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殘雪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鄧小華
少年時期的殘雪
出生鄧則梅
(1953-05-30) 1953年5月30日71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長沙市
筆名殘雪
職業小說家、文學評論家
語言中文
民族漢族
代表作《突圍表演》(改名為《五香街》)
《最後的情人》
《邊疆》
《新世紀愛情故事》
《天堂里的對話》
《末世愛情》
《藝術復仇·殘雪文學筆記》
父母鄧鈞洪(父親)
李茵(母親)
親屬鄧曉芒(兄)
受影響於弗朗茨·卡夫卡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伊塔羅·卡爾維諾魯迅但丁·阿利吉耶里威廉·莎士比亞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列夫·托爾斯泰

殘雪(1953年5月30日),本名鄧小華,原名鄧則梅,女,湖南耒陽人,生於長沙,中國當代作家,被譽為先鋒派文學的代表人物。殘雪的兄長為中國哲學家鄧曉芒

瑞典學院院士馬悅然稱殘雪為「中國的卡夫卡[1],但她本人不喜此稱號,認為自己「可以超越卡夫卡」。[2]由於作品在日本大量翻譯,亦在日本享有很高的聲譽,2009年《殘雪研究》期刊在日本東京創刊。近年來,殘雪的作品被全球越來越多的讀者所接受,並收到高度評價,其一度成為諾貝爾文學獎強有力的潛在候選人。

生平

[編輯]

殘雪的父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1949年後在報社工作,父親鄧鈞洪曾任新湖南報社社長,母親李茵著有《永州舊事》。1953年5月30日,殘雪出生於新湖南報報社的宿舍。鄧鈞洪為其取名鄧則梅,後來殘雪自己改名鄧小華,「殘雪」是鄧小華走上文學之路後的筆名[3]。1957年父母被劃為右派下放勞動,於是殘雪便交由外祖母撫養。老人略帶怪異的行為,對殘雪性格的形成及後來寫作的影響很大[4]:79, 130

1970年殘雪進入一家街道工廠工作,做過銑工、裝配工、車工。1978年,與身為回城知青的丈夫結婚。1980年,殘雪退出街道工廠,與曾為木匠的丈夫一起開起了裁縫店[4]:290-291

1985年,在其他作家朋友以及丁玲的幫助下,殘雪發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說《黃泥街》。1988年,殘雪加入湖南省作家協會[4]:282-283[5]:59-62

影響

[編輯]

據殘雪稱,她自小便熱愛閱讀。她讀了許多經典,但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期才有機會閱讀現代派作品[4]:6。自那時開始,殘雪開始閱讀卡夫卡、博爾赫斯、卡爾維諾以及但丁的作品。她也十分喜歡魯迅,尤其是《野草》和《故事新篇》[6]。她尤其深受卡夫卡的影響[5]:71-72,並為這些作家寫了數十萬字的評論文章。

殘雪的童年經歷同樣影響了她的寫作。她作品中許多意象,如小蛇、昆蟲、外婆、父親等,都可追朔到她童年的經歷中[4]:280-290。湖南的「巫」文化對她的寫作也有一定影響[5]:86-96

評價

[編輯]

主流觀點認為,殘雪是當代中國女性主義意識最為尖銳的作家,其獨特氣質難以歸類。殘雪以她冷僻的女性氣質與怪異尖銳的感覺方式,不僅與此前的中國女性的寫作決別,而且與同時代的男性作家分庭抗禮。[7] 殘雪的小說用變異的感覺展示了一個荒誕,變形,夢魘般的世界,陰鬱,晦澀,恐懼,焦慮,窺探和變態的人物心理及人性醜惡的相互仇視與傾軋。她的作品不僅寫出了人類生存的悲劇,而且寫出了人的某種本質性的醜陋特點。[8]

殘雪在《黃泥街》的序言裏說:「在事無巨細的庸常現實之下,時刻涌動着生命的洪流。」正是這股對於生命體驗不懈追求與對精神世界的無窮探索,塑造了殘雪作品的精神內核,也使其成為全球視野中漢語寫作的一座獨特的豐碑。

作品

[編輯]

文集

[編輯]
  • 《殘雪文集》(四卷),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年
  • 《殘雪自選集》,海南出版社,2004年
  • 《茶園:殘雪全新小說自選集》,山東文藝出版社,2020年

