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老撾人民軍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老撾人民軍
ກອງທັບປະຊາຊົນລາວ
老撾人民軍軍徽
建立1949年1月20日
當前組編1975年12月2日
軍事部門老撾人民軍陸軍
老撾人民軍海軍
老撾人民軍空軍泰語กองทัพอากาศกองทัพประชาชนลาว
總司令部 老撾永珍
領導
領導機構老撾中央政治局
國安委主席通倫·西蘇里總書記
國防部長ເຄື່ອງມືອ່ງກອນີ້ເຄລາ陸軍上將
總參謀長ເກີດຂໍ້ມູນ ອົດສະແດງຊາວອັງກິດ陸軍中將
軍力
服役年齡18–45歲需服至少18個月左右的義務兵役(該國沒有志願役)
可用人數1,500,625名男性,15–49(2005年估計),
1,521,116名女性,15–49(2005年估計)
適合服役人數954,816名男性,15–49(2005年估計),
1,006,082名女性,15–49(2005年估計)
每年可徵兵數(2005年估計)
現役人數30,000–100,000(第85位
軍費
預算1850萬美元(2019年)
佔GDP百分比0.5%(2006)
工業
外國供應商 中國
 越南
 印度
 俄羅斯
 法國
相關
歷史
軍銜老撾人民軍軍銜

老撾人民軍(老撾語:ກອງທັບປະຊາຊົນລາວ)在1949年1月20日由印度支那共產黨老撾支部成員凱山·豐威漢桑怒省香科縣建立。最初為一支游擊隊,名為「拉薩翁」。1950年更名為「老撾伊沙拉部隊」,1956年更名為「老撾戰鬥部隊」(巴特寮),1965年10月更名為「老撾人民解放軍」,1982年7月14日更名為「老撾人民軍」,現接受老撾人民革命黨的領導。該國軍隊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最少為18個月。

名稱變遷

[編輯]

軍隊歷史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後,日本帝國主義撤出印度支那法國殖民者捲土重來。在印度支那共產黨老撾支部成員凱山·豐威漢在桑怒省香科縣領導下,於1949年1月20日成立了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拉薩翁游擊隊。隨着法國殖民軍隊在奠邊府戰役的徹底失敗,1954年7月關於印度支那的日內瓦協議簽訂,法國軍隊和越南援老志願人員於同年11月份撤離老撾;同時,老撾戰鬥部隊也向指定的桑怒豐沙里兩省集結完畢,也就是說,老撾的左派解放區僅限於這兩省,其它省由老撾王國政府控制;而在越南以北緯17度線為界劃分了北部的越南民主共和國與南部的越南國。1954年11月份,在美國幫助下老撾發生了一次內閣更替,親美的卡代推翻了中立的富馬為首相的內閣政府,並在外交上參加東南亞條約組織的會議,接受以美國為首以遏制共產主義在東南亞擴散為宗旨的「集體安全體系」,接受大量美援以擴充軍事實力;在國內政治方面,調動王國政府軍隊不斷向桑怒、豐沙里兩省進行武裝攻擊;並宣佈按照日內瓦協定將在1955年12月舉行的國民議會議員的全國普選拒絕老撾戰鬥部隊和其他前抗法人員參加。1955年12月25日全國普選舉行。在這種形勢下,1956年1月,以「老撾戰鬥部隊」領導人之一的蘇發努馮親王為主席的「老撾愛國戰線」成立。

1956年3月間,中立派的富馬親王重新組閣。1956年8月5日,富馬與蘇發努馮舉行會談後發表公報聲稱,雙方已達成關於和平統一國家的協議,規定:組成有老撾戰鬥部隊人員參加的聯合政府;使老撾戰鬥部隊和前抗戰人員能夠按他們的能力參加各級政權和各專業部門;舉行補充選舉,擴大國民議會的議席。接着,富馬親王應周恩來邀請訪問了中國,在1956年8月25日周恩來和富馬親王發表的聯合公報中,老撾王國政府表示,堅決執行和平中立政策,不締結任何軍事同盟,也不允許在它的領土上建立任何外國軍事基地。同年12月28日,富馬和蘇發努馮又一次發表聯合公報,規定:聯合政府成立後,將建設一個和平、民主、統一、獨立和繁榮的老撾;「老撾愛國戰線」將成為一個與其他政黨一樣可以進行合法活動的政治組織;桑怒、豐沙里兩個省的政府和軍隊將歸聯合政府管理。從1954年11月落實日內瓦協定至此時,老撾國內政局的第一次起伏。1957年11月19日,有老撾愛國戰線兩名成員參加的以富馬為首相的老撾聯合政府終於組成,日內瓦協議的精神第一次得到落實。

