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成藥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成藥」的各地常用名稱
中國大陸中成藥
臺灣科學中藥
港澳中成藥

科學中藥是指用現代製劑方法製成的中藥產品,形態包括但不限於粉末、顆粒、錠、片,以及膠囊等,有別於傳統中醫通過煎煮或研磨等方法製成的膏、丸、丹、散等中藥製劑。[1]中成藥一詞囊括一切批量生產的即用型中藥產品,不區分形態和具體工藝,在具體實踐中有現代化、標準化的趨勢。[2][3]

科學中藥最早出現在日本台灣[2]

歷史

[編輯]

歷史上,日本人長倉音藏首先發明中成藥顆粒製劑方式。在1950年代,許鴻源當時任職於台灣省衛生試驗所,有機會到日本參觀長倉藥廠,親見日本人用大鍋煎煮藥材再濃縮、混合藥粉、包裝出售,即可馬上服用。不須如一般中藥飲片需煎煮。這種濃縮中藥的流程技術,令許鴻源大開眼界,便把此觀念帶回台灣。但最早期台灣的中成藥並未煎煮過,而是以生藥材直接研磨為細粉再混合,所以患者會抱怨,台灣的科中比日本的濃縮劑體積大(更大包),藥力比日本低下。

許鴻源在衛生試驗所任職時,因職務的關係而了解到很多西藥會產生副作用,使得他逐漸地轉向生藥材領域發展,他運用了長倉藥廠的濃縮技術,在順天堂自行生產濃縮中藥,隨後勝昌莊松榮等廠商也投入這個產業。現今,每家廠商各有自己的技術,因此同品名的產品,使用起來的效果與感覺也不盡相同。

中國藥典》1963年版首次載入中藥材和製劑,其中含有一段《中藥成方製劑通則》,載超過150種成方製劑,但都是以傳統的丸、露、膏、丹取名。[4]1977年下一版則已經載有藥片、氣霧劑、顆粒沖劑和注射液形式。[5]

製程

[編輯]

熬煮法

[編輯]

中成藥最早是採用了傳統中藥的熬煮方法,以濃縮、方便為目標。大概上的製程包括了:

  1. 藥材揀選與購入
  2. 藥材洗淨
  3. 藥材炮製或切片
  4. 鍋爐煎煮、濃縮
  5. 賦型和包裝
    • 浸膏——分為單純真空乾燥,或是額外添加賦型劑的不同製程;裝罐或其他包裝(除飲用外也可裝入軟膠囊等)
    • 顆粒——脫水濃縮
      • 如果顆粒的目的不是直接給患者泡水服用,而是和其他藥物及顆粒配佐,這類顆粒叫做中藥配方顆粒
      • 即用類經常會加糖,如引用例「乙肝寧顆粒」[6]

其他方法

[編輯]

也有一些中成藥採用更新的方法從藥材中提取成分。《中國藥典》中的例子有:

  • 十滴水是中國常用的中暑藥劑,是一系列辛辣藥材的酒精提取物(以溶液形式提供)。[7]
  • 銀杏葉提取物是銀杏葉的酒精提取物(濃縮膏或乾燥),在《中國藥典》裏也歸第一部(中藥材、飲片及製劑)。[8]
  • 人參總皂苷是人參的根經過柱色譜法分離得到的人參皂苷,在《中國藥典》裏還是歸第一部。另外還有從新部位(莖葉)分離的人參莖葉總皂苷。[9]

優點

[編輯]

相較於傳統的水煎藥而言:

  • 濃縮製劑,理論上可以服用少量即達藥效;但實際因為健保給付過低,造成其中部份製藥廠為了求生存,而以次充好。
  • 由藥廠高溫煎煮再予以賦型,經過確切的洗淨、高溫殺菌等程序。
  • 安全性較為可信
    • 因為藥廠比較會慎選藥材,重金屬及農藥污染的情況較輕微。
    • 因為《中國藥典》和別國類似的規定要求藥材供應商通過良好農業規範、藥廠通過良好生產規範認證
    • 因為中國藥監局要求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性證明,新方還需要臨床研究
  • 有固定的處方和生產方式,各個藥廠的產物可以做到一致(取決於國家監管要求,《中國藥典》就有明確的生產方式和化學分析手段列出)
  • 僅需開水沖服,使用方便。
  • 免除現代人忙碌生活中煎煮藥材較不方便的困擾。
  • 保存與攜帶方便。
  • 避免了不慎食入黃麴毒素赭麴毒素的機會;其中的原因是因為中藥材在藥房或診所多半都得不到妥善的保存,溫度與濕度皆曝露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藥材多半也沒有經過標準的檢驗程序。

發展

[編輯]

