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西安事變舊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安事變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
分類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
時代1936年
編號2-6
認定時間1982年2月23日

西安事變舊址西安事變的紀念地,位於陝西省西安市,包括張學良公館、楊虎城止園別墅、新城黃樓、西安事變指揮部、西京招待所、高桂滋公館、五間廳、兵諫亭8處,1982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以張學良公館和楊虎城止園別墅舊址為基礎,建立有西安事變紀念館[1]

名稱 地址 簡介 圖片
張學良公館 碑林區建國路69號
34°15′31″N 108°57′47″E / 34.25873°N 108.96310°E / 34.25873; 108.96310
1935年由西北通濟信託公司修建,張學良奉命任西北剿匪副總司令後移駐西安,於1935年9月至1937年3月間租用其為官邸。公館總面積約7,700平方米,以東、中、西3幢三層中西合璧風格的磚木結構小樓為主體。西樓是張學良及眷屬的住所及辦公之處,1936年12月11日晚,張學良在此召集東北軍將領,部署兵諫行動計劃;12月23日、24日,中共代表團、張學良與楊虎城、南京代表在此舉行談判,達成了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協議。中樓是公館的機要秘書、待衛副官辦公之地及衛士住所。東樓是公館管理函電的職員和駐外東北軍軍官來西安公務之住所;西安事變發生後,中共代表周恩來葉劍英博古等住在該樓。公館北排平房原為傳達室、承啟室、汽車房以及衛隊住房。1986年12月,張學良公館建成「西安事變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2][3][4][1][5]
楊虎城止園別墅 蓮湖區青年路111號
34°16′24″N 108°56′06″E / 34.27330°N 108.93512°E / 34.27330; 108.93512
1930年9月楊虎城購下原十方院的西半部及北側一部,興建住所,1932年竣工後取名「紫園」,1936年改稱「止園」。止園作為楊虎城將軍別墅,也是他會見重要客人之地,西安事變前,楊虎城曾在止園同共產黨人南漢宸王世英王炳南等商討合作抗日事宜;西安事變後,周恩來亦曾在止園與楊虎城會談,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1983年經修復後作為「楊虎城將軍紀念館」開放。[1][3][4][5]
新城黃樓 新城區陝西省人民政府院內
34°16′12″N 108°56′58″E / 34.26990°N 108.94949°E / 34.26990; 108.94949
始建於1927年,是楊虎城任陝西省政府主席、西安綏靖公署主任時的會議廳,為磚木結構平房,由中間的會議大廳和東、西廂房等組成,建築面積916.36平方米,因其牆體為黃色而得名。1936年12月12日上午,蔣介石從臨潼被扣送回西安後暫住在東廂房,12月14晚遷住高桂滋公館。現為陝西省人民政府會議廳。[6][3][4][7]
西安事變指揮部 新城區陝西省人民政府院內
34°16′06″N 108°56′54″E / 34.26833°N 108.94842°E / 34.26833; 108.94842
又稱楊虎城新城公館,是楊虎城主政陝西時的官邸,建於1931年。西安事變時為張學良、楊虎城的臨時指揮部,楊虎城與周恩來多次在此會談。[2][4]
西京招待所 新城區解放路272號
34°16′14″N 108°57′27″E / 34.27042°N 108.95743°E / 34.27042; 108.95743
建於1935年,是西安最早的現代化旅館。磚木結構建築,建築面積2,447平方米,中部3層,為門廳和八角形客廳,西、北部各2層,為客房。西安事變前,蔣介石抵陝準備剿共,國民黨軍政大員陳誠蔣鼎文衛立煌等10餘人隨行並下榻於此。西安事變爆發後,張學良、楊虎城派兵包圍西京招待所,將陳誠等人扣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機構辦公用地。[8][9][4]
高桂滋公館 碑林區建國路83號,陝西省作家協會院內
34°15′34″N 108°57′46″E / 34.25940°N 108.96270°E / 34.25940; 108.96270
與張學良公館相鄰,為國民革命軍第八十四師師長高桂滋的住所,建於1933年,包括一座西式主樓和三進四合院,現三進四合院均已被拆除,僅保留主樓及前面的噴水池。主樓二層,佔地面積250平方米,平面呈矩形,面闊五間,進深四間。1936年12月14日晚,蔣介石從新城黃樓移住高桂滋公館主樓東北側的臥室內,直至12月25日下午飛往南京。12月24日,周恩來多次在此會見蔣介石,初步達成六項協議。[8][4][10]
五間廳 臨潼區華清宮景區
34°21′49″N 109°12′30″E / 34.36373°N 109.20826°E / 34.36373; 109.20826
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後多次修葺,為高級官員遊覽憩息下榻之地。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入陝後下榻五間廳。12月12日凌晨,張學良衛隊扣押蔣介石時與守衛發生激戰,蔣介石聽聞槍聲後翻牆逃走。五間廳磚牆和玻璃窗上留下的彈孔仍原樣保存至今。[4][11]
兵諫亭 臨潼區華清宮景區內
34°21′44″N 109°12′39″E / 34.36226°N 109.21093°E / 34.36226; 109.21093
蔣介石從五間廳逃出,藏身於驪山西鏽嶺虎斑石畔的穴洞,天亮後被東北軍搜出,送至西安。1946年,胡宗南在蔣介石藏身之處修建了一個鋼筋水泥亭子,初名「總統蒙難亭」,後改為「正氣亭」,亦稱「民族復興亭」,國民黨軍政大員陳誠戴季陶陳立夫戴笠等曾在此題詞刻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被稱作「捉蔣亭」,陳誠等的題刻均被鏟去。1986年改稱「兵諫亭」。[3][12]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西安事变旧址.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 [2023-10-04]. 
  2. ^ 2.0 2.1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輯委員會編.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3卷 第一批至第五批. 北京: 文物出版社. 2004: 434. ISBN 7-5010-1525-2. 
  3. ^ 3.0 3.1 3.2 3.3 西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西安市志·第四卷·经济(下) (PDF). 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04: 824 [2023-10-04]. ISBN 7-80594-946-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6-29).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西安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西安市志·第六卷·科教文卫 (PDF). 西安: 西安出版社. 2002: 472–475 [2023-10-04]. ISBN 7-80594-801-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6-29). 
  5. ^ 5.0 5.1 黃留珠主編. 西安通史 第4卷.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6: 314-318. ISBN 978-7-224-11978-7. 
  6. ^ 西安事变旧址新城黄楼. 北京新聞網. 2005-06-29 [2023-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04) –透過新浪網. 
  7. ^ 西安事变数据库-新城黄楼. 陝西省圖書館. [2023-10-04]. 
  8. ^ 8.0 8.1 符英. 西安近代建筑研究(1840-1949) (博士論文).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76-77; 87-88. 2010. CNKI 2010135350.nh. 
  9. ^ 陝西省文物局. 陕西文物年鉴·2018.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19: 170. ISBN 978-7-224-13422-3. CNKI N2019120323000428. 
  10. ^ 和紅星編著. 建筑创作.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0: 81. ISBN 978-7-5618-3461-9. 
  11. ^ 華清池管理處編. 华清池志. 西安: 西安地圖出版社. 1992: 188. ISBN 7-80545-191-5. 
  12. ^ 陝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陕西省志 第67卷 旅游志. 西安: 陝西旅遊出版社. 2008: 217. ISBN 978-7-5418-2454-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