禮薩呼羅珊省、錫斯坦和俾路支斯坦省 34°25′55″N 60°10′32″E / 34.43194°N 60.17556°E |
文 (i), (ii), (iv), (v) | 2017年 | 詳情 |
619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Bastam and Kharghan | 塞姆南省 | 文 (ii), (iii), (iv) | 2007年 | 詳情 |
519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Bazaar of Qaisariye in Laar | 法爾斯省拉爾 | 文 (i), (ii), (iii), (vi) | 2007年 | 詳情 |
519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Chega Sofla (Ritual Landscape of Chega Sofla) | 胡齊斯坦省 | 文 (i), (ii), (iii), (iv), (vi) | 2021年 | 詳情 |
654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阿剌模忒文化景觀 | 吉蘭省 | 自文 (ii), (iv), (v), (vi), (viii) | 2007年 | 詳情 |
52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Cultural Landscape of Kong Historic Port | 霍爾木茲甘省 | 文 (i), (ii), (iii), (iv), (v), (vi) | 2021年 | 詳情 |
655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達馬萬德山 | 德黑蘭省 | 自 (vii), (viii), (ix), (x) | 2008年 | 詳情 |
527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法拉什班德城區 | 法爾斯省 | 文 | 1997年 | 詳情 |
89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Ghaznavi- Seljukian Axis in Khorasan | 呼羅珊省 | 文 (i), (ii), (iii), (iv) | 2007年 | 詳情 |
52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Hamoun Lake | 錫斯坦和俾路支斯坦省 | 自 (vii), (viii), (ix), (x) | 2008年 | 詳情 |
527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Harra Protected Area | 霍爾木茲甘省 | 自 (vii), (viii), (ix), (x) | 2008年 | 詳情 |
527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Hegmataneh | 哈馬丹省 | 文 (i), (ii), (iii), (iv) | 2008年 | 詳情 |
527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席林堡歷史城區 | 克爾曼沙汗省 | 文 | 1997年 | 詳情 |
88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Hyrcanian Forests | 伊朗*東阿塞拜疆省 阿塞拜疆*阿斯塔拉區、連科蘭區 38°40′37″N 46°17′30″E / 38.67694°N 46.29167°E ~ 38°58′11″N 46°44′25″E / 38.96972°N 46.74028°E |
自 (ix), (x) | 2020年 | 詳情 |
648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伊瑪目禮薩聖陵 | 禮薩呼羅珊省馬什哈德 36°17′16″N 59°36′57″E / 36.28778°N 59.61583°E |
文 (i), (ii), (iii), (iv), (vi) | 2017年 | 詳情 |
619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伊朗高原中部的紡織業遺產 | 伊斯法罕省、亞茲德省、克爾曼省 32°38′19″N 51°40′06″E / 32.63861°N 51.66833°E |
文 (i), (ii), (iii), (iv) | 2017年 | 詳情 |
619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伊斯法罕聚禮清真寺 | 伊斯法罕省 | 文 | 1997年 | 詳情 |
88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吉羅夫特 | 克爾曼省 | 文 (ii), (iii), (v), (vi) | 2007年 | 詳情 |
52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Kaboud Mosque | 東阿塞拜疆省大不里士 | 文 (i), (ii), (iii), (iv) | 2007年 | 詳情 |
52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Kerman Historical-Cultural Structure | 克爾曼省 | 文 (i), (ii), (iii), (iv), (vi) | 2008年 | 詳情 |
527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Khabr National Park and Ruchun Wildlife Refuge | 克爾曼省 56°2′38″N 28°25′59″E / 56.04389°N 28.43306°E - 56°56′38″N 28°28′59″E / 56.94389°N 28.48306°E |
自 (vii), (viii), (ix), (x) | 2007年 | 詳情 |
521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Khorramabad Valley | 洛雷斯坦省霍拉馬巴德 | 文 (i), (iii), (iv), (v) | 2007年 | 詳情 |
52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Kuh-e Khuaja | 錫斯坦和俾路支斯坦省扎博勒 | 文 (ii), (iii), (iv) | 2007年 | 詳情 |
518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伊朗古樹 | 亞茲德省、錫斯坦和俾路支斯坦省、南呼羅珊省、厄爾布爾士省、北呼羅珊省、德黑蘭省、塞姆南省、伊斯法罕省、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里省、加茲溫省、霍爾木茲甘省、馬贊德蘭省、中央省、克爾曼省、布什爾省、法爾斯省 | 自 (vii), (ix) | 2021年 | 詳情 |
655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Monastery of St. Amenaprkich (New Julfa Vank) | 伊斯法罕省 32°38′06″N 51°39′21″E / 32.63500°N 51.65583°E |
文 (ii), (iii), (vi) | 2019年 | 詳情 |
638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納克什魯斯塔姆和納克什拉賈卜 | 法爾斯省馬夫達沙特 | 文 | 1997年 | 詳情 |
89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Natural-Historical Complex / Cave of Karaftoo | 庫爾德斯坦省 46°51′39″N 36°16′31″E / 46.86083°N 36.27528°E |
自文 (ii), (iii), (iv), (v), (vii), (x) | 2017年 | 詳情 |
619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Persepolis and other relevant buildings | 法爾斯省馬夫達沙特 | 文 (ii), (iv), (vi) | 2007年 | 詳情 |
518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Persian Caravanserai | 禮薩呼羅珊省、伊斯法罕省、亞茲德省 36°15′59″N 60°39′19″E / 36.26639°N 60.65528°E |
文 (ii), (iii), (iv), (v), (vi) | 2017年 | 詳情 |
619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格什姆島 | 霍爾木茲甘省 27°00′26″N 15°55′56″E / 27.00722°N 15.93222°E - 27°30′26″N 15°15′56″E / 27.50722°N 15.26556°E |
自 (vii), (viii), (ix), (x) | 2007年 | 詳情 |
52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撒巴蘭 | 阿爾達比勒省 38°15′00″N 47°55′00″E / 38.25000°N 47.91667°E |
自 (vii), (viii), (ix) | 2007年 | 詳情 |
521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Salt Domes of Iran | 法爾斯省、布什爾省、霍爾木茲甘省、庫姆省、贊詹省 26°37′6″N 55°29′34.9″E / 26.61833°N 55.493028°E |
自 (vii), (viii) | 2017年 | 詳情 |
619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Serial Nomination of Tehrans' Modern Architectural Heritage | 德黑蘭 35°40′23″N 51°25′14″E / 35.6731°N 51.4205°E |