檢測

[編輯]

現今,各大藥廠為了中成藥的安全,已逐批通過了ISO 1702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實驗室認證。其中各大藥廠的實驗室也添購了諸如:HPLCICP/MSGC/MSGC/MS/MSLC/MSLC/MS/MS...等,以檢驗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微量毒素分析、及成份含量測定

目前台灣有許多廠商分別採日本藥典標準、澳洲藥典標準、歐洲藥典標準...等,已經將台灣的中成藥提升至另一個境界。

《中國藥典》從1995年版本開始就採用薄層色譜的手段鑑別藥材。2015版本第四部通則列有大量分析手段,在多種中藥材的定義中有所運用(通常是要求某一藥效成分必須到達某濃度)。[10]

藥方

[編輯]

中國每年都有多種「創新中藥」上市,[11]其中「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藥複方製劑」可豁免藥效學和臨床試驗研究申報,程序更加簡單。[12]一些上市的創新中藥會通過醫保談判,進入醫保列表。[13]

標準化

[編輯]

《中國藥典》自1963年起,是中國中成藥的基本標準。藥典內含藥材、飲片和成方的章節,規定了物料比例、製作步驟和檢測手段。[14]因此對於同名的中成藥,中國藥廠理論上是按照同一個標準配方和步驟進行生產,區別主要會來自達標藥材之間的不同,通過改進藥材標準應可以縮小。[15]

日本漢方醫學採用一個厚生省指定的獲保險承認漢方藥劑清單,清單上的148種成藥每個都有固定的配方和工藝。[16]

安全性

[編輯]

如今前幾大藥廠均有冷藏及冷凍的倉庫將藥材依藥性分溫度、濕度控制,大大的避免的黃麴毒素赭麴毒素的問題。

產業生態

[編輯]

台灣

[編輯]

目前在中央健保局的主導下,健保中醫與西醫每年的總額差距超過千億台幣,其原因主要為中醫一天的藥費只有30元新台幣(目前為31元),曾經20多年未曾調漲(1995~2015)。各地中大型中醫院聯標也多採價格標壓低藥價,在此情形之下,等於變相鼓勵製藥廠商以次充好。另一方面,因中藥原料年年調漲,中藥檢驗成本不斷增加,中成藥的藥價每年都有中醫團體反應調整需要的聲音。

台灣生產中成藥的藥廠有30餘家,健保給付的中成藥主要來自五家藥廠:順天堂、科達、港香蘭、勝昌、莊松榮,佔了健保給付的八成左右。[17]

中國

[編輯]

2023年銷售額超過4100億元。[1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劉士永. 戰後臺灣中西整合醫學發展的躓踣: 以杜聰明與楊思標為例. J Chin Med Special Edition. 2013,. Special Edition (1). doi:10.3966/101764462013122403008. 
  2. ^ 2.0 2.1 蔣雪嫣; 王青華; 劉玲. 单味中药配方颗粒剂与中药饮片的对比. 中草藥. 2006, (6) [2020-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3. ^ 邱家學; 陳錦新. 我国中成药发展浅析. 醫藥經濟. [2020-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4.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1963. 1963. 
  5.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1979. 1977. 
  6. ^ 乙肝宁颗粒. 中国药典 1 2020. : 448. 
  7. ^ 十滴水软胶囊. 中国药典 1 2020. : 470. 
  8. ^ 银杏叶提取物. 中国药典 1 2020. : 434. 
  9. ^ 人参总皂苷. 中国药典 1 2020. : 409.  人參莖葉總皂苷
  10. ^ 药典2015版 四部 通则. 
  11. ^ 2021年中国中药创新药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医保中药扶持逐渐加强「图」_华经情报网_华经产业研究院. www.huaon.com. 
  12. ^ 12.0 12.1 4000亿中成药市场腾飞!临床价值成“最强核心”,“古方新药”大有可为. finance.sina.com.cn. 2024-07-22. 
  13. ^ 孫建. 医保谈判下的中药创新药 ——中药行业重点政策跟踪 (PDF). 浙商證券. 
  14. ^ 第一部凡例. 中国药典 1 2020. : 0. 
  15. ^ 劉文文,龐來祥,王飛,呂倩.淺談中藥標準化的對策[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2(5)
  16. ^ Kotoe Katayama; et al. Prescription of Kampo Drugs in the Japanese Health Care Insurance Program (PDF).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Hindawi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13, 2013: 576973 [August 25, 2014]. PMC 3914391可免費查閱. PMID 24550992. doi:10.1155/2013/576973可免費查閱. 
  17. ^ 《科學中藥 專注品管、藥材檢驗》,台灣新生報,2016年10月18日. [2020年3月2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11月5日).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