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胡伯狩獵住宅
聖胡伯狩獵住宅 | |
---|---|
Jachthuis St. Hubertus (荷蘭文) | |
概要 | |
地點 | 荷蘭海爾德蘭省荷蘭梵高國家森林公園 |
座標 | 52°7′17.53″N 5°49′58.21″E / 52.1215361°N 5.8328361°E |
現居租戶 | 荷蘭王國政府 |
起造 | 1915年 |
啟用 | 1920年 |
承建商 | 安東·克勒勒(Anton Kröller) 海倫妮·克勒勒-米勒(Helene Kröller-Müller) |
設計與建造 | |
建築師 | 亨德里克·彼得魯斯·貝爾拉赫(Hendrik Petrus Berlage) 亨利·范·德費爾德(Henry Van de Velde) 米恩·勒伊斯(Mien Ruys) |
保護情況 | Rijksmonument |
網站 | |
https://www.hogeveluwe.nl/en/discover-the-park/art-and-architecture/jachthuis-sint-hubertus https://www.hogeveluwe.nl/nl/ontdek-het-park/kunst-en-architectuur/jachthuis-sint-hubertus | |
地圖 | |
聖胡伯狩獵住宅(荷蘭語:Jachthuis St. Hubertus),一稱聖胡伯狩獵小屋(荷蘭語:Jachtslot Sint-Hubertus),位於荷蘭梵高國家森林公園北部。該建築於1914年由建築師亨德里克·彼得魯斯·貝爾拉赫(Hendrik Petrus Berlage)受安東·克勒勒(Anton Kröller)及其夫人海倫·克勒勒-米勒委託設計,最初被設計為住宅。[1]
概述
[編輯]該住宅由以下部分組成:(1)JACHTHUIS(狩獵住宅),(2)HISTORISCHE TUIN- EN PARKAANLEG(歷史公園及花園建築),(3A,3B 及 3C)DIENSTGEBOUW met WACHTHUISJE en TOEGANGSHEK(服務樓,警衛室,大門),(4)BRUG (橋),(5A)POMPHUISJE(泵房),(5B)TOEGANGSTRAP MET KEERMUUR(帶擋土牆的道梯),(6)GRAFTEKEN(墓石)。該組建築位於奧特洛(Otterlo)和洪德洛(Hoenderloo)之間,現在上費呂沃國家公園內。[2]
該組建築建於1916-1920年間,為安東·克勒勒(Anton Kröller)(1862-1941年)及其夫人海倫·克勒勒-米勒(1869-1939年)所有,屬高費呂韋(Hoge Veluwe)房地的一部分,由亨德里克·彼得魯斯·貝爾拉赫(Hendrik Petrus Berlage)(1914-1916年),亨利·范·德費爾德(H. van der Velde)(約1920年及1935年),米恩·勒伊斯(Mien Ruys)(約1942年)設計。[2]
高費呂韋的房地是來自鹿特丹的建築商克勒勒-米勒夫婦於1909年通過購買和兼併流沙、沼澤、森林和貧瘠的土地所形成。這塊地主要被用於狩獵及農業用地擴張。克勒勒先生花費錢財令穿越該地的舊公路被關閉。超過6800公頃的土地被環以圍欄,以建造大型住宅及容納在瓦瑟訥爾(Wassenaar)堆積如山的藝術收藏。這對夫婦決定將住宅建成僅供居住用,而將博物館建於他處。他們利用此鄉村房地的花園作為狩獵場所,而將狩獵住宅用作家庭及來客的居處。這處園林的範圍僅限於狩獵住宅、花園及為狩獵服務的附屬物。其他附屬物獨立,或成為克勒勒-米勒博物館藝術藏品的一部分。[2]
許多建築師、藝術家、藝術鑑賞家均參與了該處房地的建設。貝爾拉赫即設計了狩獵住宅、服務樓及花園。他自1913年起被Müller & Co公司獨家聘用,直至他1919年辭職。此後,貝爾拉赫的工作被亨利·范·德費爾德承擔,後者完成了狩獵住宅和泵房的設計。由於1916-1920年間狩獵住宅已大部完成,故德費爾德的影響在家具設計上特別突出。除了貝爾拉赫以及費爾德之外,油畫家B. van der Leck(1876-1985年)和A. Hennig,以及雕塑家J. Mendes da Costa(1863-1939年)也對室內裝飾貢獻卓著。B. van der Leck提出建議並設法保持油畫色彩。A. Hennig設計了廳內的花窗玻璃並交由柏林的Puhl & Wagner公司的玻璃工G. Heiner Dorff製作。最後,雕塑家Mendes da Costa貢獻了各種與建築和花園相協調的雕塑。[2]