1958年5月間國民議會的補充選舉中,老撾愛國戰線獲得大勝,這引起了老撾右派勢力的恐慌與反感。1958年7月老撾右派勢力組成了「保衛國家利益委員會」,在國民議會推翻富馬聯合政府,組成的培·薩納尼空右派政府,把老撾愛國戰線成員逐出政府。1959年2月,右派王國政府宣佈,老撾不再受日內瓦協議的約束。1959年5月11日,王國政府軍隊包圍了原老撾戰鬥部隊第一、第二營計1500人,命令解除武裝;5月23日發動了軍事進攻;6月5日,第二營約700人突圍成功回到解放區,後來成為老撾人民軍建軍的骨幹力量。右派政府還逮捕和監禁了蘇發努馮等老撾愛國戰線在永珍的公開領導人。1959年下半年,老撾內戰全面爆發。1959年底,極端親美的富米·諾薩萬集團掌握了政權。

1960年8月9日,老撾王國政府軍隊傘兵第二營在貢勒上尉領導下發動了軍事政變,右派政府倒台,重新組成了由國王授權、國民議會批准的富馬內閣。富馬內閣得到愛國戰線等左派和中間派政黨的聯合支持,而親美右翼勢力在美泰等國支持下成立以沙彎拿吉省為根據地的以富米文翁為首的武裝集團,與永珍的富馬政府軍事對峙。1960年10月31日,左派和中間派聯合成立了「爭取和平中立、民族和睦和統一國家委員會」,1960年11月17日和18日,發表了富馬政府方面和愛國戰線黨方面談判的聯合公報,雙方重申:組織聯合政府;奉行和平中立路線。這是老撾政治形勢第二次起伏。

1960年的12月到1961年的3、4月間,右翼沙彎拿吉集團向富馬政府軍隊和老撾戰鬥部隊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失敗後,美國和老撾右翼沙彎拿吉集團接受了召開關於老撾問題的第二次日內瓦會議。有14國參加的擴大的日內瓦會議於1961年5月16日開幕。14個國家為:中、蘇、北越、南越、柬、老、英、法(以上為1954年日內瓦會議的參加國)、印、波、加拿大(以上為老撾國際監察和監督委員會成員國)、泰、緬(以上與老撾接壤),以及美國。老撾三方(左派的老撾愛國戰線、中立的富馬內閣、右翼沙彎拿吉集團)由於未能組成統一的代表團,而分別派代表出席。會前,富馬政府於5月8日發表的政治綱領,主張實現國內的停火,建立一個臨時聯合政府,不參加任何軍事聯盟,不准任何國家在它的國土上建立任何軍事基地,不接受東南亞條約組織的「保護」。5月13日,愛國戰線黨主席蘇發努馮發表聲明,支持上述政治綱領。

領導機構

[編輯]

最高軍事領導機構是中央國防和治安委員會,主席由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兼任。

軍事力量

[編輯]

總兵力5.2萬人

  • 陸軍:5萬;編成4個軍區、5個步兵師、7個獨立步兵團、3個工兵團、5個炮兵營、9個高射炮營、65個獨立步兵連、1架輕型聯絡飛機。
  • 空軍:3500人;編成1個攻擊機團、1個運輸機中隊、1個直昇機中隊。

坦克和裝甲車輛

[編輯]
照片 名稱 種類 製造國 裝備數量 備註
PT-76 輕型坦克 蘇聯 80[1]
T-54/55 主戰坦克 蘇聯 120[1]
BTR-60P 裝甲運兵車 蘇聯 70[1]
BTR-152 裝甲運兵車 蘇聯 45[1]
ZSU-23-4 輕型防空裝甲車 蘇聯 30 [2]
照片 名稱 種類 製造國 裝備數量 備註
M-30 122 mm 榴彈炮 野戰炮 蘇聯 40[1]
M-46 130 mm 牽引式榴彈炮[3] 野戰炮 蘇聯 16
D-30 122 mm 榴彈炮[1] 榴彈炮 蘇聯 48
M114 155 mm 榴彈炮[3] 榴彈炮 美國 10
M101榴彈炮 105mm (牽引式): M-101[3] 美國 25
M116榴彈炮[3] 75mm (牽引式): M-116 美國 10

