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俄法戰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俄法戰爭
拿破崙戰爭的一部分

從上至下,從左至右:路易·勒熱英語Louis-François Lejeune筆下的博羅金諾戰役阿爾布雷希特·亞當英語Albrecht Adam筆下的莫斯科大火普里亞尼希尼科夫英語Illarion Pryanishnikov筆下法軍撤退的場景;奧古斯特·拉菲英語Auguste Raffet筆下考納斯戰役中的內伊元帥
日期1812年6月24日-12月14日
(5個月2周又6天)
地點
結果

俄方獲勝[2]

參戰方
法蘭西第一帝國 法蘭西帝國
 俄羅斯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俄羅斯帝國 亞歷山大一世
俄羅斯帝國 米哈伊爾·庫圖佐夫
俄羅斯帝國 巴克萊·德托利
俄羅斯帝國 彼得·巴格拉季昂 
俄羅斯帝國 本尼格森伯爵
俄羅斯帝國 帕維爾·奇恰戈夫
俄羅斯帝國 米拉多維奇英語Mikhail Miloradovich
俄羅斯帝國 馬特維·普拉托夫英語Matvei Platov
俄羅斯帝國 亞歷山大·托馬索夫英語Alexander Tormasov
俄羅斯帝國 彼得·維特根施泰因
兵力
大軍團
約 600,000人[3]
俄羅斯帝國陸軍
常備軍:623,000人[4]
最高:近900,000(包括民兵)[3]
傷亡與損失

400,000–484,000人

410,000人

  • 210,000人死亡[10]
  • 150,000人受傷[11]
  • 50,000人逃亡[11]
總軍人和平民死亡:
約100萬人[12]

俄法戰爭,亦稱俄衛國戰爭1812愛國者戰役拿破崙征俄戰爭,是拿破崙戰爭的一部分,為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侖一世在1812年對俄羅斯帝國展開的軍事攻勢,旨在迫使對方參與大陸封鎖圍堵英國。拿破崙被列作世界史內最血腥的軍事活動之一[13]。該戰事法軍雖然成功佔領莫斯科,卻因其龐大的人命死亡數字而備受矚目:雙方在持續不足六個月時間裏,有將近百萬的兵卒和平民死亡[14][15],最後因後勤不足,以法國方面撤退而令俄國追擊下,獲得戰略勝利而告一段落[16]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就是描繪這場戰爭。

背景

[編輯]
1812年法俄戰爭前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勢力範圍

1812年,拿破侖一世在歐洲大陸獲得了空前的軍事勝利,法國佔領了幾乎整個意大利德意志地區(成立了受法國控制的萊茵邦聯),擊敗了歐洲強國奧地利,大敗普魯士,控制了西班牙荷蘭等地。為了獲得整個歐洲的霸權,讓當時的法國的死敵、海上帝國英國臣服,法國聯合其他歐洲大國發起了「大陸封鎖」政策,但俄國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且對法國的擴張存有強烈的戒心,所以在參加法國的大陸封鎖一段時間後退出了和法國的聯盟,也不願配合對英國的經濟封鎖,英國的商品因此經由俄羅斯源源不絕地進入歐洲大陸,俄國因此成為歐洲大陸阻止拿破侖爭奪歐洲霸權的中堅力量。俄國的敵對行為招致拿破侖的憤怒,並萌生通過戰爭迫使俄國投降的念頭。

從1811年開始,為了準備入侵俄國,拿破崙的軍事和外交政策有越來越強的針對性。1812年春,法國分別同普魯士和奧地利結成短暫的軍事同盟。根據盟約,為了對俄作戰,普軍2萬人,奧軍3萬人歸拿破崙指揮。法國的其它附庸國政府也開始訓練遠征俄國的軍隊。在這一年,拿破侖準備了空前強大的軍隊,其控制的由歐洲各民族組成的軍隊總數達到約120萬人,其中一半用於進攻俄國。

俄國在獲悉法國即將入侵的消息後,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備戰,包括加強軍隊和預防戰時孤立無援的措施。在外交方面,俄國也有所建樹,1812年4月,俄國同瑞典締結盟約,規定雙方共同行動,反對法國。戰爭爆發後,俄英締結了和約,結束同土耳其的戰爭,對俄國來說,和英國這個海上帝國結盟是政治上的巨大勝利。

1812年夏,拿破崙集結軍隊61萬,分為三路,其中中路由其親自帶領指揮,這支龐大的軍隊被拿破崙稱為「大軍團」,大軍團在法國控制的華沙公國集結,6月24日,渡過涅曼河,向俄國不宣而戰,這場為了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爆發了。

戰前兩軍實力對比

[編輯]

法國和俄國兩國戰前的軍事力量對比:

法國:作戰兵力61萬,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分3個集團,共44.4萬人,940門火炮;第二梯隊17萬人,432門火炮;

俄國:西部邊境軍隊共24萬,後增至63萬,分3個集團,火炮942門。

戰爭進程

[編輯]