該住宅由1909年建立的公司N.V. Wm. H. Müller & Co's Algemene Exploitatie Maatschappij所有,後者在由財務困難導致的經濟危機後於1928年將狩獵住宅的全部藝術品及家具轉交給了克勒勒-米勒基金會(Kröller-Müller Stichting)。1935年,全部房地,包括狩獵住宅,均被出售給高費呂韋國家公園基金會(Stichting Het Nationale Park de Hoge Veluwe),克勒勒-米勒基金會租借該住宅。這對夫婦在該住宅居住至去世,此後該住宅被荷蘭國家租用。[2]
克勒勒夫人可能提議將聖胡伯的傳說作為圖解來建造這座住宅及其對稱的花園。這位富有藝術及思想抱負的客戶在該房地的建設過程中發揮了主要影響。[2]
藝術家的貢獻
[編輯]貝爾拉赫:設計自由與干涉
[編輯]該建築的建設自1915年起至1920年止。這是一項不尋常的任務,因委託人投入了巨資。這對富有的夫婦正趕上克勒勒-米勒家族的鼎盛時期。貝爾拉赫可以自由地設計,故其設計理念可以充分表達。但是後來,由於這對委託人夫婦對貝爾拉赫的設計越來越感到不滿,故對設計進行了干涉。此項不合導致了貝爾拉赫永久性地退出了設計,其工作由亨利·范·德費爾德(Henry Van de Velde)接手。[1]
其他藝術家的貢獻
[編輯]除了貝爾拉赫之外,還有許多藝術家也參加了該建築的建造:[1]
- Bart van der Leck - 色彩運用
- Joseph Mendes da Costa - 雕塑
- Hildebrand Lucien Krop - 雕塑
- Artur Hennig - 花窗玻璃
- Lambertus Zijl - 銅像
建築
[編輯]聖胡伯的傳說:鹿角間的苦像
[編輯]該建築是以天主教聖人胡伯(Hubertus)的名字命名的,故其外形也與這位身為狩獵者主保的聖人的傳說相關。這個傳說是關於貪心的狩獵者胡伯年輕時皈依的故事。有一年耶穌受難瞻禮,大家都到教堂去了,胡伯獨自前往樹林打獵。他發現並追趕一頭野鹿時,那頭鹿忽然轉身。胡伯看見鹿的雙角間有一尊苦像,驚訝萬分。這時有個聲音對他說:「胡伯,假如你不歸向天主,將來一定墮入地獄。」胡伯從此懺悔並皈依了天主教,棄俗修道,最終成為了天主教列日教區的主教。在去世後,他被天主教會封為狩獵者的主保聖人。[3][4]
克勒勒-米勒夫婦對這個傳說的神秘之處甚為着迷。該傳說被貝爾拉赫和其他與其共同參與本建築設計工作的藝術家們以象徵主義(自1900年前後起是非常常見的藝術風格)表現出來。該建築中心是一座高塔,兩側為兩座翼樓。該建築就像是一對鹿角,而中間的高塔則摹繪了十字架。[1]整個建築用磚建造,多敷以釉料和板岩(slade)。[1]
新即物主義與整體設計
[編輯]貝爾拉赫也是一位採用新即物主義風格進行設計的建築師。這令所有建築元素均將其自身的美表現出來。貝爾拉赫不僅設計了建築,而且負責幾乎全部的室內設計與許多日常物品的設計,令這些東西完全融為一個整體。這又被反覆重現的形狀與材料所強化。[3]室內裝飾中的每個物件均與其他物件融為一體:瓷磚,燈,家具,都是有相互聯繫的。[1]
貝爾拉赫在他的時代中是一位摩登的建築師。這座建築具有許多技術上的亮點,例如中央暖氣系統,中央時鐘系統,中央空調系統,一部電梯,以及Pullmann滑動窗。[3]
用途
[編輯]1946年4月14日至4月24日,為尋求(英文中hunt既指「狩獵」,又有「尋求」之意)就荷屬東印度的前途達成協議,荷蘭與共和主義者代表團曾在此建築中協商會談。[1]
荷蘭國家將此建築租用作國賓館。該建築的日常維護被交給了荷蘭收藏研究所(荷蘭語:Instituut Collectie Nederland),後者負責維護國家建築局(荷蘭語:Rijksgebouwendienst)所轄的建築。該建築目前對公眾部分開放。[1]
建築佈局及雕塑
[編輯]聖胡伯狩獵住宅
[編輯]這座由貝爾拉赫設計的建築坐落於荷蘭梵高國家森林公園最北端。該建築矗立在一個大池塘東北邊,由一座位於中心的高塔以及向兩側斜向伸展的翼樓組成,兩側帶有花園。其室內裝飾保存完好,展示了典型的貝爾拉赫的設計以及彩色釉面磚。在東北側是一座八角形庭院,由主建築的東北立面、兩座翼樓、兩座大門以及後樓(內存自行車、狗,並含儲藏室)圍成。在臨水一側有一面長擋土牆,牆的兩個末端各有一座形制完全相同的圓形亭子。
服務樓,警衛室,大門
[編輯]建筑北邊的Apeldoornseweg上是帶有籬笆和警衛室的服務樓(dienstgebouw),也是由貝爾拉赫設計。幾乎呈U字形的服務樓有一個帶多邊形圍牆的庭院,這裏有一座屬同樣建築風格的小的警衛室(wachthuisje),以及一座極龐大的大門。該處由高低錯落的籬笆和牆與外界隔開,這也是不同設計元素融合成為一體。該服務樓旁邊有一座工作人員用房(personeelswoning),一座帶馬廄(paardenstallen)的馬車房(koetshuis),一座為狩獵住宅供電的電所(batterij),以及一間業務室(bedrijfsruimte)。該服務樓起初還被設計為一座火車站,後者按計劃應位於該建築下,但卻未能興建。
