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
外觀
昭和
| ||
政權 | ||
君主 | 昭和天皇 | |
歷時 | 62年13天 | |
|
---|
日本歷史 |
---|
昭和(日語:昭和/しょうわ Shōwa */?)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時所使用的年號,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各年號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合共64年;但由於開始時是年底、終結時是年初,所以實際上為62年又13日。
改元
[編輯]提案
[編輯]大正15年(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駕崩,而當時的日本內閣召開會議,討論新天皇即位後使用的年號名稱。當時主要由宮內省及日本內閣提出年號的候選方案。
根據當時的提案可分為以下:
- 宮內省勘文第一提案:「神化」、「元化」、「昭和」、「神和」、「同和」、「繼明」、「順明」、「明保」、「寬安」、「元安」10種。
- 宮內省勘文第二提案:「昭和」、「神和」、「神化」、「元化」、「同和」5種。
- 宮內省勘文第三提案:「昭和」、「神化」、「元化」3種。
- 日本內閣擬定提案:「立成」、「定業」、「光文」、「章明」、「協中」5種。
- 最後選定年號:「昭和」,同時以「元化」、「同和」作為備用方案。
開始
[編輯]大正15年(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駕崩。同日,皇太子裕仁親王(昭和天皇)踐祚,公佈改元的詔書,改元為昭和。1926年12月25日既是大正15年,也是昭和元年。另外,12月25日發生東京日日新聞刊登新年號為「光文」的誤報事件。
《昭和改元詔書》(1926年〔大正15年〕12月25日)部分內容如下:
朕賴皇祖皇宗之威靈,以承大統、總萬機,茲遵定製,建元號,改大正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以後為昭和元年。(以下略)
結束
[編輯]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上午6時33分,昭和天皇崩御。同日,皇太子明仁繼承皇位。因此,基於《元號法》的規定公佈《改元政令》(1989年〔昭和64年〕1月7日政令第1號)。翌日(1月8日)施行該政令,改元平成。
《改元政令》(1989年〔昭和64年〕1月7日)內容如下:
內閣基於元號法(昭和五十四年法律第四十三號)第一項的規定,制定本政令。
改元號為平成。
附則
本政令自公佈之日翌日起施行。
出典
[編輯]昭和兩字出自中國《尚書》堯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當時候選的年號尚有「元化」與「同和」。
此典故亦在以前用於明和此年號,分別只在於取「昭」字抑或「明」字。
年表
[編輯]昭和前期
[編輯]- 昭和元年(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逝世,裕仁繼位,改元昭和。發生新聞誤報的光文事件。
- 昭和2年(1927年):昭和金融恐慌。
- 昭和3年(1928年):皇姑屯事件、實行僅男子可投票的普選制度、八木秀次和宇田新太郎兩人發明了引向天線。
- 昭和4年(1929年):經濟大蕭條。
- 昭和5年(1930年):金解禁、倫敦海軍軍縮會議、《限制和削減海軍軍備條約》(即倫敦海軍條約)簽訂、台灣霧社事件
- 昭和6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
- 昭和7年(1932年):滿洲國建國、血盟團事件、五一五事件。
- 昭和8年(1933年):12月23日,裕仁兒子明仁出生。瀧川事件,日本受國際制裁,退出國際聯盟。
- 昭和9年(1934年):陸軍士官學校事件。
- 昭和10年(1935年):天皇機關說事件、相澤事件、台灣新竹台中大地震、湯川秀樹以核作用力的理論基礎預言介子的存在。
- 昭和11年(1936年):二二六事件兵變中,日本財閥及貴族失去權力、統制派軍閥支配全國、締結防共協定。
- 昭和12年(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韓國皇國臣民之誓詞發佈。
- 昭和13年(1938年):制定國家總動員法。
- 昭和14年(1939年):諾門罕事件。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 昭和15年(1940年):大政翼贊會組建成立、三國同盟條約、佔領法屬印度支那北部。
- 昭和16年(1941年):日蘇中立條約。12月8日、太平洋戰爭開始:珍珠港事件、佔領馬來亞及香港。
- 昭和17年(1942年):日軍佔領新加坡、菲律賓等亞洲各地。中途島海戰。
- 昭和18年(1943年):瓜達康納爾島戰役、阿圖島戰役、所羅門群島海戰、出陣學徒壯行會。
- 昭和19年(1944年):英帕爾戰役、馬里亞納海戰、關島戰役、雷伊泰島戰役。B-29開始空襲東京。
- 昭和20年(1945年):
昭和中期
[編輯]- 昭和21年(1946年):1月1日、日本天皇發表人間宣言,自己說明自己並非神。5月3日、東京大審開始。11月3日、《日本國憲法》公佈。
- 昭和22年(1947年):5月3日、《日本國憲法》施行、《地方自治法》制定。
- 昭和23年(1948年):4月3日、濟州四·三事件發生,難民大多逃入日本。12月23日、甲級戰犯死刑執行。
- 昭和24年(1949年):實施道奇方針。下山事件、三鷹事件、松川事件相繼發生。
- 昭和25年(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日本由於朝鮮特需加速經濟復興。
- 昭和26年(1951年):三藩市和約、美日安保條約簽訂。
- 昭和27年(1952年):日美地位協定。
- 昭和28年(1953年):電視放送開始。
- 昭和29年(1954年):3月1日、比基尼環礁的氫彈試爆、第五福龍丸的乘組員遭到輻射污染。
- 昭和30年(1955年):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併為自由民主黨、右派和左派合併為日本社會黨(55年體制)。神武景氣開始,日本進入高速發展期。
- 昭和31年(1956年):日蘇共同宣言。12月18日,加入聯合國。
- 昭和32年(1957年):鍋底蕭條。
- 昭和33年(1958年):岩戶景氣、東京鐵塔竣工。
- 昭和34年(1959年):4月10日、皇太子明仁親王與正田美智子結婚。12月4日、新潟日本紅十字會爆炸未遂事件。
- 昭和35年(1960年):2月23日、裕仁孫德仁親王(日本今上天皇)誕生。6月19日、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改定。
