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鐵金剛勇破間諜網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鐵金剛勇破間諜網
From Russia with Love
劇院發行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泰倫斯·楊
監製
編劇理查德·麥鮑姆[*]
約翰娜·哈伍德[*]
伯克利·馬瑟[*]
伊安·法蘭明
劇本理查·麥鮑姆英語Richard Maibaum
故事約翰娜·哈伍德英語Johanna Harwood
(改編)
原著俄羅斯之戀
伊安·法蘭明作品
主演
配樂約翰·巴瑞
攝影泰德·摩爾英語Ted Moore
剪接彼得·R·杭特英語Peter R. Hunt
製片商Eon製片公司英語Eon Productions
片長115分鐘
產地 英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63年10月10日 (1963-10-10)(倫敦首映)
  • 1963年10月11日 (1963-10-11)(英國)
  • 1964年6月11日 (1964-06-11)(英屬香港)
發行商聯藝電影
預算$200萬美元
票房$7,900萬美元
前作與續作
前作鐵金剛勇破神秘島
續作鐵金剛大戰金手指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來自俄羅斯的愛情
香港鐵金剛勇破間諜網
臺灣第七號情報員續集
新加坡諜海蛟龍

鐵金剛勇破間諜網》(英語:From Russia with Love)是一部於1963年上映的英國諜報驚慄電影,由泰倫斯·楊執導,哈利·薩爾茨曼英語Harry Saltzman艾伯特·布洛克里擔任製片人,並由理查·麥鮑姆英語Richard Maibaum編劇。該片的劇情根據伊安·法蘭明所著的1957年小說《俄羅斯之戀》改編,同時也是占士·邦系列電影中的第二部作品。辛·康納利二度飾演MI6的情報員占士·邦(007)。

片中,邦奉命去土耳其接走變節的蘇聯情報局成員泰坦娜·羅曼諾娃英語Tatiana Romanova,而打算為成員諾博士英語Julius No報仇的魔鬼黨則處心積慮的要置邦於死地。隨着《鐵金剛勇破神秘島》(1962年)的票房長紅,聯藝電影決定拍攝續集,且續集的預算翻倍。劇組除了在土耳其取景外,也有至松林製片廠白金漢郡蘇格蘭拍片。製片過程超時且超支。

《鐵金剛勇破間諜網》在評價及票房方面皆有極佳的表現。該片在全球收穫7,900萬美元的票房,遠超其200萬美元的製片預算,並壓過了前作《鐵金剛勇破神秘島》。續集《007:鐵金剛大戰金手指》於1964年9月17日在英國上映。

劇情

[編輯]

為了報占士·邦(007)殺害諾博士英語Julius No並摧毀組織在加勒比地區的資產之仇,魔鬼黨開始培訓探員來殺害邦。其中最有能力的探員是唐納·「瑞德」·葛蘭特,他在訓練課程中利用藏在手錶中的線勒死了模擬邦的目標。同時,魔鬼黨中負責構思計劃、同時也是國際象棋大師的克里斯汀(5號)提出了一項計劃——取走蘇聯的解碼機,並讓英國與蘇聯互鬥。魔鬼黨的頭頭1號英語Ernst Stavro Blofeld任命前蘇聯情報局成員羅莎·克萊布英語Rosa Klebb(3號)擔任該次任務的主管。克萊布選擇葛蘭特來保護邦,直到他取得解碼機,屆時再除掉邦搶下解碼機。克萊布招募貌美的蘇聯領事館秘書泰坦娜·羅曼諾娃英語Tatiana Romanova成為計劃的一份子。

在英國倫敦M英語M (James Bond)通知邦,羅曼諾娃已連繫了他們在土耳其的據點「T」,並稱自己已愛上了邦。她打算叛逃到西方,並用解碼機當做交換條件——但只能由邦出這次任務。在他離開之前,Q給了他一個公文包,其中附有一把隱藏的鋒利小刀、金幣、催淚瓦斯機關及折疊式的阿瑪萊特AR-7英語Armalite AR-7步槍和子彈。

到達伊斯坦堡後,邦與據點的領導人阿里·克里姆·貝會面,為俄羅斯工作的保加利亞探員尾隨在後。在邦前去酒店時,葛蘭特殺害了保加利亞探員,試圖讓英國與蘇聯的情報部門互鬥。對此,蘇聯在克里姆的辦公室裝設炸彈,但克里姆當時正在與情婦幽會而未受波及。隨後,克里姆與邦透過安裝在伊斯坦堡領事館底下的潛望鏡窺探領事館的內部情形。兩人發現,裝設炸彈的兇手是克里倫布。克里姆表示,在如此情況下仍留在城市是不明智之舉,便與邦一同前往吉普賽人的定居點避難。然而,克里倫布看破了這項計劃,便與手下大舉攻進。混戰中,葛蘭特狙殺了一名試圖偷襲邦的人。克里倫布見情況不妙便下令撤退。隔天,克里姆與邦找到了克里倫布的藏身處,用邦的阿瑪萊特AR-7步槍射殺了他。

