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坦克殺手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Panzerschreck
Panzerschreck 的雙人反坦克小組,一人手持 Panzerschreck 瞄準開火而另一人在後方上彈
類型反坦克火箭筒
原產地 納粹德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43-1945年
使用方納粹德國芬蘭
參與戰爭/衝突二次大戰
德蘇戰爭
繼續戰爭
生產歷史
製造數量289,151門
衍生型RPzB 43、RPzB 54、RPzB 54/1
基本規格
重量淨重 11公斤(RPzB 54)
長度1640毫米

口徑88毫米
發射模式單發
槍口初速110米/秒
有效射程150米(RPzB 54)
供彈方式手動裝填
瞄具機械瞄具
Panzerfaust與 Panzerschreck
Panzerschreck 的火箭推進彈藥

坦克殺手(德語:Panzerschreck)是二戰納粹德國的反坦克火箭步槍(Raketenpanzerbüchse,縮寫為RPzB)的暱稱,它是一種口徑為88毫米,可重複使用的反坦克火箭筒

這種武器被用來增強步兵的反坦克能力,尾部裝填,肩扛發射,通過電子點火發射由火箭推進的高穩定性的榴彈頭 (Raketenpanzerbüchsen-Granate,簡稱RPzB.Gr),不過作為德軍的反坦克武器,雖然有更強的威力和更遠的射程,卻因造價昂貴及構造複雜,比後期誕生的鐵拳反坦克無後坐力炮生產量要少很多。

背景

[編輯]

當德軍部隊在非洲繳獲了美軍的M1巴祖卡(Bazooka)火箭發射器,他們發現自己一直以來所使用的反坦克步槍與之相比的眾多缺點,並迅速將其送回本土進行研究。他們發現巴祖卡幾乎就是簡單的一支鐵管,加上一組火箭彈,容易大量生產,並且可以迅速裝填。德國工程師對其進行了重新設計,於是便誕生了 Panzerschreck ,與巴祖卡不同,它的火箭彈在飛離發射管以後會繼續燃燒噴射,所以有着更強大的穿透力和高達150米的射程,在1943年開始投放部隊使用。

型號

[編輯]

最早的型號是RPzB 43,長164厘米,不裝彈重9.25公斤,火箭彈發射後2米距離內會繼續燃燒,灼傷使用者,所以必須佩戴防毒面具和鋼盔發射。1943年10月被新型的RPzB 54替代。相比早期的RPzB 43,因為在前端安裝了保護使用者的護盾,成為更廣為人知的形象。但是因為護盾太重,也有人繼續拆掉護盾,佩戴面具發射。它空重11公斤,另外發射新型的彈身更短的火箭彈,射程增加到了180米。1944年,RPzB 54/1問世,採用更短的火箭彈。據統計各種型號的Panzerschrek共生產了289151門。

其使用的火箭彈,因為氣溫對燃料燃燒速度的影響,分為夏用和冬用兩種,護盾上的照準器也相應作出調整,火箭彈速約105米/秒。

戰爭後期還曾研製過威力更大的105毫米口徑版本,但是沒有能夠投入量產。

實戰

[編輯]

RPzB發射時會從前端和後端產生大量的煙霧,因此得到了「煙囪」這個綽號(德語:Ofenrohr)。這也使得 Panzerschreck 小組在發射後會立即被發現,必須迅速更換位置以免成為敵人目標。

雖然如此,相比起它的原型,美軍的巴祖卡, Panzerschreck 還是有巨大的優點。早期的巴祖卡很難穿透當時德國重型坦克的100毫米裝甲。相比較起來,雖然更重,但是 Panzerschreck 在0度的入射角可以穿透200毫米的裝甲,30度偏射角的穿透力也可達到160毫米,在當時沒有任何坦克可以對抗。

其一發足以擊毀任何的盟軍坦克的威力,如果再加上經驗豐富的戰鬥小隊,就足以成為盟軍裝甲車輛的噩夢。有鑒於此,盟軍盡量採取一些措施來對抗威力強大的 Panzerschreck ,例如在裝甲上堆放沙包、實心木板或備用履帶等措施,但是實際得到的效果不大。

使用國

[編輯]

流行文化

[編輯]

Panzerschreck 在反映二戰的電影,電視作品中頻繁出現,包括諾曼第大空降搶救雷恩大兵,在各種與二戰有關的電子遊戲中也作為最強的輕型反坦克武器登場,比如使命召喚英雄連隊榮譽勳章系列德軍總部:黑曜陰謀等等,在2002年推出的電腦遊戲戰地風雲1942當中,選擇做軸心國反坦克兵的玩家也使用 Panzerschreck ,在日本動畫機動戰士高達中也有引用。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 John Erickson The Road to Berlin pages 79, 83
  • Belton Y. Cooper Death Traps pg. 229, 199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