戰爭開始時,俄國由於防守薄弱,只有兵力約24萬人,不足以抵抗在此前歐洲無敵的拿破崙軍隊。巴克萊·德托利接任指揮官後採取了撤退堅壁清野的策略,並沿途放火,實行焦土政策,把法軍途經之處燒得一乾二淨,這一步打亂了拿破崙速戰速決的原計劃,也令拿破崙原本想邊作戰邊搶奪補給的計劃泡湯。拿破崙只好深入俄國境內,期望能佔領俄國第一大城市莫斯科,然後讓俄國投降,以簽署對自己有利的條約和獲得食糧。

進入俄國

[編輯]

1812年6月13日,法軍越過涅曼河進入俄國境內[16]。法軍進入俄國腹地後,遇到俄國軍民的有效抵抗,尤其是戰爭開始後不久,俄國的天氣很快進入了秋冬天氣,寒冷的俄國曠野讓遠道而來的法國士兵水土不服,而俄軍在撤退的時候堅壁清野,法國軍隊的士氣開始動搖。法軍一直到9月份才與俄軍接觸[16]

博羅金諾戰役

[編輯]
博羅金諾戰役 Franz Roubaud繪

拿破崙親自領導的中央法軍在渡過尼曼河時有將近286,000人,但在戰役開始之初卻只剩下161,475人,大多數的士兵死於飢餓和疾病。俄軍不斷地後退,使沙皇撤換巴克萊·德托利伯爵。新任俄軍統帥米哈伊爾·庫圖佐夫在距離莫斯科約125公里處建立了防禦陣地。他在博羅金諾村旁選了一片非常適合防守的土地,從9月3日起加強防禦工事。

莫斯科大火1812年9月

9月7日,法軍跟負責防守的俄軍在莫斯科前方的博羅金諾發生了激烈的戰鬥。最後俄軍全軍撤退。庫圖佐夫決定放棄莫斯科,俄軍帶走所有糧食且釋放監獄的囚犯[16],由最後一批撤離的士兵放火燒城。等到法軍攻入克里姆林宮時,莫斯科已經是一片焦土的空城了。

法軍撤退開始‧俄國追擊

[編輯]

法軍攻佔莫斯科後,拿破崙明白情況不利,曾向俄國提議停戰,卻未獲答覆[16]。這時寒冷的冬季已經來臨,前線飄雪,法軍過分深入,補給線又太長。拿破崙在10月19日終於下令撤退,沿路往西撤退。等到法軍開始撤退後,俄軍主力蠢蠢欲動,緊跟法軍後方。但不派出主力跟法軍交戰,只用哥薩克騎兵、游擊隊埋伏騷擾法軍[16]

別列津納河戰役

[編輯]
別列津納河戰役,俄法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

11月底法軍穿越別列津納河時,被俄軍砲擊,死傷慘重。11月29日晨,維克多的後衛部隊過橋之後,立即將橋焚毀,這才逃離了俄軍的追殺。完成在俄國法軍全線的大撤退。法軍撤退到華沙後,原本60多萬的大軍已經剩下不到6萬人[16]

戰爭影響

[編輯]

俄法戰爭對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拿破崙帝國因為戰敗而分崩離析,其建立的歐洲秩序很快就被逆轉,並遭到毀滅性打擊,很多法國佔領的領土發生民族獨立運動。拿破崙本人也因為戰敗而退位,被放逐到意大利沿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2]。通過俄法戰爭和後來的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一世的軍事和政治生涯就此終結。

相關作品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Zamoyski 2004,第87頁.
  2. ^ 2.0 2.1 von Clausewitz, Carl (1996). The Russian campaign of 1812. Transaction Publishers. Introduction by Gérard Chaliand, VII. ISBN 1-4128-0599-6
  3. ^ 3.0 3.1 Riehn 1991,第50頁.
  4. ^ 4.0 4.1 4.2 Bodart 1916,第126–127頁.
  5. ^ 5.0 5.1 Lentz 2004,vol. 2.
  6. ^ 6.0 6.1 Clodfelter 2008,第163頁.
  7. ^ 7.0 7.1 7.2 7.3 Clodfelter 2008,第175頁.
  8. ^ 8.0 8.1 8.2 Bodart 1916,第127頁.
  9. ^ Zamoyski 2005, p. 536
  10. ^ Bogdanovich, "History of Patriotic War 1812", Spt., 1859–1860, Appendix, pp. 492–503.
  11. ^ 11.0 11.1 Bodart 1916,第128頁.
  12. ^ Zamoyski 2004,第536頁.
  13. ^ Grant, R. G. Battle: A Visual Journey Through 5,000 Years of Combat. New York : DK Pub. 2009: 212–213 [18 April 2021]. ISBN 9780756655785. 
  14. ^ North, Jonathan. Napoleon's Army in Russia: The Illustrated Memoirs of Albrecht Adam, 1812. Pen and Sword. December 31, 1990 [2022-07-30]. ISBN 978147381658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6) –透過Google Books. 
  15. ^ Zamoyski, Adam. Moscow 1812: Napoleon's Fatal March. London: HarperCollins. 2004: 536 [17 April 2021]. ISBN 978-0-00-712375-9. 
  16. ^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國防通識(三)》編著/徐為中,出版/泰宇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日/2007年7月,ISBN 978-986-6942-29-7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