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粵桂戰爭
第二次粵桂戰爭 | |||||||
---|---|---|---|---|---|---|---|
軍閥割據時期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廣州中華民國政府 粵系 | 舊桂系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陳炯明 孫文 |
陸榮廷 沈鴻英 陳炳焜 馬濟 譚浩明 | ||||||
兵力 | |||||||
約4萬 | 約3萬 | ||||||
傷亡與損失 | |||||||
過萬 | 約近萬 |
第二次粵桂戰爭,是1921年6月至1921年9月期間,舊桂系陸榮廷與掌握粵系實權的陳炯明所爆發的戰爭,從粵軍角度亦稱為援桂戰爭。戰爭進行的主要地域為廣西省。
「第二次粵桂戰爭」在史學界被視為「第一次粵桂戰爭」的延續。
背景
[編輯]「第一次粵桂戰爭」之後,原本控制廣東省「護法軍政府」,並控制兩廣地盤的舊桂系勢力被陳炯明的粵軍擊敗,被迫退回廣西。陳炯明迎接孫中山返回廣州重組護法軍政府。並於1921年4月,部分國會議員召開國會,宣佈於廣州成立「中華民國政府」,以孫中山為大總統。同時通電勸告北京政府之「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辭職。北京政府、直系、奉系軍閥及湘、桂、鄂等省均不表示承認廣州中華民國政府,廣東省議會亦開會反對。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延續。
儘管二人在北伐上有不同意見,為維護國民黨內團結,陳炯明於14日率全體粵軍將領電賀孫文當選總統。孫文乃於5月5日就任「非常大總統」,設總統府于越秀山南麓,隨即開始策劃攻桂事宜。當時,陳炯明因認為廣東已從桂系手中解放,不欲再興兵事,亦因主張「桂人治桂」,不願入廣西,遂與陸榮廷「信使往來,約以各守邊圄,勿相侵擾」。但在孫文的嚴命下,他還是於4月在西江地區部署軍隊。
自第一次粵桂戰爭結束以來,桂軍雖退回廣西,但在粵桂邊境,桂粵兩軍還時有衝突,粵桂首領亦未公開宣佈停火。舊桂系退兵回廣西後,因廣西貧瘠落後,難以解決各部軍餉。各實力派首領之政治地位,權力分配亦難以平衡。首領陸榮廷之影響力和控制能力開始下降。舊桂系各派為解決矛盾,開始屯兵粵桂邊界,準備重新奪取廣東。5月20日,北京政府下達「南方討伐令」,以陸榮廷為「粵桂邊防督辦」,令其進攻廣東。陸榮廷為向北京政府示好,宣佈取消廣西獨立,以陳炳琨為廣西護軍使,設署於梧州,並稱「先入粵者任粵督」,意圖重新入粵。與此同時,孫文亦積極備戰,將許崇智所部粵軍4000餘人編為軍政府直轄,並大肆招募新兵。5月28日,粵軍將領葉舉宣佈肇慶一帶實行戒嚴,以備粵、桂間開戰。
作戰經過
[編輯]邊境交戰和梧州戰役
[編輯]1921年6月13日,桂軍沈鴻英部出兵攻入廣東,第二次粵桂戰爭爆發。桂軍2萬餘人兵分三路,以陳炳琨部出梧州進攻鬱南、羅定,以申葆藩部進犯高州、廉州,以沈鴻英部出懷集進犯粵北。此外,陸榮廷還派楊永泰在高州、雷州、欽州、廉州一帶,策動被粵軍改編的桂軍殘部起事以配合桂軍的進攻。粵軍作戰計劃以南北兩路為防禦戰。北路由鄧鏗部配合贛軍賴世璜防禦。南路由翁式亮、黃大偉、陳覺民、鍾景堂、鄧本殷、胡漢卿、黃明堂各部但任防禦。粵軍中部主力則分三方面反攻,以梧州為第一目標。攻梧州中路由魏邦平全師配合楊坤如部擔任。右翼由許崇智部(張國楨、吳忠信等)配合關國雄、謝文炳兩部進攻懷集。左翼則由葉舉部(陳炯光、熊略、羅紹雄等)反攻鬱林(西寧) 而進取桂省戎圩。粵軍第二目標為潯州(桂平),最後目標為首府南寧。
6月20日,孫文任命陳炯明為討桂軍司令迎戰桂軍。陳炯明於是日派鍾秀南為兵站總監,負責軍需補給運輸事宜,並乘艦赴肇慶誓師,表明戰爭目的:
此次用兵,亦即所以拯拔桂人,尤望敵愾同讎,俾賊巢早蕩,民治早覆。
同時陳炯明發佈了入桂的軍紀:
桂逆蓄謀禍粵,壓迫日甚,我軍忍無可忍,致相見於兵戎。茲將士兵須知各則開具於左:
(一)須知此次興師,系在驅除桂逆,掃滅盜賊政治,非與桂民為難,其有附義軍隊,本軍一律歡迎;
(二)須知桂民皆吾同胞,我軍入桂,系在扶植民治,不可稍有騷擾,致傷桂民感情,並堅敵人勢力;
(三)須知一草一木,皆為桂民所有,師行所過,毋得傷損,至於買賣,尤宜格外公平;
(四)須知歷年作戰,在得民助,桂民困苦苛政,若見我軍舉動文明,自然望風傾向,壺漿(米腳)相迎,則桂逆雖悍,實無足平之勢。
