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米特里歐斯·安格洛斯·杜卡斯
德米特里歐斯 | |||||
---|---|---|---|---|---|
塞薩洛尼基的專制君主 | |||||
統治 | 1244–1246 | ||||
前任 | 約翰·科穆寧·杜卡斯 | ||||
繼任 | 尼西亞帝國 | ||||
逝世 | 1246年後 | ||||
| |||||
朝代 | 科穆寧·杜卡斯王朝 | ||||
父親 | 狄奧多爾·科穆寧·杜卡斯 | ||||
母親 | 瑪利亞·佩特拉麗菲娜 |
德米特里歐斯·安格洛斯·杜卡斯(希臘語:Δημήτριος Ἀγγελοδούκας)是塞薩洛尼基帝國的最後一位君主,以專制君主的頭銜,在1244-1246年間統治塞薩洛尼基,同時也是尼西亞帝國的附庸,1246年,塞薩洛尼基被尼西亞帝國吞併,德米特里烏斯被流放至小亞細亞度過餘生。
家族
[編輯]德米特里歐斯是狄奧多爾·科穆寧·杜卡斯和瑪利亞·佩特拉麗菲娜的幼子,約出生於1220年[1][2],他是拜占庭皇帝阿歷克塞一世·科穆寧與皇后伊琳娜·杜卡伊娜的玄孫(阿歷克塞之女狄奧多拉·科穆寧娜的曾孫),他的家族也因此自稱科穆寧·杜卡斯家族;伊薩克二世和阿歷克塞三世這兩位安格洛斯王朝的皇帝是他的堂叔(他的祖父約翰·杜卡斯的侄子),他的曾祖父君士坦丁·安格洛斯正是安格洛斯家族的創建者[3]。但他的父親和大多數親人在名字中使用「科穆寧」或「杜卡斯」這兩個更具威望的姓氏,而不是「安格洛斯」,因為兩位安格洛斯王朝皇帝昏庸無能,給這個姓蒙上了壞名聲[4][5],但1244年9月25日的一份手稿證明德米特里歐斯使用了「安格洛斯·杜卡斯」這個姓氏[6]。
統治背景
[編輯]德米特里歐斯的父親狄奧多爾於1215年繼承伊庇魯斯專制國,又於1224年征服了拉丁人的塞薩洛尼基王國,自己稱帝,建立塞薩洛尼基帝國,與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帝國相抗衡[7][8]。1230年時,局面傾向於狄奧多爾,但在這一年中,他在科洛科特尼扎戰役中被保加利亞的伊凡·阿森二世徹底擊敗,本人被俘,後又因為陰謀對抗伊凡·阿森二世而被致盲[9][10]。塞薩洛尼基帝國也隨之崩潰,色雷斯、馬其頓、阿爾巴尼亞被保加利亞佔領[11][12],狄奧多爾的弟弟曼努埃爾繼承皇位,作為保加利亞的附庸統治剩餘的領土[13][14]。但德米特里烏斯的姐姐伊琳娜與伊凡·阿森二世於1237年結婚,狄奧多爾隨之被釋放,回到塞薩洛尼基推翻了曼努埃爾,但由於他已失明(按拜占庭傳統,失明者不能做皇帝),他把兒子約翰·科穆寧·杜卡斯扶上皇位[15][16]。1242年,尼西亞帝國的約翰三世出兵塞薩洛尼基。迫使約翰承認尼西亞帝國為宗主,並放棄皇帝頭銜,改稱「專制君主」[17][18][19]。
統治與流放
[編輯]狄奧多爾被放逐到沃德納(今埃澤薩),在那裏繼續遙控國政,1244年,約翰去世,德米特里歐斯繼位(具體時間是在9月25日之前),同時向尼西亞派去使節告知這一繼承,並指出這符合1242年雙方達成的協議,約翰三世承認了這一繼承,並授予他專制君主的頭銜[2][20][21]。
德米特里歐斯是個放蕩的年輕人,幾乎沒有得到塞薩洛尼基權貴們的支持[2],他們開始密謀反對新君主,並計劃讓尼西亞帝國接管城市,因為尼西亞帝國此時已成為拜占庭帝國的繼承國中最強大的國家[22]。
1246年,約翰三世再次前往歐洲作戰,三個月的戰鬥中,他從保加利亞那裏奪取了色雷斯和馬其頓的大部分,並將其降為附庸[23]。約翰三世在梅爾尼克會見了塞薩洛尼基的陰謀者們派來的使節,使節提出陰謀者們會幫助他對付德米特里歐斯,並把塞薩洛尼基城交給他,作為回報,陰謀者要求皇帝賜予他們特權,約翰三世欣然允諾[22][24]。他隨後命令德米特里歐斯來到他面前來表示忠誠和順從,但被後者拒絕,德米特里歐斯也開始懷疑,但陰謀者們成功地打消了他的疑慮[24]。
約翰三世隨後到達塞薩洛尼基城下,再次要求德米特里歐斯出城向他的宗主致敬,但再次被拒絕,幾天後,塞薩洛尼基城內的陰謀者打開了一扇城門,放尼西亞軍隊進入,德米特里歐斯驚恐萬分,逃入城堡,這時他的姐姐伊琳娜前去面見約翰三世,為弟弟爭取了寬大處理[25]。塞薩洛尼基城被併入尼西亞帝國,由總督安德洛尼卡·巴列奧略統治[22]。德米特里歐斯被流放到比提尼亞的勒提阿納(Lentiana)堡壘,之後死在那裏,死期未知[2][26]。他的父親狄奧多爾孤立無援,居住在沃德納(今埃澤薩),只能無可奈何地看着自己的國家滅亡[27]。
腳註
[編輯]- ^ Varzos 1984,第637頁.
- ^ 2.0 2.1 2.2 2.3 ODB,"Demetrios Angelos Doukas" (M. J. Angold), p. 605.