文 (ii), (iii), (iv) | 2021年 | 詳情 |
654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Sheikh Ahmad-e Jām Khaneghah and Mausoleum Complex (Mazar-e Jām) | 呼羅珊省 60°15′30″N 34°35′47″E / 60.25833°N 34.59639°E - 61°0′30″N 34°35′47″E / 61.00833°N 34.59639°E |
文 (ii), (iii), (iv) | 2021年 | 詳情 |
655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舒什 | 胡齊斯坦省 | 文 | 1997年 | 詳情 |
89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Silk Route (Also as Silk Road) | 呼羅珊省 | 文 (i) | 2008年 | 詳情 |
526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錫亞勒克台型遺址 | 伊斯法罕省 | 文 | 1997年 | 詳情 |
90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aq-e Bostan | 克爾曼沙汗省 | 文 (i), (ii), (iii), (iv) | 2007年 | 詳情 |
518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he Collection of Historical Bridges | 洛雷斯坦省 | 文 (i), (ii), (iii) | 2008年 | 詳情 |
527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he Complex of Izadkhast | 法爾斯省 | 文 (i), (ii), (iii), (iv) | 2007年 | 詳情 |
52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he Cultural-Natural Landscape of Ramsar | 馬贊德蘭省拉姆薩爾 | 自文 (iii), (iv), (vii), (x) | 2007年 | 詳情 |
52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he Great Wall of Gorgan | 戈勒斯坦省 | 文 (i), (ii), (iii), (iv), (v) | 2017年 | 詳情 |
619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馬蘇萊古城 | 吉蘭省馬蘇萊 | 文 (ii), (iii), (iv), (v) | 2007年 | 詳情 |
52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梅博德古城 | 亞茲德省梅博德 | 文 (i), (ii), (iii), (iv), (v) | 2007年 | 詳情 |
519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he Historical Port of Siraf | 布什爾省 | 文 (v) | 2007年 | 詳情 |
519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he Historical Texture of Damghan | 塞姆南省 | 文 (ii), (iii), (iv), (v) | 2007年 | 詳情 |
520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he Historical Village of Abyaneh | 伊斯法罕省 | 文 (ii), (iii), (iv) | 2007年 | 詳情 |
519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he Historical–Cultural Axis of Fin, Sialk, Kashan | 伊斯法罕省 | 文 (i), (ii), (iii), (iv), (vi) | 2007年 | 詳情 |
518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he Natural-Historical Landscape of Izeh | 胡齊斯坦省 | 文 (i), (ii), (iii), (iv), (v), (vi) | 2008年 | 詳情 |
526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he Persian House in Central plateau of Iran | 亞茲德省、伊斯法罕省 33°58′30″N 51°26′27″E / 33.97500°N 51.44083°E |
文 (ii), (iv), (v), (vi) | 2017年 | 詳情 |
620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he Zandiyeh Ensemble of Fars Province | 法爾斯省設拉子 | 文 (vi) | 2008年 | 詳情 |
527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Touran Biosphere Reserve | 塞姆南省 | 自 (x) | 2008年 | 詳情 |
527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德黑蘭大學 | 德黑蘭 35°42′13.53″N 51°23′42.22″E / 35.7037583°N 51.3950611°E |
文 (ii), (vi) | 2017年 | 詳情 |
62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瓦利亞斯大街 | 德黑蘭 35°39′33″N 52°23′51″E / 35.65917°N 52.39750°E - 35°48′24″N 52°23′51″E / 35.80667°N 52.39750°E |
文 (ii), (iii), (iv) | 2019年 | 詳情 |
638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
Zozan | 呼羅珊省 | 文 (ii), (iii), (iv) | 2007年 | 詳情 |
52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參考資料
[編輯]- ^ The World Heritage Convention. UNESCO. [2016-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23).
- ^ World Heritage Centre. Iran. UNESCO.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1).
- ^ WH Committee: Report of 3rd Session, Cairo 1979. [2021-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1).
- ^ Report of the 27th Session of the Committee. UNESCO. [10 August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2).
- ^ 5.0 5.1 5.2 The Criteria of Selection. UNESCO. [2016-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2).
- ^ World Heritage Centre. Armenian Monastic Ensembles of Iran. UNESCO. [202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6).
- ^ World Heritage Centre. Bam and its Cultural Landscape. UNESCO. [202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2).
- ^ World Heritage Centre. Bisotun. UNESCO. [202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7).
- ^ World Heritage Centre. Cultural Landscape of Maymand. UNESCO. [202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11).
- ^ World Heritage Centr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awraman/Uramanat. UNESCO. [202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02).
- ^ Persepolis. [2024-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5).
- ^ World Heritage Centre. Tchogha Zanbil. UNESCO. [2022-0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 ^ World Heritage Centre. Persian Qanat. UNESCO. [2021-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7).
- ^ Tentative Lists. UNESCO. [2010-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1).
- ^ World Heritage Centre. Tentative Lists - Iran, Islamic Republic of. UNESCO. [2021-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