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響水塘
流水響水塘(英語:Lau Shui Heung Reservoir),又作流水嚮水塘,位於香港新界北區東部的八仙嶺郊野公園之內,龍山東北一帶,處於粉嶺平原的東北端,建於1968年[1],屬船灣淡水湖工程計劃的一部分,負責將八仙嶺西北部的水源收集,經輸水隧道供應至船灣淡水湖,同時流水響水塘亦是灌溉水塘,用作灌溉附近農田。水塘面積約3.5公頃,容量約17萬立方米,混凝土主壩高24米、長54.9米;副壩高7.3米、長39米,水庫規模較小。
流水響水塘所在地流水響,早於清朝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編的《新安縣志》已有記載:「流水響潭發源處有數石井,天造地設,深約尋丈,春夏溺如飛瀑,秋冬則淙淙細響」。該處為軍地河的主要源頭,河水先流入軍地再出梧桐河。
設施
[編輯]漁農自然護理署在附近設有涼亭、露營場地、燒烤場、野餐場地和洗手間等設施,是新界北的郊遊熱門之地。流水響內有一條郊遊徑,起點和終點均在流水響水塘附近,全長約4.4公里,走畢全程約需兩小時。交通方面有52B號專線小巴,來往粉嶺站及鶴藪,途中經過流水響水塘。
環境及生態
[編輯]整個水塘被綠樹成蔭的河谷環抱,四周是成齡的林地,一排排生長在水塘邊的白千層樹,滿眼都是綠意,非常詩情畫意。
水塘相當深,所以水塘的顏色碧綠,素有香港天空之鏡的美譽;塘底覆蓋着大小不一的沙石,為不同的魚類提供了多樣化的生境。水塘內可找到多個魚類品種,包括香港少見的弓背青將、月鱧等。
2003年,漁農自然護理署在流水響水塘附近發現一個蜻蜓新品種——灰白色腹部的赤斑蟌。
事件
[編輯]2018年4月底,行山人士發現流水響水塘近日嚴重乾涸,塘底驚見龜裂,可以行落水塘步行至對岸。水務署指過去的冬天雨量少,令該水塘的存水量因附近村民灌溉而耗盡。可是附近同是灌溉水塘、大小相約的鶴藪水塘卻沒有出現乾涸,懷疑附近龍山隧道工程抽乾了地下水所致。[2]直至同年6月初,因受颱風艾雲尼相關外圍雨帶影響下,過去3日已落下近100毫米雨量,是較過去兩個月總雨量多逾10毫米,同時新界北過去24小時亦錄得超過200毫米雨量,足以令容量達17萬立方米的流水響水塘注滿水,回復「天空之鏡」的稱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