- ^ Loenertz 1973,第362頁.
- ^ Polemis 1968,第89 (note 2)頁.
- ^ Varzos 1984,第548–551 (notes 2, 3, 4)頁.
- ^ Polemis 1968,第93頁.
- ^ ODB,"Theodore Komnenos Doukas" (M. J. Angold), p. 2042.
- ^ Fine 1994,第119–124頁.
- ^ Fine 1994,第124–125頁.
- ^ Varzos 1984,第611–613頁.
- ^ Fine 1994,第124頁.
- ^ Varzos 1984,第614, 616頁.
- ^ Fine 1994,第126頁.
- ^ Varzos 1984,第616–617, 639–642頁.
- ^ Fine 1994,第133頁.
- ^ Varzos 1984,第618頁.
- ^ Fine 1994,第134頁.
- ^ Varzos 1984,第622–625頁.
- ^ Ferjančić 1960,第62–63, 87頁.
- ^ Varzos 1984,第625–626頁.
- ^ Ferjančić 1960,第63頁.
- ^ 22.0 22.1 22.2 Fine 1994,第157頁.
- ^ Fine 1994,第156頁.
- ^ 24.0 24.1 Varzos 1984,第628頁.
- ^ Varzos 1984,第628–629頁.
- ^ Varzos 1984,第629頁.
- ^ Varzos 1984,第630頁.
參考文獻
[編輯]- Ferjančić, Bozidar. Деспоти у Византији и Јужнословенским земљама [Despots in Byzantium and the South Slavic Lands]. Belgrade: Српска академија наука. 1960 (塞爾維亞語).
- Fine, John Van Antwerp. The Late Medieval Balkans: A Critical Survey from the Late Twelfth Century to the Ottoman Conquest.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4 [2020-09-05]. ISBN 978-0-472-0826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30).
- 亞歷山大·卡日丹 (編). 牛津拜占庭辭典. 牛津: 牛津大學出版社. 1991. ISBN 0-19-504652-8.
- Loenertz, Raymond-Joseph. Aux origines du despotat d'Épire et de la principauté d'Achaïe [On the origins of the Despotate of Epirus and the Principality of Achaea]. Byzantion. 1973, 43: 360–394 (法語).
- Polemis, Demetrios I. The Doukai: A Contribution to Byzantine Prosopography.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1968 [2020-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30).
- Varzos, Konstantinos. Η Γενεαλογία των Κομνηνών [The Genealogy of the Komnenoi] (PDF) B. Thessaloniki: Centre for Byzantine Studies,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 1984 [2020-09-05]. OCLC 83478466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04-01) (希臘語).
統治者頭銜 | ||
---|---|---|
前任者: 約翰·科穆寧·杜卡斯 |
塞薩洛尼基的專制君主 1244–1246 |
被尼西亞帝國征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