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鐵餅比賽
奧林匹克運動會鐵餅比賽 | |
---|---|
總體概況 | |
運動 | 田徑 |
性別 | 男子、女子 |
屆別 | 男子:1896年-2020年 女子:1928年-2020年 |
奧運會紀錄 | |
男子 | 69.89米(2004年) 維爾吉利尤斯·阿萊克納(立陶宛) |
女子 | 72.30米(1988年) 馬丁娜·黑爾曼(東德) |
衛冕冠軍 | |
男子 | 丹尼爾·斯托爾(瑞典) |
女子 | 瓦拉麗·奧爾曼(美國) |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鐵餅比賽是奧運會田徑比賽的四個投擲項目之一。男子鐵餅自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起就是比賽項目。女子鐵餅於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上成為比賽項目,比女子標槍、女子鉛球、女子鏈球都早進入奧運會,並決出了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塊女子田徑金牌。
女子鐵餅的奧運會紀錄是72.30米,由東德運動員馬丁娜·黑爾曼於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創造。男子的奧運會紀錄是69.89米,由立陶宛運動員維爾吉利尤斯·阿萊克納於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創造。
美國代表團曾經是男子鐵餅項目的霸主,在前18屆奧運會上收穫了13金、8銀、12銅,三度包攬前三名,但自1984年之後就再無獎牌入賬。在最近10屆奧運會上,以德國代表團(包括東德、西德)表現最佳,奪得5金、2銀、2銅;立陶宛代表團次之,收穫3金、1銀、1銅(含代表蘇聯之成績)。在女子方面,則數德國、美國和東歐各國代表團成績出眾。
美國的阿爾弗雷德·奧特四次參加奧運會鐵餅比賽,四次以破奧運會紀錄的成績奪冠,是奧運會歷史上第一位在田徑個人單項上完成四連冠的傳奇運動員。其他獲得兩枚奧運會鐵餅比賽金牌的還有:立陶宛的維爾吉利尤斯·阿萊克納、美國的馬丁·謝里登和巴德·豪澤等三位男選手,蘇聯的妮娜·羅馬什科娃-波諾馬廖娃、東德的埃費琳·施拉克-雅爾和克羅地亞的桑德拉·佩爾科維奇等三位女選手。
賽制
[編輯]奧運會鐵餅比賽早期多採用3+3賽制。預賽階段,所有選手有三次試投機會,取最好成績。成績居於前列(1920年起固定為前6名)的選手晉級決賽,再獲三次投擲機會。預賽成績帶入決賽,即取六次試投的最好成績,決定冠亞季軍。
從1936年開始,奧運會鐵餅比賽採用3+3+3賽制。預賽階段,所有選手有三次試投機會;如果任一試投的距離達到賽前訂下的標準線,即晉級決賽;若投到標準線的選手不滿12人,則最好成績前12名的選手晉級決賽。決賽階段,每位選手先試投三次,最好成績前6名(1964年前)或前8名(1968年起)的選手再獲三次投擲機會;從決賽六次試投中取最好成績,決定冠亞季軍。預賽成績不帶入決賽。
唯1968年奧運會女子鐵餅比賽參賽因選手較少,故仍採用3+3賽制。
1904年聖路易斯奧運會上,兩位美國選手馬丁·謝里登和拉爾夫·羅斯在六次投擲後最好成績持平,故額外增加了一輪加賽,一投定勝負。而現在的規則是,如果兩位運動員的最好成績持平,則根據第二好成績排名。
男子鐵餅
[編輯]歷屆獎牌得主及紀錄
[編輯]個人獎牌榜
[編輯]排名 | 運動員 | 代表團 | 屆別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數 |
---|---|---|---|---|---|---|---|
1 | 阿爾弗雷德·奧特 | 美國 | 1956–1968 | 4 | 0 | 0 | 4 |
2 | 維爾吉利尤斯·阿萊克納 | 立陶宛 | 2000–2008 | 2 | 1 | 0 | 3 |
3= | 馬丁·謝里登 | 美國 | 1904–1908 | 2 | 0 | 0 | 2 |
巴德·豪澤 | 美國 | 1924-1928 | 2 | 0 | 0 | 2 | |
4 | 盧德維克·達涅克 | 捷克斯洛伐克 | 1964–1972 | 1 | 1 | 1 | 3 |
5= | 阿馬斯·泰帕萊 | 芬蘭 | 1912–1920 | 1 | 1 | 0 | 2 |
阿道夫·孔索利尼 | 意大利 | 1948–1952 | 1 | 1 | 0 | 2 | |
馬克·威爾金斯 | 美國 | 1976–1984 | 1 | 1 | 0 | 2 | |
于爾根·舒爾特 | 東德 | 1988–1992 | 1 | 1 | 0 | 2 | |
羅馬斯·烏巴塔斯 | 蘇聯 立陶宛 |
1988–1992 | 1 | 1 | 0 | 2 | |
拉爾斯·里德爾 | 德國 | 1996–2000 | 1 | 1 | 0 | 2 | |
12= | 羅爾夫·丹內貝格 | 西德 | 1984–1988 | 1 | 0 | 1 | 2 |
格爾德·坎特 | 愛沙尼亞 | 2008–2012 | 1 | 0 | 1 | 2 |
代表團獎牌榜
[編輯]排名 | 代表團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數 |
---|---|---|---|---|---|
1 | 美國 | 13 | 9 | 13 | 35 |
2 | 德國 | 3 | 2 | 1 | 6 |
3 | 立陶宛 | 3 | 0 | 1 | 4 |
4 | 芬蘭 | 2 | 3 | 0 | 5 |