長篇小說

[編輯]
  • 《突圍表演》,香港青文書屋,1990年
  • 《五香街》,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即《突圍表演》)
  • 《單身女人瑣事紀實》,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4年
  • 《最後的情人》,花城出版社,2005年
  • 《邊疆》,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
  • 《呂芳詩小姐》,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年
  • 《新世紀愛情故事》,作家出版社,2013年
  • 《黑暗地母的禮物(上)》,湖南文藝出版社,2015年
  • 《黑暗地母的禮物(下)》,湖南文藝出版社,2017年
  • 《赤腳醫生》,湖南文藝出版社,2019年
  • 《水鄉》,湖南文藝出版社,2021年
  • 《激情世界》,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

中短篇小說

[編輯]
  • 《黃泥街》,台灣圓神出版社,1987年
  • 《天堂里的對話》,作家出版社,1988年
  • 《種在走廊上的蘋果樹》,台灣遠景出版社,1990年
  • 《思想匯報》,湖南文藝出版社,1994年
  • 《輝煌的日子》,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 《奇異的木板房》,雲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 《美麗南方之夏日》,雲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 《蚊子與山歌》,中國文聯出版公司,2001年
  • 《長發的遭遇》,華文出版社,2001年
  • 《松明老師》,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年
  • 《愛情魔方》,民族出版社,2004年
  • 《從未描述過的夢境》,作家出版社,2004年
  • 《雙重的生活》,台灣木馬文化,2005年
  • 《傳說中的寶藏》,春風文藝出版社,2006年
  • 《暗夜》,華文出版社,2006年
  • 《末世愛情》,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
  • 《少年鼓手》,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
  • 《西雙版納的女神》,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

散文及評論

[編輯]
  • 《靈魂的城堡:理解卡夫卡》,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年
  • 《解讀博爾赫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 《殘雪散文》,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
  • 《地獄的獨行者》,北京三聯書店,2003年
  • 《藝術復仇》,廣西師大出版社,2003年
  • 《殘雪訪談錄》,湖南文藝出版社,2003年
  • 《永生的操練》,十月文藝出版社,2004年
  • 《溫柔的編織工:殘雪讀卡爾維諾與波赫士》,台灣邊城出版社,2005年
  • 《殘雪文學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 《趨光運動:回溯童年的精神圖景》,上海文藝出版社,2008年
  • 《黑暗靈魂的舞蹈:殘雪美文自選集》,文匯出版社,2009年
  • 《殘雪文學回憶錄》,廣東人民出版社,2017年
  • 《新葉》,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2023年

譯作

[編輯]
  • 《斯大林晚年離奇事件》(與鄧曉芒合譯),新華出版社,2005年

對話錄

[編輯]
  • 《於天上看見深淵》(與鄧曉芒合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11年
  • 《旋轉與升騰》(與鄧曉芒合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17年

作品外文譯本

[編輯]
  • 《天堂里的對話》,美國西北大學出版社,1989年
  • 《蒼老的浮雲》,日本河出書房新社,1989年
  • 《布穀鳥叫的那一瞬間》,日本河出書房新社,1990年
  • 《殘雪小說集》,意大利理論出版社,1991年
  • 《繡花鞋》,美國霍特出版社,1997年
  • 《天空裏的藍光》,美國新方向出版社,2006年

改編

[編輯]
  • 殘雪的短篇小說《雙重的生活》已經被改編重新創作為歌劇《泉》並於2010年在第十一屆慕尼黑音樂節首演成功。《泉》由慕尼黑音樂節委約給中國作曲家王琳(又名王瀅喬),劇本由王琳和殘雪共同完成。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马悦然.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0). 
  2. ^ 残雪:我可以超越卡夫卡.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2). 
  3. ^ 卓今. 残雪评传. 湖南文藝出版社. ISBN 9787540440282. 
  4. ^ 4.0 4.1 4.2 4.3 4.4 殘雪. 为了报仇写小说——残血访谈录. 長沙: 2003. 湖南文藝出版社. ISBN 9787540430931. 
  5. ^ 5.0 5.1 5.2 卓今. 《残雪研究》. 長沙: 湖南文藝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40460280. 
  6. ^ 殘雪. 《不朽的野草——读鲁迅的野草》. 湖南出版社. 2004. 
  7. ^ 楊匡漢主編. 共和国文学五十年. 
  8. ^ 陳思和主編.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