[4][5]

輕兵器

[編輯]

老撾人民軍空軍

[編輯]

1960年,老撾戰鬥部隊佔領了石缸平原,控制了石缸平原機場(現稱豐沙灣機場),開通了到河內的航線。1970年4月4日,老撾人民解放軍組建了第一支飛行部隊,該日被定為空軍節。1975年8月隨着全國革命勝利,老撾人民解放軍繳獲和接管老撾王國空軍100餘架美式飛機,成立空軍指揮委員會,空軍正式建軍。1976年1月老撾人民解放軍空軍整編,將琅勃拉邦機場、豐沙灣機場、沙灣拿吉機場、巴色機場和永珍機場空軍基地指揮部分別改編為第1、第2.第3、第4、第5軍區航空局,下設基地航空隊和場站;飛行部隊改編為飛行大隊直接由空軍指揮。80年代到90年代,進行3次精簡整編,撤銷軍區航空局及飛行大隊編制,組建2個飛行團,基地飛行隊由8個縮減為2個,在總參謀部設立空軍防空局和防空中心,負責空軍事務。1993年,撤銷空軍防空局,2個飛行團改編為獨立飛行團,隸屬於國防部辦公廳,歸總參謀部作戰局直接指揮。 1995年在總參謀部設立空軍局和防空局。目前,戰鬥機部隊以Yak-130為主;運輸機和直昇機部隊的新舟600米-8Lao Skyway英語Lao Skyway公司的名義從事民航運營。

機型 原產國 類型 版本 數量 備註
教練機
Yak-130  俄羅斯 高級教練機 3+(6) 1架於2024年墜毀
教練-8  中國 高級教練機 4[6]
運輸機
新舟600  中國 運輸機 3 RDPL-34022由Lao Skyway英語Lao Skyway營運
安托諾夫An-26  蘇聯 運輸機 1
直升機
Mil Mi-17  蘇聯 運輸直升機 Mi-17V5 Hip H 17
直-9  中國 通用直升機 4
卡-27直升機  蘇聯 通用直升機 Ka-32 2

軍銜

[編輯]

老撾人民軍目前的軍銜制度:

將軍(一星到四星)

上將

中將 ພົນເອກ

少將 ພົນໂທ

準將 ພົນຕຣີ

校官(一粗槓,一星到三星)

上校 ພັນເອກ

中校 ພັນໂທ

少校 ພັນຕຣີ

尉官(一細槓,一星到三星)

上尉 ຮ້ອຍເອກ

中尉 ຮ້ອຍໂທ

少尉 ຮ້ອຍຕຣີ

戰士

一級軍士 ຈ່າເອກ ຫລື ຈ່າສິບເອກ

二級軍士 ຈ່າໂທ ຫລື ຈ່າສິບໂທ

三級軍士 ຈ່າຕຣີ ຫລື ຈ່າສິບຕຣີ

中士 ສິບເອກ

下士 ສິບໂທ

一等兵 ສິບຕຣີ

列兵 ພົນທະຫານ

老撾人民軍建軍以來,只有經歷過抗法抗美漫長革命戰爭的四位領導人多昂齋·比芝朱馬里·賽雅頌西沙瓦·喬奔潘坎代·西潘敦獲得上將軍銜。目前,只有資深的國防部長能獲得中將軍銜。總參謀長、總政治局主任一般是準將軍銜,資深後可晉升少將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www.army-guide.com/eng/countrys.php?countryID=125
  2. ^ 存档副本. [2013-01-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3. ^ 3.0 3.1 3.2 3.3 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laos/army-equipment.htm
  4. ^ www.globalsecurity.org/military/world/index.html
  5. ^ www.asiapacificdefencereporter.com/order-of-battle/laos
  6.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World Air Forces 2024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