當晚,邦回到酒店,發現羅曼諾娃在他的床上等他。兩人發生了關係,卻不知,兩人做愛的畫面被魔鬼黨給拍攝下來。隔天,羅曼諾娃前往聖索菲亞大教堂,傳遞領事館的平面圖。葛蘭特為了確保邦能收到平面圖,便殺害了尾隨羅曼諾娃的保加利亞探員。很快的,邦與克里姆成功的偷走了解碼機,並與羅曼諾娃一同上了東方快車。快車上,克里姆發現有一名蘇聯官員班茲跟蹤他們,便與邦一同制伏了他。在邦離開後,葛蘭特殺害了兩人,並佈置成兩人互鬥而死的樣子。葛蘭特還阻止了邦與羅曼諾娃與克里姆手下的會面。

貝爾格萊德的車站,邦將克里姆的死告訴了克里姆的一個兒子,並要據點「Y」的探員與他在札格瑞布碰面。然而,快車到站時,葛蘭特殺害了據點「Y」的探員納什,並偽裝成他。在羅曼諾娃的晚餐下藥後,葛蘭特打倒邦,並告訴他,羅曼諾娃並不知情,她認為自己仍在為俄羅斯工作。葛蘭特透露,他打算公開他與羅曼諾娃做愛的膠卷,以及偽造的信件,對外宣稱他們是在謀殺他人後再自殺,污辱英國情報界。邦利用公文包的機關反制葛蘭特,接着兩人開始肉搏。邦在葛蘭特用藏在手錶中的線勒死他前,利用公文包中的刀子捅了葛蘭特一刀。

邦帶着昏迷的羅曼諾娃離開東方快車,劫持葛蘭特原先要搭的卡車逃逸。得知葛蘭特死亡的消息後,1號將克萊布與克里斯汀叫進辦公室,要他們解釋究竟出了什麼事。1號命令手下殺死克里斯汀,並給克萊布最後一次機會。隔天,邦與羅曼諾娃所在的卡車被魔鬼黨的直升機攔截。邦透過阿瑪萊特AR-7步槍摧毀了直升機。接着,邦與羅曼諾娃搭上快艇,卻遭莫札尼率領的魔鬼黨快艇包圍。邦將燃料桶推下快艇,並用信號彈引爆燃料桶,一舉殲滅魔鬼黨的快艇。

最終,邦與羅曼諾娃住進了威尼斯的一家酒店,認為自己已安全無虞了。然而,克萊布扮成女僕,試圖絕地大反擊,搶回解碼機。邦與克萊布打鬥,邦險象環生,數次險些被克萊布鞋子上那沾了毒藥的小刀劃中。羅曼諾娃持槍射殺了克萊布。隨着任務的完成,邦與羅曼諾娃搭上了威尼斯的一艘船,共度浪漫的時刻,邦隨手將他與羅曼諾娃做愛的膠卷投入水中。

角色

[編輯]
演員辛·康納利回歸飾演MI6情報員占士·邦。照片攝於1964年。
  • 羅拔·蕭飾演唐納·「瑞德」·葛蘭特,狡猾的魔鬼黨殺手,該片中邦的主要敵人。
  • 華特·戈泰飾演莫札尼,魔鬼黨成員,在魔鬼黨所屬的島上訓練探員。
  • 弗拉達克·歇博英語Vladek Sheybal飾演克里斯汀,魔鬼黨成員,代號「5號」,負責擬訂計劃。他同時也是一位國際象棋大師。

此外,伊妮斯·蓋森在片中詮釋邦的半常規女友希爾維亞·崔區,喬治·帕斯達爾英語George Pastell飾演東方快車的列車長,佛雷德·哈格提飾演一名為蘇聯工作的保加利亞刺客克里倫布。阿麗莎·古爾英語Aliza Gur馬丁·貝斯維克分飾維達與佐拉,兩名爭奪同一名男人的女人,為了得到那名男人不惜大打出手。

製作

[編輯]

