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胭粉計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胭粉計是京劇傳統劇目,取材於《三國演義》第一零三回到第一零四回。清末,取材上方谷火燒司馬懿的劇本為《葫蘆峪》,取材孔明穰星與去世後的部分為《七星燈》。1920年代,高慶奎增加孔明與身着女裝的司馬懿陣前相見的情節,以《胭粉計》為名連綴兩者,遂形成今日的面貌,也成為京劇高派的代表劇目。

源流

[編輯]

清車王府藏曲本中有《葫蘆峪》,還有《七星燈全串貫》,清晰明了地講述了諸葛亮擺七星燈穰星求壽的過程與前因後果,故《七星燈》又稱《孔明求壽》,孫菊仙譚鑫培等人均曾演此劇。

民國時期,開始出現以《胭粉計》為名將《葫蘆峪》與《七星燈》連綴的劇本,刪去了「諸葛損壽」等表達,在唱詞和念白上也有提升。1920年代,高慶奎灌制標名《胭粉計》的唱片,又進行了精心的調整:在《三國演義》原著中,孔明差人給司馬懿送去脂粉、釵裙後,二人再未見面,高慶奎則加入了兩者陣前相見,司馬懿以花臉勾臉形象穿戴孔明送去的鳳冠霞帔,有旦角小嗓唱段,孔明則唱新創作的「聞言怒發沖牛斗」一段,形成了既有唱段又有表演,更有戲謔的劇目。

1950年代和1980年代,李和曾又在演出中對《胭粉計》進行了加工,使故事脈絡變得越發清晰,情節推進也更加緊湊。在孔明、魏延、司馬懿等人物形象、內心活動的塑造上,都有不同深度的刻畫。

參考文獻

[編輯]

劉新陽 京劇《胭粉計》流變考,戲劇文學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