5= | 意大利 | 1 | 2 | 1 | 4 |
捷克斯洛伐克 | 1 | 2 | 1 | 4 | |
7 | 東德 | 1 | 2 | 0 | 3 |
8 | 瑞典 | 1 | 1 | 1 | 3 |
9= | 匈牙利 | 1 | 1 | 0 | 2 |
蘇聯 | 1 | 1 | 0 | 2 | |
11 | 愛沙尼亞 | 1 | 0 | 2 | 3 |
12 | 西德 | 1 | 0 | 1 | 2 |
13 | 波蘭 | 0 | 2 | 0 | 2 |
14 | 希臘 | 0 | 1 | 2 | 3 |
15 | 白俄羅斯 | 0 | 1 | 1 | 2 |
16= | 波希米亞 | 0 | 1 | 0 | 1 |
伊朗 | 0 | 1 | 0 | 1 | |
18 | 古巴 | 0 | 0 | 2 | 2 |
19= | 法國 | 0 | 0 | 1 | 1 |
南非 | 0 | 0 | 1 | 1 | |
奧地利 | 0 | 0 | 1 | 1 |
女子鐵餅
[編輯]歷屆獎牌得主及紀錄
[編輯]個人獎牌榜
[編輯]排名 | 運動員 | 代表團 | 屆別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數 |
---|---|---|---|---|---|---|---|
1 | 妮娜·羅馬什科娃-波諾馬廖娃 | 蘇聯 | 1952–1960 | 2 | 0 | 1 | 3 |
2= | 埃費林·施拉克-雅爾 | 東德 | 1976–1980 | 2 | 0 | 0 | 2 |
桑德拉·佩爾科維奇 | 克羅地亞 | 2012–2016 | 2 | 0 | 0 | 2 | |
4= | 莉蓮·科普蘭 | 美國 | 1928–1932 | 1 | 1 | 0 | 2 |
塔瑪拉·普雷斯 | 蘇聯 | 1960–1964 | 1 | 1 | 0 | 2 | |
納塔利婭·薩多娃 | 俄羅斯 | 1996–2004 | 1 | 1 | 0 | 2 | |
7 | 莉婭·馬諾柳 | 羅馬尼亞 | 1960–1968 | 1 | 0 | 2 | 3 |
8 | 埃利娜·茲韋拉娃 | 白俄羅斯 | 1996–2000 | 1 | 0 | 1 | 2 |
代表團獎牌榜
[編輯]排名 | 代表團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總數 |
---|---|---|---|---|---|
1 | 蘇聯 | 4 | 3 | 3 | 10 |
2 | 美國 | 3 | 3 | 0 | 6 |
3 | 東德 | 3 | 1 | 1 | 5 |
4 | 德國 德國聯隊 |
2 | 2 | 1 | 5 |
5 | 克羅地亞 | 2 | 0 | 0 | 2 |
6 | 羅馬尼亞 | 1 | 1 | 3 | 5 |
7= | 波蘭 | 1 | 1 | 1 | 3 |
法國 | 1 | 1 | 1 | 3 | |
9 | 俄羅斯 | 1 | 1 | 0 | 2 |
10 | 古巴 | 1 | 0 | 3 | 4 |
11 | 白俄羅斯 | 1 | 0 | 2 | 3 |
12= | 捷克斯洛伐克 | 1 | 0 | 0 | 1 |
荷蘭 | 1 | 0 | 0 | 1 | |
14 | 保加利亞 | 0 | 3 | 2 | 5 |
15 | 希臘 | 0 | 2 | 0 | 2 |
16 | 中國 | 0 | 1 | 1 | 2 |
17= | 意大利 | 0 | 1 | 0 | 1 |
西德 | 0 | 1 | 0 | 1 | |
烏克蘭 | 0 | 1 | 0 | 1 | |
20= | 瑞典 | 0 | 0 | 1 | 1 |
匈牙利 | 0 | 0 | 1 | 1 | |
澳洲 | 0 | 0 | 1 | 1 | |
捷克 | 0 | 0 | 1 | 1 |
希臘式鐵餅
[編輯]1908年倫敦奧運會上有男子希臘式(古典式)鐵餅項目。運動員在四方的台子上站定,原地發力投擲鐵餅,不得助跑或旋轉借力。23位選手參加了比賽:預賽三次試投,3位選手晉級決賽,再加三次試投,預賽成績帶入決賽。
屆別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
1908年 倫敦 |
馬丁·謝里登(美國) 37.99米 |
比爾·霍爾(美國) 37.32米 |
韋爾納·耶爾維寧(芬蘭) 36.48米 |
雙手鐵餅
[編輯]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會上有男子雙手鐵餅項目。運動員用左手和右手分別投擲鐵餅,取各自最遠距離,相加作為總成績。20位選手參加了比賽:預賽左右手各三次試投;3位選手晉級決賽,同樣左右手各三次試投,預賽成績帶入決賽。
屆別 | 金牌 | 銀牌 | 銅牌 |
---|---|---|---|
1912年 斯德哥爾摩 |
阿馬斯·泰帕萊(芬蘭) 44.68+38.18=82.86米 |
埃爾默·尼克蘭德(芬蘭) 40.28+37.68=77.96米 |
埃米爾·芒努松(瑞典) 40.58+36.79=77.37米 |
參考文獻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奧林匹克運動會官方主頁(中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國際田聯鐵餅主頁(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Olympedia.org(英語)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