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通橋

座標40°48′55.33″N 114°52′40.45″E / 40.8153694°N 114.8779028°E / 40.8153694; 114.877902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40°48′55.33″N 114°52′40.45″E / 40.8153694°N 114.8779028°E / 40.8153694; 114.8779028

2009年時的通橋。

通橋是一座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張家口市市內跨越清水河的橋樑。該橋呈東西走向,連接位於河流西側的橋西大街和位於河流東側的宣化路。

概況

[編輯]

通橋長132米,寬24米,其中車行道18米,雙向六車道,兩側行人路各寬3米,共有四跨。東側連接宣化路,並與濱河路十字平交;西側連接橋西大街,並與清水河路十字平交。橋樑上游西岸為張家口市文化廣場。

歷史

[編輯]

普渡橋

[編輯]
20世紀初的普渡橋。

通橋始建於明朝萬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初名普渡橋,當時的張家口堡位於清水河西岸,而普渡橋即建在張家口堡的東南側。根據史料記載,普渡橋由當時鎮守張家口堡的總都督梁秀、本地鄉民劉宇、郝時瑁等人組織捐建。

普渡橋全長二十五(約83米)、寬二丈二尺(約7米)、高一丈八尺(約5米),為七孔石砌拱橋

明朝時,胡守讓采寫了《普渡橋建橋記》。

清朝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至1661年),普渡橋前後重修四次。其中,建橋鄉民劉宇的曾孫,天津都閫劉其源捐修兩次,張家口堡堡民、商賈捐修一次,時任知縣李三光倡議下翻修一次。經過四次重修,普渡橋長度擴建到五十丈(約172米),並增加了兩側的防護石欄和兩岸石壩。

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清水河洪水泛濫,沖毀了普渡橋西側的第一跨石拱和西岸的防護石壩,時任知縣孟封組織重修。

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時任知縣包棻再次下令重修橋樑,由山西人王攀瑛負責相關事宜,本地鄉紳楊濟為工程捐刻了碑文。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清水河再次洪水泛濫,「橋西神宇碑亭廬舍,湯然一空,橋東石壩沖沒,橋尾斷絕,且沖毀壩地數十百丈,欄杆表柱碑碣,無一存者。」時任知縣陳搢組織重修,本地鄉民商賈紛紛捐資,舉人楊夢熊為此記下相關碑文。

光緒九年(公元1883年),張家口地區連續陰雨,清水河上游山洪泛濫,傾瀉而下,沖毀普渡橋石欄,後導致橋樑傾圯。時任知縣尹開先在洪水過後再次組織鄉民進行橋樑重建。

1919年,本地鄉紳張受恩、李景再次對普渡橋進行了翻修加固。

1924年7月14日夜,清水河上游山區再次洪水泛濫,沖毀了普渡橋東西兩端橋身,並將東岸石壩沖毀,洪水湧入東岸地區,街市一片汪洋,房屋倒塌,造成大量人員傷亡。災後統計數據顯示,共倒塌房屋一萬多間,失蹤死亡兩、三千人,街市淤泥厚達數尺。

通橋

[編輯]
1926-1997年的通橋,圖片攝於20世紀90年代初。

1925年,時任察哈爾都統張之江請示時任西北五省邊防督辦馮玉祥,計劃在普渡橋的南側修建新橋,取名為通橋

當年9月7日的《民國日報》刊登了張家口市政七項工程,其中第二項為:「改建通橋防橋東及全市之水患。」

新建的通橋位於原普渡橋南側,為六跨下承式鋼架橋,其中,由東側起的前四孔為鋼架橋,第五和第六孔為石拱橋,設計泄洪量為150立方米/秒。通橋的建設工作由時任察哈爾市政廳技政工程師趙世忠負責。政府為此工程撥款5萬兩銀元。工程施工經協商由平綏鐵路局負責,並承擔資金不足部分的補足。新建通橋於1926年竣工,隨後將原有普渡橋拆除,為保護歷史古蹟,將歷次修橋碑碣遷往市內上堡公園內。

新建橋樑為平面雙道鐵橋,路面以木板鋪成,橋樑兩端為石砌道路連接上岸,雙向兩條車道,避免了橋上交通的混亂。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軍在撤離張家口前,引爆炸藥,企圖炸毀通橋,但僅對橋身有輕微損壞,均被修復,並改為瀝青路面。

清河橋

[編輯]
入夜後的通橋及遠處的張家口市文化廣場,攝於2009年11月

通橋自1926年竣工後又名清河橋,名字來源於該橋上跨的河流名稱(清水河)。張之江以隸書題寫橋名,並以銅製名牌立於橋的東西兩端,後於文化大革命時期丟失,去向不明。

該橋一直延續使用至1997年夏季

1997年,張北縣尚義縣境內發生地震,國家領導人來到張家口視察,鼓勵張家口發展。是年,市政府下令拆除通橋,在原址擴建一座新的橋樑。當年10月1日,在原通橋橋址處,新橋建設工程完工。新建橋樑取名為清河橋,是在拆除原通橋的鋼架結構後,利用原有橋墩加以改造建成的砼墩台下承式橋樑。新橋共四跨,是在原通橋的六跨基礎之上,填塞西側兩跨石拱橋,利用東側四跨橋墩經加寬改造建設而成的。

復名通橋

[編輯]

2009年9月10日,張家口市地名委員會發佈了《關於發佈清水河洋河跨河大橋標準名稱的公告》,對本市內跨越清水河、洋河的跨河大橋標準名稱向社會公告。在公告中,將該橋長期使用的通橋、清河橋、清河大橋等名稱統一規範為通橋[1]

拆除重建

[編輯]
2023年重修後的通橋

2021年,通橋經評估認定存在安全隱患,予以拆除重建,並在旁邊搭建臨時便橋供行人使用[2]。2023年1月11日,重建工程完工通車[3]

參考資料

[編輯]
  • 胡守讓著. 《普渡桥建桥记》. 明朝. 
  • 梁建章著. 《察哈尔通志》. 文海出版社. 民國55[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