在陳炯明的指揮下,粵軍135個營4萬餘人兵分三路反擊桂軍,以許崇智指揮右路出四會、廣寧,進攻賀縣、平樂,以葉舉指揮中路沿西江進攻梧州,以翁式亮指揮左路迎戰侵入高州、雷州之桂軍。粵軍攻勢非常順利。粵軍攻梧州中路在廣東封川縣與桂軍主力接觸,發生劇烈激戰。6月23日,粵軍三路部隊一起圍攻梧州。守將陳炳昆率部抵抗,但其屬下的劉震寰卻率部倒戈,配合粵軍攻打梧州,令桂軍頓時陣腳大亂迅速潰敗。粵軍得以於26日順利攻下廣西門戶梧州。桂系失去了廣西的交通咽喉和對外貿易的重要商埠。
桂系潰退
[編輯]28日,陳炯明入駐梧州,命三路大軍深入桂境,右路出平樂以窺桂林。左路克岑溪、容縣,與中路會師,分道會攻潯州。7月初,粵軍收復被桂軍佔領之粵西地區的連縣,連山等地,並攻入廣西。7月9日,因形勢不利於舊桂系,舊桂系內部分裂。沈鴻英宣佈獨立於陸榮廷,自稱「救桂軍總司令」,宣佈廣西自治。並於粵軍接洽合作。各地桂軍紛紛脫離陸榮廷的指揮以謀求自保。
中路粵軍則排除了桂軍的強烈抵抗節節推進,於7月12日陷藤縣、16日陷潯州。7月中旬,粵軍南下攻擊在欽廉地區的陸榮廷嫡系部隊,重創陸榮廷的嫡系部隊,陸榮廷的部隊已經基本喪失作戰能力。7月16日,陸榮廷逃入桂西南靠近越南的重鎮龍州,桂軍殘部據周邊山隘死守。桂軍退至龍州不下2萬餘人,龍州地勢天險,山嶺綿亙,不易攻取, 但桂軍糧彈缺乏。
8月5日,粵軍左路軍會合中路軍沒有遭遇任何抵抗而進佔南寧。8日,陳炯明進抵南寧,成立了廣西全省善後處,並採取一系列措施,解決廣西的善後問題,協助孫文於7月28日任命的廣西桂人省長馬君武進行戰後建設。右路粵軍則在滇、贛、黔軍的配合下,於8月13日克桂林。此時,粵軍基本控制了桂東北。
9月11日,陳炯明下令全軍進攻龍州,取緩進計劃,先派員招撫,一面由粵再調重兵增援。粵軍兵分數路,迅速進攻。龍州陷落前夕,陸榮廷通電下野,與譚浩明、馬濟等取道越南,轉往上海流亡。粵軍於26日攻克龍州,第二次粵桂戰爭遂以粵軍佔領廣西告終。此戰,粵桂兩軍各自傷亡約萬人。
結果及影響
[編輯]粵軍退兵與廣東的損失
[編輯]為兌現自己在出兵前的承諾,陳炯明宣言「桂人治桂」,恢復了被桂系解散的廣西省議會。龍州攻下後,表面上全桂平定。但在各處被擊敗的桂軍,尚有不少逃入山谷落草為寇。為保證廣西的真正安定,陳炯明在廣西又逗留了一個多月。11月3日,陳炯明率主力部隊凱旋回粵,7日抵達廣州。
離開南寧前,因當時尚有不少桂系殘軍逃入山谷落草為寇,陳炯明應馬君武之請,命葉舉率50個營留守廣西清剿殘敵(當時在桂粵軍150營,隨陳歸粵50餘營)。粵軍雖然佔領廣西主要城市,但偏遠地區和山區仍在舊桂系部隊控制之下,他們不斷與粵軍發生小規模的戰鬥,迫使粵軍不得不退兵。
粵軍在此戰中傷亡過萬人(譬如,藤縣戰役死者千餘人,傷者四百餘人;龍州戰役,死傷過三千人),桂軍方面未有統計,亦估計近萬人。軍費方面,廣西地方貧瘠,不能供粵軍所需,由粵庫共約800萬元。討桂軍凱旋後,孫文對陳炯明等將領訓話稱:
北伐之舉,吾等不得不行。粵處偏安,只能苟且圖存,而非久安長治,能出兵則可統一中國
儘管此戰以粵軍的勝利告終,但亦未有解決陳炯明和孫文二人在北伐和統一中國上的分歧。征桂結束後,廣東的財政負擔亦加重,這些都為日後六一六事變的爆發埋下了伏筆。
廣西混戰
[編輯]第二次粵桂戰爭僅僅持續數月,粵軍雖然打敗了舊桂系,但僅是擊潰其組織體系而非殲滅性的徹底擊敗舊桂系。戰後雖然舊桂系首領集團都被迫流亡外地,也有少數舊桂系的原實力派暫時與粵軍合作,但更多的原舊桂軍則逃入深山,利用廣西山區地勢及自己熟識的方式與粵軍作戰,因其實力基本未受損失,而粵軍並不擅長山地。
陳炯明屢次「桂人治桂」,以貫徹其「聯省自治」主張。8月初旬入駐南寧後,即積極協助馬君武籌劃仿照廣東全省實行的地方自治,籌設南寧、梧州為仿照廣州的市政府。但是,正在此時,孫中山要求陳炯明北伐,使他的計劃擱淺。陳炯明率領隊伍離開廣西之後,留駐廣西的葉舉部隊餉糧無着,粵軍對武鳴等地的報復性暴行亦引發公憤,得到廣西平民支持,這樣的麻雀戰很快便迫使粵軍撤離廣西,廣西乃重陷於匪盜的世界,拉開了廣西數年間的割據勢力混戰。
1925年,出身舊桂系下級軍官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擊敗陸榮廷、沈鴻英,統一廣西。此後,舊桂系徹底退出民國政壇,被李白二人為代表的新桂系取而代之。
相關人物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參考書目
[編輯]- 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1988年2月第1版,《李宗仁回憶錄》。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
- 劉志超等著,1998年3月第1版,《民國軍閥史》。遼寧:遼寧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