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卓林寺
參卓林寺 | |
---|---|
基本資訊 | |
國家 | 中國 |
位置 | 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白朗縣 |
座標 | 29°13′15″N 89°9′53″E / 29.22083°N 89.16472°E |
宗教 | 藏傳佛教 |
宗派 | 格魯派 |
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 |
嘎東寺(參卓林寺) | |
地址 | 日喀則地區白朗縣嘎東鎮 |
分類 | 古建築 |
時代 | 宋 |
編號 | 6-60 |
認定時間 | 2013年12月2日 |
地圖 | |
參卓林寺(藏語稱「參卓林」),又名「嘎東寺」,全名「嘎東參卓格丹塔傑林」,位於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白朗縣嘎東鎮馬義村,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是西藏大藏經最初翻譯之所。[1][2][3][4]
簡介
[編輯]參卓林寺位於白朗縣嘎東鎮馬義村境內,距離白朗縣城16公里,海拔3890米。[1]
該寺是西藏佛教前弘期於8世紀中葉興建的寺院,由大譯師巴澤西熱瓊乃創建。傳說13世紀後藏知名的喇嘛譯師巴察巴·措赤加布曾經在該寺講經。班欽·釋迦室利擔任該寺堪布時,擴大了該寺規模。班欽·釋迦室利(1127年-1225年),通稱「克什米爾班欽」,生於克什米爾哲丹城的扎哇索惹,初名「曲吉堅贊」,23歲時出家,30歲受近圓戒。他因精通五明而成為大班智達,是藏傳佛教後弘期傳播律學的知名佛學家。他所傳的律學被西藏佛教界稱作「班欽律統」。他傳授的顯密經論非常多,影響很廣。他所傳的律學屬於根本說一切有部,是西藏所有持律者遵循的三個來源之一。[1][4]
嘎東寺曾經盛行過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等教派,從17世紀中葉開始信奉格魯派。[4]
文化大革命中,該寺被毀。1985年,該寺在原址重建。[4]21世紀初,全寺佔地面積2139.25 平方米。寺內供奉釋迦牟尼、宗喀巴師徒三尊、度母等佛像。寺中收藏文物108件,包括700年前陶製的克奇班禪佛像一尊;500年前的度母化生的空行母色薩曲珍的頭蓋骨一個,頭蓋骨上天然生有三個藏文字「阿」、「熱」、「達」,以及度母像;該寺第四任堪布格龍勒巴仁欽(桑布欽布)的右脛骨,上端的骨縫周圍自生有微小的釋迦牟尼、觀世音菩薩、無量光佛、護法神、度母五尊佛像;其左脛骨自生有微小的釋迦牟尼以及四個白色舍利。[1][4]
2012年時,全寺僧人核定編制50名,實有僧人47名,其中日喀則地區政協委員1名,日喀則地區佛協理事2名。到2012年,該寺在編僧人中,有6名老年僧人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全寺僧人的醫保、養老保險參保率均達到100%。2010年,該寺被列為白朗縣文物保護單位,此後正在申請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參卓林寺、參卓林寺管委會、該寺47名僧人分別被評為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白朗縣三級先進單位、和諧模範寺廟、愛國守法先進僧尼等榮譽稱號。[1]
參卓林寺每年舉辦兩次重大的傳統佛事:藏曆新年,大年初一舉辦立經杆活動;藏曆7月28日舉辦嘎依跳神節。活動期間,來該寺朝拜的信眾達上萬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