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南山會戰

座標39°04′49″N 121°43′27″E / 39.08028°N 121.72417°E / 39.08028; 121.72417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南山會戰
日俄戰爭的一部分

浮世繪《南山會戰中我軍猛烈炮擊並進攻敵方堡壘》,小林清親小林清親繪, 1904年
日期1904年5月24日-26日
地點
結果 日軍勝利
參戰方
 大日本帝國 俄羅斯 俄羅斯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奧保鞏大將 阿納托利·斯特塞爾少將
亞歷山大·福克英語Alexander Fok中將
兵力
35,500人 3,800人
傷亡與損失
739人死亡
5,459受傷或被俘
182人死亡
836人受傷
598人失蹤[1]

南山會戰是日俄戰爭中許多險惡戰役之一。該戰役於1904年5月24日至26日在覆蓋了旅順港和116米高的南山的,橫貫遼東半島最狹窄部分的一條兩哩寬的防線上進行。

背景

[編輯]

日軍在鴨綠江取得勝利後,由奧保鞏大將率領第二軍進攻遼東半島,距離旅順港僅60哩。第二軍共38,500人,由三個師團構成:第一師團(東京)第三師團(名古屋)第四師團(大阪)。登陸作戰於1904年5月5日進行。

日軍計劃攻破俄軍防禦陣地,佔領大連港,並圍攻旅順港。

俄軍總指揮葉夫根尼·阿列克謝耶夫被召回莫斯科沙皇尼古拉二世磋商。他離開後由阿納托利·斯特塞爾少將指揮位於關東州的俄軍地面部隊,威廉·維特捷夫特海軍上將指揮位於旅順港的俄國艦隊。由於沒有留下直接命令,優柔寡斷且能力不足的維特捷夫特未能阻止日軍的登陸行動。

斯特塞爾麾下約有17,000人,從屬於第4、第5、第13、第14和第15東西伯利亞步兵師,其中尼古拉特列季亞科上校指揮的第5東西伯利亞步兵師約3,000人在南山挖掘築壘陣地,儘管預知將寡不敵眾,仍繼續進行該計劃。預備隊由亞歷山大·福克中將指揮,這位前警官通過政治庇護而非經驗或能力晉升至其職位。俄軍部隊裝備有114門野戰炮、機槍,並挖掘了架設鐵絲網的壕溝網絡。對這一防禦工事,日軍情報機構有清楚的認知。

戰役過程

[編輯]
日軍方面的南山會戰地圖
俄軍方面的南山會戰地圖

1904年5月24日,在暴風雨中,由小川又次中將指揮的日軍第四師團進攻位於南山北邊的金州城(現代金州區金州)。儘管該城守衛僅為400名使用舊式火炮的炮兵,但第四師團兩次攻破城門的企圖均以失敗告終。第一師團的兩個大隊於1904年5月25日5時30分單獨發起進攻,最終突破防禦並佔領該城。[2]

鑑於側翼未受到威脅,奧保鞏開始對南山上堅守的俄軍部隊發動全面攻勢。由於天氣的影響,進攻被推遲了一天。1904年5月26日,奧在近岸的日艦進行徐進彈幕炮擊之後,指揮三個步兵師團發動進攻。俄軍利用地雷馬克西姆機槍鐵絲網構成的障礙,重創了日軍的反覆攻勢。到18時,經過九次嘗試,日軍仍未越過俄軍固守的陣地。奧已動用了所有預備隊,雙方的彈藥皆消耗殆盡。[2]

特列季亞科上校呼叫支援卻未得到答覆,他驚訝地發現,不受約束的預備隊正在全面撤退,他利用剩餘的彈藥儲備執行福克大將的炮擊命令。福克擔心日軍可能在他所處的位置和旅順港的安全地帶之間登陸,受到驚嚇的日軍第四師團在西岸的側翼發起進攻。當福克匆忙逃離戰鬥時,他忘記向特列季亞科發出撤退命令,特列季亞科夫因此發現自己被包圍,且沒有彈藥和預備對可用於反擊。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他只好命令部隊退至第二道防線。 到19時20分,日本國旗已飄揚於南山山頂。特列季亞科夫表現出色,在戰鬥中僅損失了400人,在撤退至旅順港附近的主要防線時,由於未受到支援,再度損失了650人。[2]

結果

[編輯]
金州城下作
山川草木轉荒涼,

十里風腥新戰場。
征馬不前人不語,

金州城外立斜陽。
乃木希典[3]

俄軍在戰鬥中共有約1,400人死亡、受傷和失蹤。日軍雖獲勝卻損失慘重,至少有6,198人傷亡。在739名死者中,包括乃木希典大將的長子。日軍在戰役期間發射了34,000發炮彈,這比在整個甲午戰爭的炮彈消耗量還要大。[2]

由於缺乏彈藥,日軍直到1904年5月30日前都無法進行下一步行動。他們驚訝地發現,俄國人並未試圖守衛極具戰略價值、易於防守的大連港,而是直接後撤至旅順港。雖然該鎮被當地平民搶奪,但港口設備、倉庫及火車站都未受損。

日軍佔領大連後,在南山山頂上豎立了一座紀念塔,由奧保鞏提詩。太平洋戰爭之後被拆毀,僅有基座部分。詩文的一部分在現在的大連旅順監獄展示。

參考

[編輯]
  • Connaughton, Richard (2003). Rising Sun and Tumbling Bear. Cassell. ISBN 0-304-36657-9
  • Jukes, Geoffrey. The Russo-Japanese War 1904–1905. Osprey Essential Histories. (2002). ISBN 978-1-84176-446-7.
  • Kowner, Rotem.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Russo-Japanese War. ISBN 0-8108-4927-5: The Scarecrow Press. 2006. 
  • Nish, Ian (1985). The Origins of the Russo-Japanese War. Longman. ISBN 0-582-49114-2
  • Sedwick, F. R. (1909). The Russo-Japanese War. Macmillan.

外部連結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Russian Main Military Medical Directorate (Glavnoe Voenno-Sanitarnoe Upravlenie) statistical report. 1914.
  2. ^ 2.0 2.1 2.2 2.3 Kowner,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Russo-Japanese War, p. 250-251.
  3. ^ 存档副本. www2.odn.ne.jp. [2024-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21). 

39°04′49″N 121°43′27″E / 39.08028°N 121.72417°E / 39.08028; 121.72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