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滅論論戰
神滅論論戰是在南梁帝國皇帝梁武帝統治時期所發生的一場關於是否有來生這個問題的辯論。
簡述
[編輯]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齊永明七年(489年)在竟陵王蕭子良的宴席上,范縝發表了批駁佛敎所認可的因果報應論、 認為精魄必滅的言論,隨後他又據此進一步寫成《神滅論》。范縝所撰寫的《神滅論》認為人的形軀是實在的,世人所説的識神其實不是獨立自存的實體,而只是形軀所產生的作用,如同刀劍的鋒利度一樣,一旦離開了刀劍,也就沒有所謂的鋒利度,因此識神實際上是神識,它是從屬於形軀的,因為范縝聲稱人死後神識便會消散,故知沒有所謂永存不滅的神魄,所以范縝希望世人不要陷入迷信之中。
此文一出,數年後的梁朝,引發了關於「神滅」的大論戰。由於梁武帝篤信佛法,因此他撰寫《敕答臣下神滅論》,命令他放棄觀點,並且組織僧俗六十多人發文,圍攻范縝,眾人終究無法駁倒神滅論的論點。王琰痛斥范縝:「嗚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范縝則回擊說:「嗚呼王子!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1]辯論最終在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情況下結束。雖然范縝忤逆上意,但是梁武帝並未為難他,而且讓他官居原職,也未禁毀《神滅論》一文。
宗教界觀點
[編輯]大乘佛教的一些信奉者認為由於在范縝所身處的時期,小乘佛教的許多信奉者並不認可無我論 而是認可即藴我論,范縝本人也不了解佛教教義,而事實上佛教不認為有離肉軀而存在的魂魄,因此范縝所批駁的説法實際上並不是佛教所提出的[2]。
學術界觀點
[編輯]一些佛學研究者認為范縝所作的《神滅論》邏輯性強,其所使用的論據所具有的說服力遠比當時以儒教典籍內容、古老神話故事及個人特殊經歷等等為理據來抨擊《神滅論》的佛僧所提出的説法所具有的說服力強大得多,其足以證明大乘佛教所提出的神不滅説是有頗多漏洞的,然而,這些佛學研究者從大乘佛教的角度出發,認為范縝終究無法完全證明自己所提出的神滅説是正確的,原因是這是關於始基的問題,而范縝無法通過自己所使用的理則來圓滿地解答這個問題,故此,這些佛學研究者認為信奉大乘佛教的佛學家所使用的多值論理比很多英美哲學家所使用的二值論理更加能夠揭示真相[3]。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136):「子良篤好釋氏,招致名僧,講論佛法。道俗之盛,江左未有。或親為眾僧賦食、行水,世頗以為失宰相體。范縝盛稱無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貴、貧賤?』縝曰:『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散,或拂簾幌墜茵席之上,或關籬牆落糞溷之中。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子良無以難。縝又著《神滅論》,以為:『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也。神之於形,猶利之於刀;未聞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論出,朝野喧嘩,難之,終不能屈。太原王琰著論譏縝曰:『嗚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欲以杜縝後對。縝對曰:『嗚呼王子!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
- ^ 范縝的無神論. 佛敎新聞天地. [2023-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25).
- ^ 靈魂有無之爭──范縝〈神滅論〉之科學省思 (PDF). 華梵大學第六屆儒佛匯通學術研討會. 2002-05-04: 1-29 [2023-10-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11-10) –透過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附加資料
[編輯]- 司馬光,《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