隨着《鐵金剛勇破神秘島》(1962年)的票房長紅,聯藝電影決定拍攝第2部占士·邦電影。聯藝電影提供200萬美元給Eon製片公司英語Eon Productions當做製片預算,較前作整整多了一倍。此外,主演辛·康納利的酬勞也從原來的54,000美元提高至100,000美元[4]:260。製片人哈利·薩爾茨曼英語Harry Saltzman艾伯特·布洛克里 選擇《俄羅斯之戀》當做續集的改編對象[5];前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曾在《生活》雜誌上譽該小說為「他一生中最喜愛的十本書之一」[6]。甘迺迪在1963年11月20日觀賞了《鐵金剛勇破間諜網》;該片是他在前往達拉斯前所看的最後一部電影[5]。前作的劇組成員大多皆有回歸續集,除了美術設計師肯·亞當以外。亞當加入了《奇愛博士》(1964年)的劇組,而他原先的職位便由《鐵金剛勇破神秘島》的藝術設計師賽德·肯恩英語Syd Cain取代;片名設計師莫里斯·班德英語Maurice Binder羅拔·布朗約翰英語Robert Brownjohn取代。因特技協調員鮑勃·西蒙斯英語Bob Simmons (stunt man)聘請不來,彼得·帕金斯便取代了他的位置[6]。儘管如此,西蒙斯演出的片段仍出現在片中[7]

該片加入了數個將成為占士·邦系列電影的重要成分的元素:播出片名前的片段、恩斯特·斯塔夫羅·布洛費德英語Ernst Stavro Blofeld(片中僅稱他為「1號」)、邦的武器配件、直升機橋段(除了《007:金槍人》(1974年)以外,接下來的每部邦電影皆有出現直升機橋段)、高潮片段之後的尾聲、一首帶有歌詞的主題曲及出現在片尾字幕的「占士·邦將會回歸」字樣[8]

編劇

[編輯]

伊安·法蘭明的小說背景設定在冷戰時期,製片人將書中出現的蘇聯施密爾舒改成犯罪組織魔鬼黨,以避免帶有會引發爭議的政治色彩[6]。魔鬼黨的培訓場地受到電影《萬夫莫敵》(1960年)的啟發[9]。該片的編劇原先由連·戴頓英語Len Deighton擔任[10],但後來因缺乏進展而被替換掉了[11]:284。《鐵金剛勇破神秘島》的編劇約翰娜·哈伍德英語Johanna Harwood理查·麥鮑姆英語Richard Maibaum之一麥鮑姆回歸撰寫續集的劇本[6]。一些來源稱,哈伍德亦有參與其中,負責「改編」的工作,其根據是她被麥鮑姆納入劇本中的建議[11]:284

主題曲

[編輯]

由馬特·莫羅(Matt Monro)演唱的同名主題曲「From Russia with Love」,這是約翰貝瑞第一次為007電影譜寫的主題曲。

參考資料

[編輯]

註腳

[編輯]
  1. ^ From Russia with Love Ultimate Edition DVD (音像媒體說明). Terence Young. MGM Home Entertainment. 2006 [1962]. 
  2. ^ FILMFAX Magazine. 2003-10 – 2004-01.
  3. ^ Smith, Patrick. James Bond is 24 What is Spectre and who is Blofeld. The Telegraph. 2014-12-05 [2017-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4. ^ Balio, Tino. United Artists: the company that changed the film industry.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987. ISBN 9780299230135. 
  5. ^ 5.0 5.1 Arthur M. Schlesinger, Jr., 1917–2007. The American Prospect. 2010-09-17 [2010-09-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1). 
  6. ^ 6.0 6.1 6.2 6.3 Martine Beswick, Daniela Bianchi, Dana Broccoli, Syd Cain, Sean Connery, Peter Hunt, John Stears, Norman Wanstall. Inside From Russia with Love (DVD). MGM Home Entertainment Inc. 2000 [200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7. ^ Brosnan, John. James Bond in the Cinema (2nd edition). Tantivy Press. 1981. ISBN 9780498025464. 
  8. ^ James Bond Retrospective: From Russia With Love (1963). Whatculture. [2016-09-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3). 
  9. ^ Young, Terence. From Russia with Love audio commentary. From Russia with Love Ultimate Edition, Disc 1: MGM Home Entertainment. 
  10. ^ Len Deighton on From Russia With Love | The Spy Command. Hmssweblog.wordpress.com. 2012-11-04 [2016-09-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11. ^ 11.0 11.1 McGilligan, Patrick. Backstory: interviews with screenwriters of Hollywood's golden ag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ISBN 978-0-520-05689-3. 

來源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