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節度使
外觀
河中節度使,至德二載(757年)設立,唐朝在今山西省西南部的節度使。
河中節度使治所在蒲州(今山西省永濟蒲州鎮),757年,管轄蒲州、晉州、絳州、慈州、隰州、同州、虢州七州,次年設蒲同虢節度使。759年升蒲州為河中府,節度使兼任河中府尹,耀德軍使。761年,改駐絳州,沁州自澤潞節度來歸,旋復歸屬澤潞節度,同州歸屬鎮國軍節度使。764年,廢河中節度使,置河中五州都團練觀察使,駐河中府,管轄河中府、晉州、絳州、慈州、隰州五州。784年,復置河中節度使,管轄河中府、同州、絳州、陝州、虢州。晉州、慈州、隰州別置晉慈隰節度使。785年,陝州、虢州設陝虢防禦使。788年,晉慈隰節度降為觀察使。799年,罷河中節度,置河中防禦觀察使,800年,復置河中節度使。808年,罷晉慈隰觀察使,三州還隸河中節度。819年,改為防禦觀察使,820年,改為節度使。822年,晉州、慈州另設都團練觀察使,827年,罷晉慈都團練觀察使,晉州、慈州歸河中節度使。885年,唐僖宗賜本鎮軍號護國軍。
長期管轄河中府、晉州、絳州、慈州、隰州,相當於今天山西省石樓、汾西、霍州以南和安澤、垣曲以西。宋朝初年廢除。
歷代節度使
[編輯]- 顏真卿(758年),防禦使
- 趙泚(758年)
- 王璵(759年)
- 崔㝢(760年)
- 蕭華(760年)
- 王昂(760年)
- 李光弼(761年)
- 王昂(762年—763年)
- 崔㝢(764年)
- 郭子儀(765年—779年,768年之後系遙領)
- 趙惠伯(779年之前)
- 王翃(779年)
- 李懷光(779年)
- 張鎰(779年)
- 杜亞(779年—780年)
- 趙惠伯(781年)
- 李承(781年)
- 李齊運(781年—783年)
- 呂鳴岳(783年)
- 李懷光(784年)
- 李晟(784年)
- 唐朝臣(784年,不掌權)
- 渾瑊(784年—799年)
- 杜確(799年—802年)
- 鄭元(802年—807年)
- 杜黃裳(807年—808年)
- 王鍔(808年—810年)
- 張茂昭(810年—811年)
- 張弘靖(811年—814年)
- 趙宗儒(814年—817年)
- 呂元膺(817年—819年)
- 李絳(819年—820年)
- 韓弘(820年—822年)
- 郭釗(822年—824年)
- 李愿(824年—825年)
- 薛平(825年—830年)
- 史憲誠(829年,未任被殺)
- 李程(830年—832年)
- 王起(832年—833年)
- 王智興(833年—835年)
- 李程(835年—836年)
- 李聽(836年—839年)
- 鄭肅(839年—841年)
- 孫簡(841年—842年)
- 李固言(842年)
- 陳夷行(843年)
- 崔元式(843年—844年)
- 石雄(844年)
- 韋恭甫(845年)
- 崔鉉(846年—849年)
- 崔璪(849年—851年)
- 鄭光(851年—853年)
- 徐商(853年—856年)
- 崔璵(856年—859年)
- 令狐綯(859年—861年)
- 蔣伸(861年—863年)
- 畢諴(863年)
- 崔慎由(864年)
- 夏侯孜(864年—869年)
- 杜審權(870年—873年)
- 曹確(874年—876年)
- 劉侔(876年—877年)
- 竇璟(877年—878年)
- 李都(878年—880年)
- 竇潏(880年)
- 王重榮(880年—887年)
- 王處存(885年,未任)
- 王重盈(887年—895年)
- 王珂(895年—901年)
- 崔胤(895年,未任)
- 王珙(895年,未任)
- 張存敬(901年)
- 朱全忠(901年—907年)
- 朱友謙(李繼麟)(907年—926年)
- 李存霸(926年)
- 李存渥(926年)
- 李從珂(926年—930年)
- 索自通(930年—931年)
- 安重誨(931年)
- 李從璋(931年—934年)
- 安彥威(934年—935年)
- 韓昭允(935年—936年)
- 安審信(936年—940年)
- 康福(940年—942年)
- 安審琦(942年—945年)
- 侯益(945年—946年)
- 趙贊(947年)
- 李守貞(947年—949年)
- 扈彥珂(949年—951年)
- 王景(951年—953年)
- 王彥超(953年—954年)
- 王仁鎬(954年—956年)
- 張鐸(956年—960年)
- 楊承信(960年—964年)
- 郭從義(964年—968年)
- 陳思議(968年—974年)
晉慈隰節度使、觀察使
[編輯]晉慈都團練觀察使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新唐書·方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