墓石
[編輯]服務樓和狩獵住宅之間的區域有鬱鬱蔥蔥的松樹蔭蔽着。原在服務樓東北側的樹林內,現位於靠近Hertjesweg和自行車道的交匯處,是克勒勒-米勒夫婦的愛犬——臘腸犬'Schufterl'(schurkje)的墓石。
花園,廣場及雕塑
[編輯]不像傳統的對稱式景觀,該建築兩側皆有緊接着的花園,這同建築南側的開放式廣場形成一體。在這座廣場上,池塘美景一覽無餘。該池塘向南及西南伸展而去。狩獵住宅北側彎曲的道路兩旁是茂密的樹叢。通向狩獵住宅大門的直路過去(1930年)過去也是彎曲的道路。
在該建築東側路上有一尊17世紀的Flora(佛洛拉)雕塑,是Rombout Verhulst的作品。該雕塑是在克勒勒-米勒夫婦去世後才擺放在此的,所以它未被放進克勒勒-米勒博物館的雕塑園中。該雕塑屬於克勒勒-米勒博物館的藝術收藏。
位於該建築東側的「meditatietuin」(meditation garden,冥想花園)中的Raadsman(指導者)(1920-1924年)(又名Filosoof(哲學家))也是該博物館的藏品,這是Joseph Mendes da Costa受克勒勒-米勒夫婦委託為紀念奧蘭治自由邦總統Martinus Theunis Steijn(1896-1902年在位)所作。該雕塑起初位于克勒勒-米勒博物館最古老的部分中的庭院內。[2]雕塑底座上的銘文為"Tot raad bereid, het weldoordachte, woord gekleurd, door vroom gemoed"。
-
De philosoof(哲學家),Joseph Mendes da Costa,1920-1924年。為克勒勒-米勒夫婦所作。
-
Flora(佛洛拉),Rombout Verhulst,17世紀。
堤
[編輯]環繞池塘的是彎曲的小徑和道路。在池塘東側沿小徑有三座朝向池水的堤(始建於約1920年)。這些堤由橫置於磚柱間的木質部分構成,這些木頭也起到了扶手的作用。2006年前後,這些堤被拆除並依最初的設計重建。[2]
水塔(泵房)
[編輯]在池塘南側,距離Kronkelweg不遠的地方是泵房(1923年),由亨利·范·德費爾德設計,三面有杜鵑花簇擁。該建築朝向並通往Kronkelweg(西方),其間的泥土路經過該建築右後方(東方)的沼澤區。泥土路開端以磚石台階為標誌。這座建築被稱為「watertoren」(水塔),但實際上是一座最初以風力為動力的泵房。其鐵製風車是美國式的。該建築的作用是將水泵入狩獵別墅邊的池塘內。當風車不再需要時便被拆毀了,只留下了這座建築。[2]大約1920年前後,聖胡伯池塘底部出現滲漏,水面下降。此後,一座鐵製風車建立起來,以調節水位。隨後這被證明不需要,故該鐵製風車又被拆毀。
磚橋
[編輯]連接Kronkelweg的是座磚橋(1919-1920年),由貝爾拉赫設計。橋西側的池塘有杜鵑花環繞。橋東側是從狩獵住宅延伸過來的池塘。該橋是貝爾拉赫在海牙Wm H. Müller & Co公司供職時的最後幾件作品之一。[2]
同題材郵票
[編輯]1975年,荷蘭王國發行了編號為NVPH1068的郵票,以聖胡伯狩獵住宅為圖案。該郵票採用剪影表現倒映在水中的聖胡伯狩獵住宅。該郵票屬於NVPH1068-1071四枚一套的郵票的第一枚。
參見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Bram Haak, Roelof Siegers, 'Het Jachthuis Sint Hubertus - van ontwerp tot monument', 2003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St. Hubertus - 0. Complex[永久失效連結]
- ^ 3.0 3.1 3.2 Jachthuis Sint Hubertus, De Hoge Volume Offcial Website. [2009-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01).
- ^ 聖胡伯(列日主教St. Hubert), 天主教公教網[永久失效連結]
參考文獻
[編輯]- Bram Haak, Roelof Siegers, 'Het Jachthuis Sint Hubertus - van ontwerp tot monument',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