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元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元偉(?—?),字猷道,一字子猷,一度改姓拓跋氏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後裔,西魏濮陽王元順之子,北魏宗室,西魏、北周官員。

生平

[編輯]

元偉的曾祖拓跋忠是北魏尚書左僕射、城陽王,祖父元盛是北魏通直散騎常侍、城陽公。父親元順以左衛將軍的身份隨從魏孝武帝元修西遷關中,拜官中書監、雍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封濮陽王[1][2]

元偉從小好學,有文才,二十歲左右被授予員外散騎侍郎,因為有侍從的功勞,獲賜爵高陽縣伯。大統初年,元偉出任伏波將軍度支郎中,兼領太子舍人。大統十一年(545年),元偉升任太子庶子,兼領兵部郎中,很快出任東南道行台右丞。大統十六年(550年),元偉進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因為是北魏宗室,進爵南安郡王,食邑五百戶。大統十七年(551年),元偉出任豳州都督府長史。等到尉遲迥伐蜀,以元偉為司錄,書檄文記都是元偉所撰寫。蜀地平定,元偉因功增加食邑五百戶。北周六官建立後,元偉出任師氏下大夫,爵位依例降低,改封淮南縣公[3][2]

周孝閔帝宇文覺繼位後,元偉出任晉公宇文護府司錄。周明帝宇文毓初年,元偉出任師氏中大夫,接受詔令在麟趾殿校正圖書,很快出任隴右總管府長史,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保定二年(562年),元偉升任成州刺史。元偉行政崇尚清靜,百姓樂意歸附,流民恢復常業的有三千多人。天和元年(566年),元偉回朝擔任匠師中大夫,轉任司宗中大夫天和二年(567年),北周設置露門學周武帝任命蕭撝唐瑾、元偉、王褒四人都出任文學博士[4][5]。天和六年(571年),元偉外任隨州刺史,以母親年老推辭,沒有上任,改任司宗,很快因為給母親守喪而離職。建德二年(573年),元偉再度出任司宗,轉任司會中大夫,兼任民部中大夫,升任小司寇。建德四年三月丙辰(575年3月28日),元偉與副手納言伊婁謙回訪北齊,窺伺機會以便行動[6][7][8][9][10][11]。這年秋天,周武帝宇文邕親自率軍東征,元偉因此被北齊扣押。建德六年(577年),北齊被平定,元偉才被釋放。周武帝因為元偉被長時間囚禁,加授他上開府大象二年(580年),元偉出任襄州刺史,進位大將軍[12][2]

元偉個性溫柔,喜歡清靜,居家不置辦產業,篤志學習愛好文學,政事閒暇未曾放棄讀書,又謹慎小心,與人無爭,當時的人因此稱讚他。當初元偉從鄴城歸還,庾信贈送詩歌說:「虢亡垂棘反,齊平寶鼎歸。」元偉為文學之士的敬重就是如此。元偉後來因為疾病去世[13][2]

家庭

[編輯]

兄弟

[編輯]
  • 元雄,西魏濮陽王,後改封武陵王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周書·卷38》,出自令狐德棻周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周書·卷三十八·列傳第三十》:元偉字猷道,河南洛陽人也。魏昭成之後。曾祖忠,尚書左僕射,城陽王。祖盛,通直散騎常侍,城陽公。父順,以左衛將軍從魏孝武西遷,拜中書監、雍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封濮陽王。
  2. ^ 2.0 2.1 2.2 2.3 《北史·卷十五·列傳第三》:子偉,字子猷,有清才。大統十六年,封南安郡王。及尉遲迥伐蜀,以偉為司錄,書檄文言,皆偉所為。六官建,拜師氏下大夫,改淮南縣公。周明帝初,拜師氏中大夫,受詔於麟趾殿刊正經籍。建德中,累遷小司寇,為使主,報聘於齊。是秋,武帝親戎東討,偉遂為齊所留。齊平,偉方見釋,加授上開府。後除襄州刺史,位大將軍。偉性溫柔,好虛靜,篤學愛文。初自鄴還,庾信贈其詩曰:「梁亡垂棘反,齊平寶鼎歸。」為辭人所重如此。後疾卒。
  3. ^ 《周書·卷三十八·列傳第三十》:偉少好學,有文雅。弱冠,授員外散騎侍郎。以侍從之勞,賜爵高陽縣伯。大統初,拜伏波將軍、度支郎中,領太子舍人。十一年,遷太子庶子,領兵部郎中。尋拜東南道行台右丞。十六年,進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以魏氏宗室,進爵南安郡王,邑五百戶。十七年,除幽州都督府長史。及尉遲迥伐蜀,以偉為司錄。書檄文記,皆偉之所為。蜀平,以功增邑五百戶。六官建,拜師氏下大夫,爵隨例降,改封淮南縣公。
  4. ^ 《周書·卷四十二·列傳第三十四》:及撝入朝,屬置露門學。高祖以撝與唐瑾、元偉、王褒等四人俱為文學博士。
  5. ^ 《北史》-卷二十九·列傳第十七》:及撝入朝,屬置露門學。武帝以撝與唐瑾、元偉、王褒等四人,俱為文學博士。
  6. ^ 《周書·卷六·帝紀第六》:三月丙辰,遣小司寇淮南公元(衛)〔偉〕、納言伊婁謙使於齊。
  7. ^ 《周書校勘記·卷六·帝紀第六·一》:遣小司寇淮南公元(衛)〔偉〕納言伊婁謙使於齊 按卷三八元偉傳,偉封淮南縣公,建德二年官小司寇,四年使於齊。北史卷一五常山王遵附偉傳同。此處之「元衛」自為「元偉」之誤。通鑑卷一七二亦作「衛」。考異曰:「謙傳(隋書卷五四)作『拓跋偉』,今從周書帝紀。」則司馬光所見周書已作「元衛」。「元」為「拓跋」改姓,「拓跋」又為「元」之複姓,伊婁謙傳也可證出使者是元偉。今據改。
  8. ^ 《北史·卷十·周本紀下第十》:三月丙辰,遣小司寇元偉使於齊。
  9. ^ 《隋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十九》:帝大笑,因使謙與小司寇拓拔偉聘齊觀釁。
  10. ^ 《北史·卷七十五·列傳第六十三》:帝大笑,因使謙與小司寇拓跋偉聘齊觀釁。
  11.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二》:三月,丙辰,使謙與小司寇元衛聘於齊以觀釁。
  12. ^ 《周書·卷三十八·列傳第三十》:孝閔帝踐祚,除晉公護府司錄。世宗初,拜師氏中大夫。受詔於麟趾殿刊正經籍。尋除隴右總管府長史,加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保定二年,遷成州刺史。偉政尚清靜,百姓悅附,流民復業者三千餘口。天和元年,入為匠師中大夫,轉司宗中大夫。六年,出為隨州刺史。偉辭以母老,不拜。還為司宗。尋以母憂去職。建德二年,復為司宗,轉司會中大夫,兼民部中大夫,遷小司寇。四年,以偉為使主,報聘於齊。是秋,高祖親戎東討,偉遂為齊人所執。六年,齊平,偉方見釋。高祖以其久被幽縶,加授上開府。大象二年,除襄州刺史,進位大將軍。
  13. ^ 《周書·卷三十八·列傳第三十》:偉性溫柔,好虛靜。居家不治生業。篤學愛文,政事之暇,未嘗棄書。謹慎小心,與物無忤。時人以此稱之。初自鄴還也,庾信贈其詩曰:「虢亡垂棘反,齊平寶鼎歸。」其為辭人所重如此。後以疾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