- 昭和36年(1961年):日本制定農業基本法。
- 昭和37年(1962年):奧林匹克景氣。
- 昭和38年(1963年):發生昭和38年1月豪雪、鶴見事故 、三井三池煤礦爆炸。 亞洲第一條高速公路─名神高速公路通車。最早的日本電視動畫原子小金剛開始放映。
- 昭和39年(1964年):10月1日、東海道新幹線(東京站~新大阪站)開通。10月10日-同月24日東京奧運舉行。
- 昭和40年(1965年):日韓基本條約簽訂。
昭和後期
[編輯]- 昭和41年(1966年):日本總人口突破1億人。伊奘諾景氣。
- 昭和43年(1968年):12月10日。三億日圓事件。日本各大學所組成的全學共鬥學生運動激烈化。
- 昭和44年(1969年):東名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東京←→神戶間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 昭和45年(1970年):3月14日-9月13日。日本萬國博覽會舉行。3月。淀號劫機事件。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自盡。
- 昭和46年(1971年):7月1日。環境廳設置。
- 昭和47年(1972年):札幌冬奧舉行。2月19日。淺間山莊事件發生。3月15日。山陽新幹線(新大阪站~岡山站)通車。5月15日。沖繩返還。9月29日。日本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訂《中日聯合聲明》,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的唯一合法代表。同時與中華民國斷交。
- 昭和48年(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
- 昭和50年(1975年):3月10日。山陽新幹線(岡山站~博多站)通車。
- 昭和51年(1976年):洛歇事件,導致前首相田中角榮被捕。
- 昭和53年(1978年):簽訂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成田國際機場啟用。
- 昭和54年(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
- 昭和57年(1982年):6月東北新幹線(大宮站~盛岡站)、11月上越新幹線(大宮站~新潟站)通車。
- 昭和58年(1983年):東京迪士尼樂園開園。
- 昭和60年(1985年):日本電信電話公社、日本專賣公社民營化,日本電信電話(NTT)、日本煙草產業(JT)成立。3月17日-9月16日。筑波世博舉行。8月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9月五大工業國簽訂廣場協議。
- 昭和61年(1986年):5月第12屆G7峰會於東京舉行。
- 昭和62年(1987年):日本泡沫經濟(平成景氣)。國鐵的分割民營化、JR成立。
- 昭和63年(1988年):3月青函隧道、4月瀨戶大橋開業。瑞可利事件爆發。
- 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駕崩。1月8日。日本改年號為平成。
與公曆的對照表
[編輯]昭和n年與公元g年的對應關係是n = g - 1925。
昭和 | 元年 | 2年 | 3年 | 4年 | 5年 | 6年 | 7年 | 8年 | 9年 | 10年 |
---|---|---|---|---|---|---|---|---|---|---|
公元 | 1926年 | 1927年 | 1928年 | 1929年 | 1930年 | 1931年 | 1932年 | 1933年 | 1934年 | 1935年 |
干支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庚午 | 辛未 | 壬申 | 癸酉 | 甲戌 | 乙亥 |
昭和 | 11年 | 12年 | 13年 | 14年 | 15年 | 16年 | 17年 | 18年 | 19年 | 20年 |
公元 | 1936年 | 1937年 | 1938年 | 1939年 | 1940年 | 1941年 | 1942年 | 1943年 | 1944年 | 1945年 |
干支 | 丙子 | 丁丑 | 戊寅 | 己卯 | 庚辰 | 辛巳 | 壬午 | 癸未 | 甲申 | 乙酉 |
昭和 | 21年 | 22年 | 23年 | 24年 | 25年 | 26年 | 27年 | 28年 | 29年 | 30年 |
公元 | 1946年 | 1947年 | 1948年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干支 | 丙戌 | 丁亥 | 戊子 | 己丑 | 庚寅 | 辛卯 | 壬辰 | 癸巳 | 甲午 | 乙未 |
昭和 | 31年 | 32年 | 33年 | 34年 | 35年 | 36年 | 37年 | 38年 | 39年 | 40年 |
公元 | 1956年 | 1957年 | 1958年 | 1959年 | 1960年 | 1961年 | 1962年 | 1963年 | 1964年 | 1965年 |
干支 | 丙申 | 丁酉 | 戊戌 | 己亥 | 庚子 | 辛丑 | 壬寅 | 癸卯 | 甲辰 | 乙巳 |
昭和 | 41年 | 42年 | 43年 | 44年 | 45年 | 46年 | 47年 | 48年 | 49年 | 50年 |
公元 | 1966年 | 1967年 | 1968年 | 1969年 | 1970年 | 1971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5年 |
干支 | 丙午 | 丁未 | 戊申 | 己酉 | 庚戌 | 辛亥 | 壬子 | 癸丑 | 甲寅 | 乙卯 |
昭和 | 51年 | 52年 | 53年 | 54年 | 55年 | 56年 | 57年 | 58年 | 59年 | 60年 |
公元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干支 | 丙辰 | 丁巳 | 戊午 | 己未 | 庚申 | 辛酉 | 壬戌 | 癸亥 | 甲子 | 乙丑 |
昭和 | 61年 | 62年 | 63年 | 64年 | ||||||
公元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
干支 | 丙寅 | 丁卯 | 戊辰 | 己巳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之紀年
[編輯]- 中國
- 朝鮮半島
- 越南
參見
[編輯]
前一年號: 大正 |
日本年號 昭和 |
下一年號: 平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